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民营院团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从第四届全国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说起

2024-02-27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徐芳芳

不久前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有14台优秀剧目入选,不仅为福建晋江的市民带来了文化大餐,还是全国民营院团切磋交流、共襄发展的戏剧盛宴。本次展演既有对传统戏的移植传承,又有对经典作品的改编,还有全新题材的创作,呈现出当下民营院团发展的现状和势态。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戏曲大发展,有我民营团”,民营剧团担负着基层戏剧演出和文化传播的重任,要把民营戏剧发展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层面,探索并尊重民营戏剧发展规律,营造民营院团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守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传统戏题材广泛 亮点纷呈

河南明星擂主大爱剧团的豫剧《抬花轿》演出实力雄厚,阵容强大。该剧以轻喜剧的风格,采用误会的形式,再现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高亢明媚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艺术展现了豫剧传统戏的经典魅力和喜剧的欢快活力。

秦腔《七郎八虎》作为传统杨家将戏,武戏出彩,文戏动情。故事讲述宋太祖在幽州遭困,而彼时杨继业已被贬为民,他不顾个人荣辱得失,毅然率领杨家子弟前去营救。出征前,佘太君带领杨家八个媳妇为之送行。壮行场面设计巧妙,八个媳妇不言不语,却营造出极为悲情、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

高甲戏《吕布与貂蝉》是晋江市罗山迎梅剧团的常演剧目。该剧尊重现代审美,艺术地呈现出貂蝉被时代裹挟、红颜救国的主动选择。高甲戏《西施》中,西施和伍子胥两位扮演者有着高超的表演水平。两台高甲戏同为传统戏,但是显然跳出以往“红颜祸水”思想的创作干扰,其佳人定邦的角色转换体现出传统戏中蕴含的平等意识和现代思想。

布袋木偶戏《西游记——弼马温》。资料图

台湾高雄市天宏园掌中剧团带来的布袋木偶戏《西游记——弼马温》,沿用传统木偶戏的表现方式,技艺高超,念白风趣。该剧采用戏曲锣鼓音乐,表现孙悟空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的自觉选择,人偶合一、以情动人,充分展现了台湾木偶戏的魅力。

展演中,传统戏曲亮点多,戏剧行当齐全,表演准确到位,呈现出民营剧团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也再次诠释了古典戏曲和经典剧目的永恒生命力和活力。

新编戏呼应时代 特色鲜明

闽剧《马江魂》。资料图

闽剧《马江魂》为新编历史剧,作为开幕式演出剧目,呈现出民营剧团的强大实力和发展潜力。该剧采用双重主题的叙事模式,集中反映“马江海战”历史和悲剧真相。剧作直面晚清政府腐朽,掀开福建水师的悲壮历史,赞美福建水师奋起反抗的悲壮和人的大觉醒,讴歌中国近代海军“舰虽亡,旗犹在”的爱国精神。

赣剧《了凡知县》是一部颇具现实意义的反腐题材戏。丁大林家土地被皇亲国戚霸占,在贪官吕增文包庇下反被锒铛入狱。知县袁黄为主持正义反遭追杀,身陷囹圄。廉吏袁黄与贪官吕增文之间冲突激烈,袁黄律己向善、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深入人心。

皖南花鼓戏《青檀魂》为皖南人写皖南文化故事,把宣纸制作技艺与皖南花鼓戏有机融合,围绕桃花宣纸,塑造了集文人、匠人、商人于一体的儒商形象曹青山。该剧冲突激烈、对比鲜明,揭露清政府的无能和贪官的淫威,讴歌一代儒商的不屈精神和文化操守。

儿童剧《狮王》从儿童视角,巧妙采用梦境方式,让小神仙与小杨互相陪伴,把传承国家级非遗舞狮文化和舞狮人坚守舞狮梦想的励志故事相结合,充分调动观众与舞台的互动交流,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

秦腔现代戏《逐梦桃花源》以退休教师刘老师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为主题,以农民画为支点,揭示刘老师退而不休、逐梦桃花源的内在动力以及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展现出欣欣向荣、共创小康的时代气象。

沪剧《飞越七号桥》为新创红色题材剧作,以家庭与个人的心灵成长演绎上海解放的传奇故事。寡母赵春梅与独子赵飞龙围绕碉堡设计图展开激烈争论。最终,陈飞龙弃暗投明,在战火硝烟中,赵春梅为解放军送去图纸,陈飞龙却献出了生命。剧中上海市民的悲壮义举,不仅体现出民心所向,还彰显了民众的强大力量。

本次展演涌现出不少原创剧作,大多呼应时代、立足本土,地域特色鲜明,艺术形式新颖,较好地实现了本土文化、历史故事和红色文化的艺术呈现和时代表达,展现了当代戏曲艺术的创新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先锋话剧专注前沿 探索人性

“央华版”话剧《雷雨》。资料图

“央华版”话剧《雷雨》,法国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采用极简甚至符号化的舞台设计,充分运用演员调度和肢体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不断渲染畸形社会环境带给人的压抑、苦闷和创伤,营造了一个人人挣扎、互相伤害的戏剧情境,颇具先锋戏剧的探索性质。

话剧《长翅膀的杜若》。资料图

话剧《长翅膀的杜若》的编剧顾雷以冷峻的笔调,围绕方杜若的一生,展现现代社会都市女性的人生感悟和往事记忆。该剧以母子关系为切入点,聚焦母亲这一代女性所经历的灵魂选择,于真实中让人感悟光阴的流逝和生命的不可逆转性。该剧体现出主创浓郁的现实关怀和探索意识,堪称对母亲、女性和家庭的另一种敬畏。

音乐话剧《边城》改编自沈从文小说,为沉浸式演出,采用去中心化的表演,注重环境布置和氛围营造,借鉴中国戏曲的假定性,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和参与意识,让观众置身于边城往事,去聆听翠翠的坎坷命运和傩送的歌声。演出过程中,演员带领观众学唱歌,让观众亲手制作关于河流的小卡片,有极强的代入感。

通过此次展演,可以看到当代话剧人探寻经典、解读经典的不断尝试,以及于幽微处探寻人性的创作路径,为当代经典改编与话剧创作提供些许思考。

民营院团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是充分认识民营院团的价值。纵观千余年的中国戏剧史,民营戏剧长期占据演出的主战场,在传播戏剧文化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当前民营戏剧是戏剧市场的主体。历经三年疫情,民营院团发展虽然遇到较大困难,但是一直致力于传承戏剧文化。社会各界应对民营院团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二是加强演出剧目的打磨与加工,做好优秀剧目孵化培育。目前,部分传统戏剧本,仍然存在现代意识不足的问题。传统戏是不少民营剧团的“吃饭戏”。然而随着观众文化层次的提高,民营院团创演既要有历史意识,又要有当代意识和现实关怀,要主动适应当下观众的审美水平。

三是不断完善剧团评价标准,搭建民营剧团交流平台。不能以国有院团标准来看待民营院团,应该区别对待,扬长补短,双向发展。不断拓宽民营院团演员的成长渠道,鼓励国有院团给予民营院团演员以专业指导,带动民营院团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河南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