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二人台 > 资讯 >

同喜同喜的背后——观看新编二人台《同喜同喜》

2019-09-1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赵亚君
二人台《同喜同喜》剧照 资料图

对二人台情有独钟,在很多质朴率真却又不乏细腻情感的二人台经典作品里总是能闻到时光的味道,听很多遍《走西口》总能让人回味无穷。不知不觉间,二人台慢慢走进心里;时间久了,竟期盼能有更多二人台新作品上演。闻听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创作室与河曲县民歌二人台艺术团联合创作的二人台《同喜同喜》即将上演,带着对剧情的几分臆测,欣然前往,感受多多。

看戏之初,感觉《同喜同喜》一个充满欢乐意味的剧名,应该给全剧提供的是一个喜剧的基调。果不其然,这确实是一出轻喜剧,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来。电影没看过,不敢妄言,只能就戏谈戏,而戏曲版现场直观真实的感受还是蛮多的。整出戏聚焦于脱贫致富后的新农村建设,讲述的是晋西北黄河岸边富裕后的回龙湾村村民的烦恼。日子好了,喜事频频之余,大家为解决礼钱之累,闹出一个又一个囧事的故事。该戏聚焦农村社会现实,没走寻常好人好事之路,却独辟蹊径,极尽夸张之能事,努力写好人好笑之事。努力渲染因搭礼而引发出的各种好笑之事,甚至在某个点感觉到还有点荒诞的意味,整场欢乐多多。

欢乐之余,着重要说的是,该戏表面欢乐的背后透视出的是时代发展后农村出现的新问题,紧扣人们感兴趣的热点,极尽同喜背后的夸张之能事,让戏有了几分批判精神。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能够反其道而行,从始至终聚焦“礼”,从想办法收礼到最后不收礼,期间发生各种因礼而引发的闹剧和尴尬,将农民饱受随礼之累,最终完成精神洗礼升华,这样落脚写农民精神层面算是独辟蹊径。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注重邻里关系,礼尚往来相互帮助本是传统美德,随礼本无可厚非,也是增进人与人感情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在晋西北,过去就有着繁缛而复杂的礼俗制度,展现在每一个细节,其中随礼体现的是淳朴的人际关系,流露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昔日淳朴的邻里关系发生了变化,很多东西被量化,人情量化变礼钱,礼钱不仅仅是里子问题更是面子问题,成为衡量人情的重要标准之一。过去随礼是相互帮助,如今重礼重还,轻礼轻还,随礼多少体现着关系远近,不得不细斟酌;简单的随礼变成了复杂的事情,不得不细权衡。在戏一开场就是这样,村民就因为搭多少礼而颇费周折,你看我,我看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让村长定调调。整场戏下来无处不是在说随礼,剧情都围绕搭礼铺开,并把其放大、夸张化。一时间随礼这么简单的事情竟然复杂化,竟然成为避不开的人情往来,躲不开的人情世理。人人发愁却人人逃不脱,于是,各种小主意歪脑筋就来了。小算盘为弥补过去和现在不平衡的礼钱,竟然设计让女儿假离婚后新办婚礼而收礼。巧玲无法忍受连续不断的随礼,居然想出给猪过满月和搬家的主意弥补亏空。有权本是心甘情愿搭礼,只为还多年前乡亲们的养育之恩,最后也落入两难境地,无法忍受层出不穷的礼金,不得不进城躲避。那个原则性不强的村长居然想出通过收礼来让考上大学的学生获得奖励。还有人因为母亲住院打乱收礼计划而大闹村文化活动中心。整出戏可谓把行礼的各种怪态都呈现观众眼前,让人倍感新鲜。这样从反面写,在现实题材创作里并不多见,当然写好不易,足见其难能可贵。

看戏期间,感觉《同喜同喜》不像其它戏,一人一事贯穿到底,而是多人一事。围绕搭“礼”和收“礼”,刻画了一幅群像图。不单有复员军人及致富带头人有权,还有精于算计的小算盘,更有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小蔓等人物。像小算盘、拉娣、小蔓这些性格各异、立体真实的小人物,不再如往常同道具、背景一样,为活跃气氛或而点缀剧情,而是围绕“搭礼”与“收礼”,展开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而且每个人物通过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塑造出一个个被“礼”绑架而不得采取的一系列违反常规的闹剧。为弥补礼金损失,高价饭宴席上张牙舞爪狼吞虎咽丑态百出;为弥补礼金亏空,广开礼路,给猪过满月;搭不起礼钱打白条,或者彩礼预付款,为躲避上礼而躲礼,关于“礼”玩出了多种花样。好像只要有无穷的想象,就有无限的可能,不得被编剧的幽默诙谐所折服。

但是有权与巧玲,小算盘与拉娣,二权和小蔓这三组人物又详略得当。其中有权与巧玲是核心,其他两组人物紧紧围绕他们夫妇展开故事,推进着剧情发展,帮助解决问题。给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人物,赋予一些独特的性格,比如小算盘这个喜剧性人物,表面看似聪明,实际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剧中类似这样的一些典型人物通过充满巧合、误会、夸张的语言、行为及性格,给整场戏带来浓烈的喜剧效果,人物的艺术形象更为丰满,也达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让戏也有了生活的质感。当然,小算盘的形象可以更典型一些,为甚叫小算盘,是否有精于算计的一面,不仅仅是会算账,是否还会把一本宴席账花费多少、哪里支出都算的头头是到。

中国戏曲需要典型化,但更可贵的是类型化,要有能引起人共鸣的情感,要传递出来淡淡的温暖。戏里有权这个人物应该发挥着这个功能,也是整个戏着力要塑造的重点人物。戏的前半部分他是符合生活逻辑的,也有信服力。作为一个回乡复员军人,自然觉悟又高一些,又是致富带头人,更重要的是他吃百家饭长大的,对给乡亲们随礼没有任何抵抗力。但是发展到后来,他也要逃离,或者说躲礼。这样的好人都受不了,可见随礼风是怎样的愈演愈烈。这样的人物设置是合理的。只是剧情发展到后面,有权这个人物形象开始不真实,为躲礼逃到城里却遭遇更猛烈的随礼风,他开始有觉醒,但谈的是整个社会的随礼风,唱的是党纪国纪,人物开始概念化,舞台上的有权开始远离观众。直至后来返回家中,不是着急看自己的猪,而是问二权,这样的细节明显不符合生活逻辑真实,要知道他是养猪专业户,而且前面专门安排了三分之一场戏关于养猪情景,其实可以做一个看猪的小动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些都不是问题,而是,猪没了,猪场都散了,观众却看不到他那种痛惜的心情。要知道这是他多年的辛苦呀,丢失了心爱东西尚且有几分心疼,更何况养家之本。当然可能是急于解决问题,人为地把他给拔高了,概念化了。这样一个很关键的人物走着走着变模糊了,被其他人物的光辉所遮掩,可能这也是群像型创作容易出现的问题。观众进剧场除了得到欢乐,还想感受到更多东西,比如人与人互帮互助的温暖,或真挚情感撞击心灵的声音,或欢笑之余的忧伤,或嬉笑之余的思考。目前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有权这个人物还没有传递出比较强烈的信号,确实有点小缺憾。

看戏之后,感觉《同喜同喜》是一出努力彰显二人台气质的现代戏。在剧种间日益被同质化的今天,二人台音乐适合不适合演大戏或小戏的讨论俨然不是首要问题。二人台音乐是没有梆子腔剧种音乐丰富,但是剧种自带的那种开放性足以包容音乐储备不足的缺憾,更何况委婉流畅的二人台音乐先天有直抵人心的特性,所以保持剧种的个性才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因此如何强化剧种意识,不被同质化,二人台创作者得有这意识。而此戏就注意到保持并发挥二人台的个性。首先戏的题材非常适合二人台,而且为二度创作吸收二人台的传统艺术提供了足够空间。舞台上也是尽可能用二人台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但又尝试创新,努力想实现二人台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毕竟,随着舞台技术的发展,在保留传统核的基础上,剧目全新呈现更显突出。在某种程度上,艺术的呈现样式比故事本身讲述更显重要。目前来看,整个戏在从头到尾,都能看得到导演及其团队的努力和坚持。在这个戏里,能看出充分发挥了二人台载歌载舞的特点,舞蹈处处皆是,却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开场25分钟的婚礼现场与结尾婚礼紧紧呼应,却又有着本质区别。开场是一个狂欢的场面,里面舞蹈是剧情的延伸,诸如夸张的记账方式,恣意的围桌狂吃肆饮都是故事的一部分,推动着剧情发展。最后一场的舞蹈则是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一个地方民间艺术的荟萃集合体,给人视觉冲击的同时,传达着人们共同欢乐的情绪。此外,六个憨态可掬的小猪舞渲染烘托着人物的情绪。有权和巧玲因为搭礼意见不合闹情绪时,小猪是充满无辜的神情;等到两人和好时小猪又是害羞的表情,一时间场上的人和小猪交相辉映,可以说满场生辉。如果小猪不被限制于小范围活动,不拘泥于趴着,甚至可以站起来,更夸张一点,更拟人化一些,憨态可掬的随人物活动起来,我想现场感觉会更好。另一段值得称道的是那段车舞。很多戏曲程式反映的生活在现代戏里全不见踪影,面对新事物新生活需要创作出新程式。这段车舞就是应戏而生,悠扬的音乐声中,看着台上三人不同方位的轻轻摇摆,观众也不由得心神荡漾起来。当然,六人舞队与穿插剧情的民歌作用重合,有些群舞需要精简,否则有音乐剧感觉,同时给舞台留适当空间,也给观众留适当心理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舞台背景是蜿蜒流向远处的黄河,依据剧情的需要,随着灯光的切换,依次变换出红色、黄色、绿色,近景是苍劲老成的老树,枝繁叶茂挺立于岸边。在灯光下,营造出拙朴而又不乏空灵的感觉,与戏里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晋西北村庄的生活场景感觉跃然而现。喜帖这个道具的运用也是匠心独具,或是随礼的红包,或是二人台的手帕,或是刷屏的手机,或是舞台上哗然垂下的满台福贴,一物多用,让舞台既显得节俭,又不乏生动。而演员服饰也是精心设计的,虽然舞台需要生活化,但衣服上的点缀与舞台背景风格相呼应,创造出一种观演空间的距离感。而所有的这些都是符合二人台气质的。

《同喜同喜》谢幕时的璀璨灯光下,我突然想起2011年河曲二人台艺术团建团之初演出的盛况,也是初秋时节,当时演出地是在河曲,人山人海般欲睹演出的盛况至今还记忆犹新。如今八年过去了,他们又热热闹闹地搞了一台有质量的原创剧目,这对于一个县级剧团来说多么不易。尤其剧组主创班子的组建及磨合,其纷繁复杂绝对是个磨练人心智的过程。然而,河曲县民歌二人台艺术团就是凭着这片土壤的滋养,凭着自身多年的坚持,在文化和旅游厅创作室的支持下,创作完成了这部戏的首演,最终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也培养出更多自信。当然,好作品是需要精益求精不断打磨的。希望这个戏经过新的修改后会越来越好,也希望这个团接下来的步伐越走越稳健,创作出更多彰显剧种特色的优秀作品,迎来二人台蓬勃发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