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北路梆子 > 资讯 >

追忆北路梆子的功臣——岳呈祥

2016-08-09 发表|来源:忻州日报|作者:陈川亮
配图

我们眼下所处的这个时代,既是进步的时代,发展的时代,也是容易遗忘过去的时代。但是,那些不该忘却的纪念还是镶嵌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我笔下的这个人物虽已因病过早辞世,但他对我们的家乡剧种——北路梆子的杰出贡献,仍历历在目,他就是原忻州地区艺校副书记、北路梆子青年团书记兼团长岳呈祥。

广罗人才

认识岳呈祥,是在1989 年,当时我由定调忻,在时任北路梆子二团书记岳呈祥等领导的关怀下,到他所在的剧团落脚了。

我对岳书记印象非常好,他比我年龄大十几岁,个头不高,戴一副近视镜,常穿一件黑尼中山服,足蹬布鞋,讲话干巴利脆,嗓门特大,走路夹风裹电,大步流星,身上充溢着一种永难挫败的欲干大事的激情。为人平易朴实,胸怀宽阔,公道正直。他早年由教育系统改文艺行业,曾先后在忻县晋剧团、地区文工团、北路梆子、地区艺校担任领导职务,由外行的国家干部,历经多年的摸爬滚打,变身为熟稔戏曲业务的内行领导,实属凤毛麟角,颇为难得。

我到二团后,虽说人有了落脚点,手续却一下办不了,心里一直暗暗焦急。岳书记见我焦虑,就亲切地安慰我说:“调动这事就交给我办吧,你就只管放心好啦! 今年地区可能要举办青年演员山花杯折子戏比赛,你给咱团里的青年演员创作点新剧目吧!”听了这话,我十分惊讶又特别高兴,我一个县剧团出身的小字辈,初来地市级剧团,岳书记竟敢大胆启用我,我不禁有些喜出望外。当年5 月底,在他的帮助下,我的调动手续办妥,彻底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虽然谈不上是什么人才,但他却把我当成人才着意培养,因为他深知人才是剧团的生产力。这极大地调动了我的创作激情,我手头负责的《玉玺恨》、《魂断明宫》(合作)、《韩信探母》等三个剧本很快拿出了初稿,经打磨修改提高后搬上舞台,在会演中,《玉玺恨》在评出的五个剧本奖、五个综合治理奖中均排名第一。另两个戏也分别获得表演一等奖、导演奖、音乐奖等奖项,后《魂》剧还获省第二届“杏花表演奖”,《韩》剧还获省第二届剧本征文奖,也算是我对北路梆子的一点微薄贡献,也是我对岳书记的点滴报答。之前,他曾瞅准定襄剧团初露头角的小生演员续卫华,刚十八岁,想作为小生门第二梯队人选培养。因为这孩子已是县团主演,商调时县里不放,这女孩赌气离团,已在这头上了班,县团扣住手续不予办理,形成僵局。一段时间后,岳书记跟分管局长亲赴定襄,见到该团团长,岳书记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他说:“这个问题不怨你们(指定襄剧团),也不怨孩子(指这个演员),主要责任在我们,我们用人在即,先斩后奏,你们要骂就骂俺哇!”一席话把正在气头上的团长郭忠田说笑了,遂化干戈为玉帛,事情得以圆满解决。事后,他不无得意地对我们说:“咱挖了人家的一个‘眼珠子’,咱还不得说几句好话,咱逮便宜啦!”实际上,离团是女孩自己决定的,但他却大包大揽,主动承担责任。据我所知,为了戏剧事业,为了给北路梆子聚拢人才,1991 年,为了组成青年团最佳演出阵容,他又先后从全区各地调入了辛金田、池艳芬、王银寿等演员以及白献云、续清华等文武场人才,他无私地帮不少人办理过类似事情,其倾心事业、广罗人才的高尚品格由此可见一斑。

艰苦创业

翌年,为了培养第三代北路梆子青年主力,地区在原地委副书记范堆相、副专员范怀成鼎力支持下决定成立青年团,由岳呈祥担任书记兼团长,段根昌任副团长,团址设在长征西街公路会堂。该团汇聚了杨仲义、贾粉桃、刘海泉、刘慧卿、詹丽华、顾晓英、冯慧玲、郭金川、陈梅英等优秀青年演员,配备了我与杨根全、段根昌、刘飞雄等编导音美,由郝稳进、白献云、续清华、刘飞雄等担任鼓师、琴师。行署决定由地区戏剧研究所担纲创作一个大型的新编历史剧,并为杨仲义、贾粉桃这两个“梅花奖”推荐演员各排练加工一场折子戏,准备进京角逐中国戏剧最高奖——全国戏剧梅花奖,这也是老岳很早就有的宏愿大志!

如果说北路梆子的老一辈贾桂林、董福、安炳琪、高玉贵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实现了剧种的复兴,李万林、翟效安等名角铸就了往昔的辉煌,新组建的青年团则肩负起划时代的跨越,把角逐全国大奖列入工作日程,将与同时代各剧种的高手在首都舞台同台竞艺,这对于忻州地区、对于忻州文艺界、对于北路梆子这个出身乡野的古老剧种,都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副担子,历史地责无旁贷地落在岳书记肩头。尤其是这个团还是个刚刚诞生的新团,对于在团里担任一把手的老岳,可谓压力巨大,难度不小。

刚开始,由于经济尚未独立,团里没什么财产,只有从二团分过来的二十几个人和清扫卫生的几把大扫帚,真可谓一穷二白。老岳给大家鼓劲:“眼下我们团刚挂牌,什么都没有,但这是暂时的,大家不要泄气,有各级领导的支持,面包会有的,什么都会有的。现在仅有几把扫帚,别小看这几把扫帚,它能保证我们把卫生搞好。大家是搞艺术的,艺海无涯,艺无止境,我们一天也不能等。首先要求大家坚持练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同行知道;一月不练,观众知道。没有乐器,让杨导演组织大家先哑排,规范道白、动作,大家动起来吧!”大家在老岳的鼓励下,因陋就简地开始了紧张的热火朝天的排练。

由于扶持经费也一下不能到位,还得抓紧时间开展工作。老岳抹下脸皮,对于团内日常开销,能省则省,能赊则赊,能借则借,以至外请导演排了戏,走时也不能结算,老岳陪着笑脸,说尽了好话。进京演出前夕,预定的经费也未到位,他大胆举债,如期进京。他的亲属没有一个是演员,毫无个人利益,他如此扑倒身子,历尽艰辛,只为了心爱的戏剧事业。

拿出精品

为了保证进京演出的艺术质量,老岳聘请中国戏曲学院著名导演赵景勃、南京京剧团著名导演续正泰执导,结合本地导演杨根全、郭占高、段根昌等,对进京所带的剧目逐个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很快排出了大戏(新编大型古装剧)《醒醉记》和《逃国》、《拜母》、《休妻》《杀庙》、《舍子》、《访袍》等七个折子戏,于1992 年6 月3 日抵京,给首都观众演出七场,轰动京华,在京掀起北路梆子热,受到专家、观众高度评价,须生演员杨仲义一举获得第十届梅花奖,著名京剧专家、红灯记导演阿甲在剧场看戏时就情不自禁高喊:“杨仲义,太棒了!”并题词“ 功透骸外”。亮了青年团的整体阵容,还通过《访袍》推出了花脸新秀张志强。从此,北路梆子剧种开始实现了零的突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开辟了剧种发展的新纪元,是岳书记率团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奋力蹚出了这条新路。随后,各团数度进京,使我们剧种脱俗变雅,跻身各大剧种之林。梅花争艳,剧团目前已拥有“五朵梅花”:杨仲义、成凤英、贾粉桃、詹丽华、张彩萍。

后来,岳书记又率团于当年秋赴西安参加了秦晋豫“金三角”调演,开幕式三省组台北剧胜出,杨、贾联袂所演《杀庙》被誉为“ 天下第一杀。”1993 年赴杭州参加了全国小百花剧团调演,又获“两金两银”,每到一地,好评如潮,载誉而归,大大地提高了北路梆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事业,岳书记个人付出了沉重代价:老妻患乳腺癌,因忙于公务,治疗已晚,很快离他而去。时隔不久,他也积劳成疾,因病早逝!

岳书记离开我们已有十多年了,斯人虽去,风范犹存,每每忆及,眼眶潮红。他的功绩我们不会忘却!北路梆子事业不会忘却,戏剧界的有识之士也肯定不会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