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戏
 队戏
2015-11-22  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  作者:王笑林
潞城市赛社演出队戏《温酒斩华雄》

对戏,或者称作“队戏”,流传于山西晋东南长子、潞城、平顺、壶关、陵川等地,是专为迎神赛社而演出的表演形式。对戏是早在隋唐时期就产生,盛行于宋代的乐舞剧。据黄竹三先生考证,对戏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之五,另外,《太平清话》也有南宋宫廷演出时“对戏为李瑞娘”的记载。对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不限于舞台,而且不限于一处,可以随内容的变化而改变演出地点。据近年来我省发现的记录古代迎神赛社的《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记载,迎神赛社活动和一般的村社祀神的“社火”活动也不同,要有专门的“堪舆家掌礼”,类似当代的庆典仪式主持(办)人。同时还有大量的“乐户演出”,也就是戏曲表演。赛社活动分“官赛”和“调家龟”两种。“官赛”又称“大赛”,是围绕一座神庙由许多村社联合举办的。总负责人称“维首”,具体组织赛社祭祀者称“科头”。每年按照该神庙的传统祀神节日举行。如潞城县城城隍庙、潞城县南贾村的碧霞宫、平顺县东河村九天圣母庙、壶关县神郊村真泽宫、陵川县西溪真泽宫等,都是办“官赛”的神庙。官赛除由堪舆家担任“科头”(主礼生)外,其演出节目均由乐户担任。唱的戏总称“队戏”,又名“乐剧”,包括队戏(又可分为正对戏、供盏队戏、哑队戏三种)、院本、杂剧、清戏等。办赛一次,往往要组织全县或几个县的乐户参与组班。“调家龟”是由一个自然村的村民自行办赛。一般是为了保佑全村男女平安,每五年举办一次。队戏又名“龟戏”或“调龟”(“龟”是对乐户的辱称)。“调家龟”的演出程序与官赛相同。“队舞”、“队戏”、“哑队戏”演出规模庞大,有些节目需百多名演员上场,加上四班后面跟随的乐队演奏,祀神供盏仪仗等等,所用人员众多。演出场所除祭祀庙宇舞台外,往往需临时再搭建草台五座、戏棚一个。这样,就是一个村子办一次赛,也需要上千人参加。同时还必须请一些乐户排戏和协助演奏,所以规模宏大。

对戏只演武戏,演员甚至会根据剧情,骑着真马,抬着轿子演出。只有打击乐,没有弦乐,所以也没有唱腔,演员表演完全是念白,每念一句,加两声锣鼓点,每念完四句,演员来一段表演,锣鼓齐奏击打一阵,无法演出有生、旦角色的文戏。念白多为七字句,大段念白也可不打一声锣鼓,运用自如,表演也比较简单。打击乐有大鼓、锣、小锣和钹,不用唢呐。对戏剧目很丰富,可惜在“文化革命”期间大都丧失。现在仅留存的有手抄本《太极图》一本。据一些老艺人回忆,剧目有《温酒斩华雄》《三战吕布》《过五关》《李世民》《未央宫斩韩信》《霸王别姬》《泗水关》等。

前几年,山西长治市有关部门联合国际和全国的研究机构,曾经模拟、恢复对戏的演出形式,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对戏,可以说是研究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历史的活化石。

戏剧评论家、中国晋剧艺术网首席顾问王笑林/文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