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经典文本的内容互构与价值重塑 ——评话剧《威尼斯商人&堂吉诃德》

2024-01-26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顾亚奇 宋田雨
话剧《威尼斯商人&堂吉诃德》剧照

一年一度的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作品汇演,总能让人感受到青年戏剧人的艺术能量。2023年年末,中央戏剧学院2019级戏剧导演班毕业剧目——话剧《威尼斯商人&堂吉诃德》上演。该剧由苏漫改编,导演系教授苏宇执导,融合塞万提斯经典小说《堂吉诃德》的场景,重新解读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剧中,2019级导演班学生展现出优秀的编创能力与表演水平,从年轻人的视角为两部经典文本注入现代语境下的新思考。

文本互构:以互文式注解凸显角色的悲剧性

在改编《威尼斯商人》这部经典剧作时,创作团队并未简单地复制原始文本,而是从现代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其中的悲剧元素。他们巧妙地穿插了与原作内涵不相关的文本,以互文的方式构建出新的艺术内涵。为了强调文本中暗含的悲剧性,创作团队将西班牙的长篇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作为“注解”引入剧作中,借助堂吉诃德的典型形象来探索和重塑以“吝啬鬼”著称的夏洛克这一人物的悲剧性。在剧中,夏洛克爱看《堂吉诃德》,并在关键时刻幻想出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形象。这两个角色尽管来自不同的时代背景,却都是边缘人与大环境抗争的代表。

由于欧洲的反犹传统,犹太人的行业选择受到局限,因而在当时放贷是犹太人所能选择的为数不多的行业之一。作为犹太人的夏洛克,面对局促的生存处境,只能靠放贷获得利息,这是他唯一的收入来源,因而他无法做到像安东尼奥一样慷慨地放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夏洛克的生命伦理充满无法抵抗的无奈,而这也恰恰和堂吉诃德无谓的抗争、与命运的较量有着相似之处。在剧的最后,夏洛克经历法官的判决后变得一无所有,堂吉诃德质问做苦役的人犯了什么罪,他要锄强扶弱,接着请求实施骑士道,但却无人理会他的请求,最终他不得不向现实屈服,向桑丘忏悔自己的愚蠢,他不再认为这世上有游侠骑士。夏洛克心中对于法律条款和契约自由的信仰幻灭,伴随着堂吉诃德骑士精神的崩塌,二人一个精明算计、一个理想天真,但最终都沦为时代中不合时宜的泡影。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暗含讽刺意味的喜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也被视为一部反骑士小说,可见这两位人物在其各自的文本中都是起到教育意义的反面人物。但将这两个角色结合到同一部作品中,以幻想、内心独白等形式进行交流,在二者相互的注释、相互支撑下其悲剧性、悲壮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喜剧悲改:立足当下语境制造多重间离效果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威尼斯商人》的剧情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展开:鲍西亚选亲、杰西卡与罗伦佐的情感纠葛以及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的契约纠纷。作为具有探索性的先锋话剧,导演在《威尼斯商人&堂吉诃德》中注入了很多新的理解,将公平、正义、判断作为具象的符号融入作品中,构成了作品独有的喜剧悲改的叙事体系。在本次排演中,鲍西亚选亲的故事线以及杰西卡与罗伦佐的情感线依然保留着剧作中的喜剧元素,而对于夏洛克这一人物的塑造及其相关叙事线的处理,都增添了一层悲壮的戏剧色彩。

导演利用喜剧的情节将观众快速带入情境之中,但又试图以叙事、情感、角色形象三重的间离手法将观众推出《威尼斯商人》的情境。首先是叙事的间离。剧作改编将原本的故事打散,插入《堂吉诃德》的情节,以“插入式议论”的方式表现出夏洛克的内心独白。其次,台词的“去书面化”也是“间离效果”的另一印证:作品中的喜剧元素不仅贴合剧情,更贴合时代,对于网络热梗的应用形成了别样的舞台效果。第三是情感的间离。在剧中,悲喜剧之间快速切换贯穿全剧,在观众即将沉浸于某种情绪时,通过跳脱般的氛围转换,切断了当下情感传达的完整性和节奏感。正如布莱希特曾提出的,如果观众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情节,理智的力量就会逐渐消解,人们将无法抽身而出从而对舞台上的故事、人物的行动等方面进行一次旁观式的审问。这种间离手法的应用打断了观众连贯的观影体验,间离效果使观众能够从情感的控制中抽离出来,从而进行独立的思考。最后是角色形象的间离。角色人物的服装和舞台空间设计在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简约化,并融入了现代特点。

点面结合:探索演剧空间推动多线叙事并行

《威尼斯商人&堂吉诃德》的舞台设计、场景布置,体现了极简而巧妙的构思。舞台被赋予了丰富的层次感,无论是上方还是下方,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为多线并行的叙事提供有力支持。舞台主要划分为六个区域:舞台中央的斜坡、一个深邃的洞、斜坡前后的平台、台前平台下的空间,以及一个独特的装置——镂空的月亮。

舞台的中心部分是一个斜坡,而斜坡的中心则是一个醒目的圆形大洞。这个洞常常作为杰西卡在家时的主场景,为观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斜坡下方则是一大片铺满铁制网格的平台,人物可以通过下方的空间掀起网格进入舞台,为剧情中的监狱、井底等场景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剧情的后半段,舞台中央缓缓降下半颗镂空的月亮。这个月亮不仅象征着夏洛克心中的渴望,也作为演出的一部分,为观众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视觉体验。在剧情的高潮部分,法官在庭审中坐在月亮的背面,这一设计不仅强化了剧情的冲突,也使观众对夏洛克的故事有了更深的共鸣。剧终时,月亮缓缓升起,夏洛克在原地久坐不起。这一幕深刻地展示了夏洛克失去信仰后的无助与落寞,同时也是他对虚伪的威尼斯人无声的抗议。这种舞台设计不仅巧妙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将观众带入了故事的具体情境。

作品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故事结尾依然延续了原作的大团圆结局,对于鲍西亚、巴珊尼、杰西卡等人物的处理也略显扁平化。这种“团圆”大大削弱了话剧的立意深度,仅靠结尾处的字幕难以完全阐明主题。从改编经典原著的角度看,剧中对于正义、契约、自由等问题的探讨仍可以更加深入。尽管如此,《威尼斯商人&堂吉诃德》仍不失为一部值得称赞的作品。在步履匆匆、快节奏的当下,中戏学子不仅能静心研读经典,而且能结合时代语境独立思考、大胆创作,以别具一格的表演体现青年话剧人的初心、匠心与雄心,彰显了未来可期的戏剧新力量。

(作者顾亚奇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宋田雨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