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话剧《张居正》:居正再难 也要居正

2023-12-2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谭繁鑫
《张居正》剧照。本版摄影:李春光、王小宁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创历史剧《张居正》,于12月22日冬至日开始在首都剧场连演。该剧由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编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与青年导演闫锐共同执导,张培、刘智扬、李劲峰、何靖、李金涛、闻博、刘宸等演员参演。该剧以明代改革家张居正的重要事件为线索,连接起历史与想象,以全新的结构方式来表现张居正的人生和历史贡献。据了解,演出将持续至2024年1月14日。笔者观看了本月23日的演出。

剧情一开始,张居正就在给大明王朝的皇帝纠偏。在他还不是首辅的时候,万历皇帝还未继位,他是少年万历的老师,对少年万历严格要求,甚至可以说很严厉,一心想把少年万历培养成合格的帝位继承人。万历登基之后,偏颇还是出现了,为了约束他归正,太后同时拿废掉帝位的威胁和张居正的态度来镇住他。这一幕从侧面反映了,张居正对少年万历的教导给万历皇帝留下严师印象,足以让年轻的万历皇帝心存畏惧。

紧接着,剧情来到公元1572年,张居正出任首辅的第一天,就陷入了朝廷财政崩溃的困境。从胡椒苏木折俸开始,他顶住来自上下左右的巨大压力,艰难地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于是,张居正对国家的税收制度展开改革,对皇亲国戚等特权阶层收税,对各级官员进行严格管理,对大明王朝进行整体纠偏。

纠偏不易,也要纠偏,居正再难,也要居正。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经历了与太监冯保的交锋、与武清伯李伟的明争暗斗等,直到张居正生命的最后时光,还在为皇帝办错事而忧心劳力,努力让大明王朝走在正途上。经过张居正10年的改革,明朝国库充盈,经济逐渐恢复,大明王朝逐渐由偏转正。但是随着张居正去世,那些因为改革而利益受损的势力开始反扑,被压抑许久的万历皇帝也再度走向偏颇,大明王朝又逐渐由正转偏。

不仅现实中居正难,舞台上居正也难。冯远征主演的张居正,为了给观众塑造一个始终居正、匡扶大明的形象,没有怎么展现张居正的个人生活,基本都是在讲他的政治生活,所以张居正的舞台形象没有偏颇,就像中流砥柱一样。但也因为如此,是比较难演的。而且张居正身居首辅,所以给观众的感觉,好像他面对这些压力都是应该的,演出让观众为之动容就更难了。演出开头时的“不改革,毋宁死”表明了态度,是很激进的,但也演绎出了左右为难,不改革又不行,改革了又有多方阻挠。演出中间的戏剧冲突,分明线暗线,明线是武清伯等反对势力的倒台,暗线是张居正的暗中谋划。演出结尾的大段独白升华了主题,但也非常考验演员的舞台功底。

相比较来说,舞台上其他角色都或多或少演出了偏,这样就相对容易带来戏感。比如武清伯砌墙给观众带来深刻印象,堂堂武清伯,太后的父亲,出场时在砌墙,让人以为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大爷,实际上砌墙只是他的爱好,他那句“把你砌进墙里”,以及卖官鬻爵、贪污军需银两的行为,显示了这个人物的偏性。比如太后,虽然一直是张居正的坚定支持者,但也会因为没钱赏后宫、没钱给皇帝办庆典而施加压力。比如万历皇帝,作为大明王朝中心中的中心,是不应该偏的,但因为被太后和张居正压抑太久,发作起来也会乖张。

为了更好地展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舞台的表现力度,该剧一改传统历史剧的线性逻辑,用现实与非现实两条线索并行、交替叙事,大胆想象,用非现实的手法展开张居正身后的一些思索,打通现实与想象。比如推行胡椒苏木折俸却害得清官无法养家糊口,甚至有清官因此上吊自尽,而贪官却可以不用依靠俸禄生活,通过非现实空间张居正与其进行的对话,加深了这一戏剧冲突。比如有个贪官因为贪污军需银两而被处死,在非现实空间张居正与其进行了对话,增强了戏剧效果。同时,该剧还让成年与少年的万历皇帝隔空对话,让观众在现实与非现实间来回穿梭,增强了演员台词的表现力。

此外,该剧的场景布置大气简约,背景视频既直观呈现出拨清历史迷雾的意图,也呈现出大气磅礴的特点。音乐有宫廷特色,音效有雷霆之势。舞台上多根可移动的红色明柱十分高大粗壮,就像上杵天、下杵地一样,加上灯光的配合,使舞台显得雄壮威严。这些都起到很好的交代背景、烘托氛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