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多些人情,戏外少些人情
2025-05-06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夕君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描摹人的情感与心灵,其魅力与动人之处也常常源自于此。人情,不仅在戏里,也在戏外,但戏外的人情有时候不像戏里那样纯粹,可能导致人们评价作品时更多溢美之词而更少直言不讳。如此看来,戏里的人情要多些,戏外的人情不妨少些。
文艺作品有各种各样的题材,而不论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写人总是重中之重。时光流转之间,物理世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人类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诉求依然存在,这使得今人阅读千百年前的文字时,依然能够与古人共情,为之欢欣、为之悲戚,获得陶冶、得到升华。可见,质朴而充沛、深沉而绵长的情感具有强大的力量,不仅能穿越时光而历久弥新,还能推动作品走进受众内心。如此,文艺所承载的价值理念才能更好、更深、更广地获得认同与传播。

当下,一部分创作者太过希望直白明了地表达观念和看法,或者太想突出主人公非同凡响的人生际遇和精神境界,而有意无意忽略了对朴素情感的挖掘与描摹。明明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故事,但文艺创作时忽略了情感维度的支撑,就会显得虚假空洞。反观各个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例如话剧《苏堤春晓》、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等,都对人物的情感世界投以平视的眼光、给予充分的展现、注入深厚的关怀,让主人公的丰富与平凡得到展现。这种创作理念和方法值得借鉴。
戏里应该多些人情,戏外则不妨少些人情。目前,一些观众、粉丝考虑到某作品由自己的偶像出演,进而一味吹捧,个别评论者碍于利益或情面,对一部作品的积极方面过多着墨乃至夸大其词,而对不足之处则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使评论沦为人情往来甚至生意,不利于受众畅所欲言、表达真实观感,也不利于发挥文艺评论应有的作用、捍卫评论工作应有的尊严,对于推动文艺创作提质升级、维护评论环境和网络氛围风清气正,更是有害而无利。
因而,把人情安放在其本应存在的地方吧,在其所在、得其所得,对大家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