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开拓百城千幕
 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开拓百城千幕
2025-05-15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何美
银幕直播《林则徐》现场。资料图

近日,多家院团大戏开设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在百城千幕的舞台影院同步演映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林则徐》《受到召唤·敦煌》等,吸引数万名观众同时观看。“第二现场”拉开大幕,科艺携手共襄好戏。

舞台演出与银幕直播《林则徐》

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5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与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林则徐》于4月19日演出,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25家剧院、百余家影院和2所高校同步直播,惠及2.5万名观众,令剧院观众有效扩容20倍,以艺术直播刷新国内演出传播纪录。舞台上,黄河、长江蜿蜒向海,濮存昕、徐帆等的演出通过7个机位实时呈现从长三角江湖到新疆戈壁、从海南椰林到黑龙江冰城的大银幕。知名主持人周涛在直播中引领演前导赏、幕后探班,走近主创,纵览后台,还透过特写镜头看到奏折道具上密密匝匝的小字。

林则徐1842年因严禁鸦片得罪英国而被贬遣戍新疆三年,他在新疆兴修水利,查勘荒地,造福人民。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组织与对接下,在距离首都4000多公里的新疆和田,2000余名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和200多名来自北京、天津、安徽的援疆干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各连队(社区)、农场中学青少年学子等700余名观众,如石榴籽般紧紧簇拥,免费观看了高清直播。天涯海角,同屏共赏。借助“第二现场”,海南省演艺集团特邀海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进行禁毒主题宣教,大连等地直播间也活跃着禁毒志愿者、缉毒工作者等。

舞台艺术“4K/8K+5G”直播已有多年探索。国家大剧院2020年首创“线上线下并行,演出演播并举”的“双演”模式,全网总点击量破60亿次。话剧《林则徐》首演于2019年,两年后采用8K超高清技术拍摄话剧电影。今春“第二现场”首场直播,通过4K超高清信号采集、全景声系统录制、智能导播切换、5G跨地域实时传输,将舞台艺术精品的台前幕后,同步输往各地剧院、影院。为攻克直播、卡顿、噪音等技术难关,确保直播效果,有关剧院、影院完成了技术论证、信号测试、网络扩容、设备升级等。网上网下购票便捷,收费近似电影票价,观众实惠享受首都优质舞台文化艺术资源。

千里共赏

《苏堤春晓》《受到召唤·敦煌》等

3月27日世界戏剧日的第二天,中国国家话剧院、杭州演艺集团共同出品的原创话剧《苏堤春晓》,拉开第三届成都中演戏剧节的大幕。该剧展现北宋文豪苏东坡两次赴杭州任职的经历,首演2年来的第30场演出被昵称为“苏大人回家省亲”。去年4月,《苏堤春晓》即在京开设“第二现场”,上海、乌镇等六城联动转播,千里共品千年宋韵,创新数字演艺业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苏堤春晓》在蓉城再设“第二现场”,全国十三城,千里共春晓,票价68元。多机位、多景别、多角度的影视化拍摄,悉数呈现舞台上的细微表演、服装纹理乃至灯光尘埃,令各地观众看到纤毫毕现的细节。辛柏青饰演的苏东坡先后告别母亲和发妻时,“尘满面,鬓如霜,泪千行”,观众感叹“眼泪里都是戏”。三个小时演播还全程加配台词字幕,让观众品读古雅诗意,并在苏府四川话中听懂温暖乡情。

此前,国家话剧院推出原创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等的青春故事吸引观众“云游”敦煌。在上海演出收官之夜,通过现场13台即时拍摄机位、全套电影制播系统、“第二现场”专用一体化智能播控终端,集成“5G+Wi-Fi+有线宽带”多网融合可靠传输、全国终端联播联控、剧院播放设备EDID识别授权、版权内容远程监控等技术,确保高质量演播,实现流畅沉浸的高动态、广色域内容呈现。千年敦煌文脉与新时代科艺融合生成“高维链接”,以平均100元的票价惠及敦煌等十地近8000人。

《受到召唤·敦煌》瞬时导播、即时拍摄、实时投屏,承袭了国家话剧院多年的新技术运用。2017年话剧《狂飙》使用8台摄像机进行即时摄影。而后文化类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戏剧+影视+综艺”模式。2022年7月,话剧《铁流东进》云端登场,收获单场70万元线上票房;岁末,与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与央视网联合出品的首部文献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在12个网络平台同期演播,票价19.9元,首播当日点击量破千万次。2023年5月,国家话剧院正式推出高清影像品牌“CNT现场”,为线上观众重新定义“现场”。

“第二现场”融通古今中西

文艺春夏,繁花竞放。“第二现场”突破了一票难求、现场容量、地域分布、观演视角等传统瓶颈。数万名观众感受到,从朝堂战火的惊心到情系民生的情怀,从家国悲怆的隐痛到边陲村镇的孤勇,从杭州到黄州、惠州、儋州,从虎门到伊犁,从巴黎到敦煌,初心不变,守护恒在;苏东坡、林则徐与常书鸿的际遇与魂脉,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呼应。中国原创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和8K话剧电影《茶馆》《林则徐》等登上大银幕。一批佳作探究生命韧性与人性力量,刻画历史深度与文明厚度,演传奇人生,展中华文韵,触达更多地域、更广人群。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法律题材独角戏《初步举证》成为首部登陆中国电影院线的“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Live)高清戏剧放映作品,也是在英国和爱尔兰十余年来票房最高的戏剧影像作品,与此前70多部授权展映于中国艺术影院、文化中心、剧院等的NTLive作品一道,令众多中国人通过高清影像近距离体验国际戏剧的魅力。

从线上演播、戏剧电影、舞台高清影像到“第二现场”、超高清电视剧,技术在进步,艺术在创新,政策在扶持。北京市广电局设立全国首支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支持资金,在国家大剧院设立全国首个舞台艺术视听应用创新中心,重点支持《林则徐》等超高清视听项目。一批国有文艺院团联合科技、影视企业,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将优质戏剧艺术资源数字化远程“供需对接”,有望形成全国性、大规模的“第二现场”示范影剧院集群和一套舞台艺术数字化直播行业标准。未来影剧院“第二现场”可覆盖交响乐、舞蹈、音乐剧等,向“全场景交互”发展,增强沉浸式体验感,努力创造“艺术+科技+消费”的新局面,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本文系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两个结合’与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4ZD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