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北路梆子 > 资讯 >

北路梆子前辈艺术家郭宝臣

2014-02-28 发表|来源:王培宾|作者:佚名

候俊山——梨园名伶、山西梆子、河北梆子花旦巨匠。名达,小名瑞子,早年艺名喜麟,生于清咸丰四年(1853年),卒于1935年,祖籍山西洪洞,生于张家口万全县东洪庙村。幼家贫,喜爱戏曲。他9岁开始学北路梆子,入山西太原喜字科班学唱梆子花旦兼习武生,13岁扛了正梁,成了名噪一时的红角,“十三旦”艺名不胫而走。工花旦、刀马、兼演武生,唱做念打俱佳,旦行及红、黑、生、丑均臻于上乘。17岁入京,搭全胜和班,曾与达子红(梁宗旺)、金镶玉同台演出。光绪四年(1878),改搭瑞胜和班。光绪十年(1884),被选为“内廷供奉”,常出入宫廷为帝、后献艺。1892年被选入升平署外学。他的戏深得慈禧和光绪的赏识,赐黄马褂,加封为六品顶戴。  他扮相俊美,做功细腻,但嗓音不甚圆润,唯口齿有力,感情充沛。代表剧目有《辛安驿》、《九花娘》、《红梅阁》、《双合印》、《玉堂春》、《珍珠衫》等花旦戏及武生戏《伐子都》、《黄鹤楼》、《八大锤》等。他还将板胡引入北路梆子,促进了北路梆子伴奏音乐的改革。侯俊山在艺术上以做工见长,表演生动、细腻、传神,并擅以高难度动作刻划人物性格。如《伐子都》中,当考叔的鬼魂出现在酒宴上时,扮演子都的侯俊山猛然从前面放有酒杯的桌子上窜过去,平身直摔在台上,还要连翻几个“虎跳”,所穿蟒靠丝毫不乱,桌上的酒杯还依然直立;在《迎春园》一剧中,扮演花九娘的侯俊山在4把椅子上跳跃,与徐盛先等4人开打,或是顺跳,或是逆跳,或是穿花一正一斜,如蝴蝶在花丛上飞舞,十分精彩漂亮。侯俊山出身科班,同时来自民间艺术十分丰富的张家口农村。所以他不仅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擅于吸取民间艺术的精华,丰富戏曲的表演艺术。他首创而唱红的歌舞小戏《小放牛》就取材于晋北、冀北一带的民间小曲和歌舞。《花田错》中的搓麻绳,《采花赶府》中的采花,均取自乡下姑娘们的劳动姿态和动作,经他艺术加工提炼而成。正因为如此,他的表演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平民百姓喜欢爱看,而且受到帝后及王公大臣们的交口称赞,清大学士徐桐麟曾赞誉他说:“状元三年一个,十三旦盖世无双”。

侯俊山学得是山西梆子,早期在晋北和张家口演得亦是山西梆子,到北京以后改演京梆子(今河北梆子),为河北梆子山陕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花旦和武生表演艺术对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京剧都产生过很大影响,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光绪十七年(1891),改入宝胜和班,曾多次到上海、天津演出。在张家口怡安街演出多年。民国初年(1911年)告老还乡,定居张家口桥西行宫巷内,1935年夏寿侯俊山学得是山西梆子,早期在晋北和张家口演得亦是山西梆子,到北京以后改演直隶梆子(又称京梆子、今河北梆子),为直隶梆子山陕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花旦和武生表演艺术对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京剧都产生过很大影响,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表演艺术家。

颂侯俊山:

钗弁迷离善化身,英姿俊爽出风尘。

明皇重返长生殿(美如杨贵妃然),定把江山换美人(宁要杨妃不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