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话剧《万火关》:借戏服之“口” 探梨园变迁

2024-05-14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吕凇旻

在初夏北京的舞台上,原创话剧《万火关》将戏曲元素转化为话剧舞台的核心要素,让话剧与戏曲实现了一次深度融合,以小舞台、小制作取得了轰动反响,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取得了不俗的现场效果。

话剧《万火关》从戏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戏服与演员之间的依存关系。这一设定不仅富有创意,也凸显了该剧的核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等待与期待。剧中,两件戏服“新靠”“老靠”彼此追问“角儿”的下落,以及直播“网红”与武生演员出现后,“角儿”的下落有了一个交代,新老两件“靠”却陷入了新的等待。该剧以此为线,构建起几代戏曲人不同的命运故事,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命运与走向的思考。

戏剧服装作为演员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其设计与应用有着严格的区分和严谨的考究。特别是京剧的服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件都对应着不同的角色与情感表达。话剧《万火关》选取了武生的“靠”作为主角,赋予其生命,以此作为切入点,别开生面地从戏服的视角出发,借戏服之“口”,探讨梨园变迁。

借戏服之“口”演说戏曲名伶的一生和文化遗产的历史,这是一次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尝试与挑战。笔者不由得感叹编剧对于时空的清晰勾勒,以及对于剧场的充分利用。编剧利用“老靠”和“新靠”的几次交手,加以一次虚拟的“骑马”便将人物关系和时空规则尽数展现,因此借物身、讲人事,借戏服之身以拟人和写意的手法,映照了戏曲艺人的身份技艺,将一个行业面对时代变迁的不适与抗争,都呈现得恰如其分。

在构建起这一舞台语境之后,循着寻找“角儿”的下落为主线,探讨了戏服与演员之间相互成就、共同出生入死的特殊关系。更为巧妙的是,新老两件“靠”是两面全然不同的精神旗帜,“老靠”作为与演员共同经历风雨、见证辉煌的伙伴,陪伴着“角儿”从无名小卒到如日中天,最终却随着舞台事故的发生而永远沉寂。而“新靠”则是“角儿”在巅峰时期定做的戏服,却未曾有机会与其共同感受舞台的辉煌,只能在漫长的等待中发霉。当“角儿”的下落尘埃落定,两件“靠”不由得悲痛欲绝:“几十年的等待在一天之内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我们曾经是守护者,现在是一堆破布。”

故人已去,舞台不再,观众不禁要为“老靠”“新靠”掬泪、深思:这两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猛地降落,如同重锤般直击心灵,在几乎没有终止的等待之下,显得尤为沉重。不过,网络主播乔乔和武生演员顾金桐的出现,巧妙地利用二人的爱情元素和人物关系,增添了整体的幽默诙谐感,调动着台下观众的情绪。然而,这两个现代角色又为剧情延伸了一个方向,同时也增加了观众心头凝重的氛围,将自我追问从单独的两件戏服和一位演员之间,延展到了每个人和时代之间,展现了当代青年在流量时代里如何摆脱孤独和恐惧,寻找各自的未来。这种跨时代的对话,使得话剧的戏核更加丰满和立体。

《万火关》中设置了多组二元关系,使深刻的立意并不晦涩,呈现得十分鲜明。其中,“老靠”与“新靠”的对比尤为引人注目。“老靠”与演员一同直面过火热生活,历经辉煌与磨砺,而“新靠”虽然无比昂贵,却从未登台,只能在等待中期盼着“老靠”的讲述,想象着和演员的合作。一个要等待,但却明知“这样的活法就是死法”;一个要寻找,只为了在舞台上燃烧一次,情愿就此死去。

另一组则是戏服与演员、人与直播的关系。戏服是演员在舞台上塑造角色、传达情感的重要工具,而直播则是现代人的新舞台,人们也在互联网上展示自我、与他人互动。一时间,过去与当下、传统与时尚、舞台表演与网络直播……各种戏剧性冲突同时并置到了一起。“角儿”和戏服、现代网络人和数据算法,到底谁在操控谁?舞台上同时建立起两个时空,4名个性鲜明的角色,打破次元边界,在同一时空彼此对话。深刻的主题凸显、丰富的情感交织,立刻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小剧场话剧《万火关》以“老靠”和“新靠”作为主角,不矫情、不做作,在尽显戏剧之美的同时,给予观众跳出所处时代去思考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