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二人台 > 资讯 >

二人台:走不完的西口?

2017-09-2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罗群
配图

近日,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2017晋冀陕蒙二人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播出,多支队伍同台角逐,经过媒体观察团和专业评委的投票打分,来自山西太原韵宝楼二人台艺术研究院的青年演员刁敏、王亚苏获得冠军以及最佳演员奖,来自山西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的演员张成义、杨慧获得二等奖,同时获最佳人气奖,他们表演的二人台小戏《寻找“老扶贫”》还获得了最佳编剧奖。其他队伍也分获奖项。

大赛已经落幕,而关于二人台的话题仍在继续:怎样看待二人台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带着泥土气息的二人台能不能演大戏?二人台的传承创新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节目中呈现的作品、现象引人思考,这份思考不仅仅属于二人台,也属于与它一样扎根民间的其他小剧种。

土里头翻出个二人台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因以一丑一旦二人表演为主要形式而得名。流行二人台的地方,也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老牛耕地一排排,土里头翻出个二人台。浓郁的乡土气息加上贴近生活的题材内容、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是二人台的突出特色。

一般认为,二人台发源于山西河曲,成长于内蒙古,最早的流布渠道即走西口。经过100余年的发展,如今,二人台流行区域包括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以及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北部等地区,覆盖90多个旗县、1500多万人,涌现出杜荣芳等老艺术家、二人台教育家,武利平、张玲玲、张成义等知名演员和刁敏、王亚苏等青年新秀。“二人台是汉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人民共同喜爱的剧种,融合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不同文化元素,它的人文价值甚至比艺术价值更高。”知名节目主持人、大赛评委白燕升说。

此次大赛正是对当今二人台名家新秀的集中展示,也是对剧种人文与艺术价值的一次弘扬。大赛在山西河曲录制,几乎场场爆满,因座位有限而无法进入内场的观众,则远远地站在高处,通过大屏幕观看录制。每场录制后,要彩排下一场节目,彩排常常要进行到凌晨三四点,但仍有大量观众不舍离去。《走进大戏台》节目制片人赵文军说:“录制前,我们先后5次到河曲采风、沟通,深深感到二人台很接地气,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后,《走进大戏台》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也将把二人台纳入其中,给演员、给剧种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二人台能不能唱大戏?

此次大赛让观众一饱眼福与耳福,参演作品(选段)既有传统二人台作品《五哥放羊》《走西口》等,又有反映当下生活的新作《走西欧》《塞上婚礼》等。二人台演出团体长期活跃在基层,表演的作品大多为没有重大矛盾冲突、表现百姓日常生活的民间小戏。本次大赛上,来自内蒙古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的演员张玲玲、张虎却别出心裁,移植大戏《清风亭》选段参赛,二人的表演相当精湛,但仍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和思考——二人台能不能唱大戏?

《清风亭》是一出传统戏,京剧、河北梆子、豫剧、晋剧、川剧、秦腔等都曾搬演,其剧情起落大喜大悲、声腔繁复且高亢有力、矛盾冲突强烈等特色与常见的二人台小戏大异其趣。有人认为,移植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在各个剧种中是很常见的事,《清风亭》拓宽了二人台的题材和风格,代表了二人台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令人耳目一新;有的人则认为,二人台的唱腔、表演等不适合搬演《清风亭》这类大戏,没必要让地方小戏搞“高大全”,背上沉重的包袱。

其实,建议张玲玲、张虎以《清风亭》选段参赛的,正是张玲玲的老师、大赛特邀二人台解读嘉宾、知名二人台教育家杜荣芳。据杜荣芳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二人台就尝试移植《玉堂春》《双蝴蝶》等大戏,然而并没有被观众认可。后来,一些老艺术家又专门为二人台创编大戏《火烧野牛沟》,仍取材于百姓身边的故事,终于被观众接受了。然而,尝试也就仅此而已,关于二人台能不能演大戏的讨论,几乎就此停止,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很少被人提起。“我认为,目前二人台学演其他剧种的优秀作品没有问题,但是移植、演出大戏的条件还不成熟,一个最基本也最紧迫的问题是,二人台没有完整行当,创建、丰富二人台的行当,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杜荣芳说,“我主张张玲玲唱《清风亭》,是一个试验,向二人台的从业者、研究者和广大媒体做一个展示,让二人台的发展问题回归人们的视野。”

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

在赵文军的印象中,当今二人台舞台上的常演作品,与上世纪90年代几乎无异,多年以来,二人台的创作、创新发展缓慢,无怪俗语常说二人台是“打不完的金钱,走不完的西口”。赵文军的看法在王亚苏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学的都是这些作品,新作大多是参加工作后,剧团请老师打造的。”王亚苏说。

然而同时,大部分二人台演员似乎并没有因为专注于少数作品而达到精通。在杜荣芳眼中,有些演员甚至包括成熟演员,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唱戏匠”,连自己唱的曲子叫什么都不清楚,糊里糊涂地唱了这么多年。

创新缺席,继承传统同时也不到位,这乍看起来有些奇怪,其实正是一体两面,显示着二人台遭遇的困境——这又不仅仅是二人台的困境,也是许多地方小戏面临的共同问题。“传承不力、人才匮乏严重制约包括二人台在内的地方小戏的发展。”杜荣芳一语中的,“不仅缺少好演员,也缺少好老师。”

杜荣芳发现,现在不是没有喜欢学习二人台的年轻人,而是老师们要反思:自己有哪些有价值的“玩意儿”能够传给下一代?“教育者要提高自身水平,培养演员必须要让他们知道糖从哪甜、醋从哪酸,先掌握必备的知识和理论。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不然,二人台的观众中就不会有年轻人了。”杜荣芳说。

杜荣芳一生致力于二人台的表演、教育,对二人台爱之深、责之切,在她眼中,无论唱念做打的基本程式,还是遵循美学规范,体会内心、塑造人物的内功,二人台有很多需要完善、提高的地方。这需要一代代二人台从业者的努力。

此次大赛夺冠的青年演员刁敏、王亚苏给了关心、喜爱二人台的人们以信心。“健康、干净、自然”,白燕升给了这对小夫妻极高的评价。王亚苏表示,与诸多前辈同台竞技,是她的荣幸,以后要奉献更多好作品,给喜欢她、喜欢二人台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