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歌剧 > 资讯 >

杨昡琴:文艺战士秉持匠心争做“艺界鲁班”

2020-06-2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钱进

杨昡琴 1993年出生,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大同市歌舞剧院女高音独唱演员,现任大同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从2018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了大小百余场歌舞晚会及剧目演出,用辛勤付出获得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2015年5月,参加了由中宣部批准设立、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山西选拔赛,获得声乐美声唱法一等奖。2019年3月,作为青年优秀人才,入选由省委主持的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高端领军人才、拔尖骨干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的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2019年9月,参加了山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省级重点示范项目——“传经典·颂中华”十九省区民歌展演中,荣获“十佳歌手”奖。2019年11月,在第十六届山西省杏花奖评选中,荣获提名“声乐表演奖”。2020年5月,被共青团大同市委授予“大同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在杨昡琴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首她撰写的小诗,诗的名字叫:《争做“艺界鲁班”》

戏比天大,德如地厚。

有这么一群人,

带着信仰、带着情怀、带着担当,

他们以艺为媒,

秉持匠人之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用各种艺术形式传递着真、善、美!

这首诗不仅寄托着浓浓的艺术情怀,同时也传递着她执着的艺术人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匠’二字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息。‘工匠精神’不仅是职业技能,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这样一个品质一直鞭策着我,时时在我的耳边回荡。”杨昡琴对说。

刻苦钻研轻伤不下火线

1993年,杨昡琴出生在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从小学习声乐、钢琴、朗诵、主持,进入大学又深入学习了视唱练耳、曲式和声、指挥等专业科目。当过老师、做过导演、干过编辑策划,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全面的实践技能和扎实的学习功底。

进入大同市歌舞剧院后,她凭借刻苦钻研、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不仅很快熟练掌握歌舞团独唱演员所需的基本技能水平,还想方设法用心钻研如何与乐团合唱团更加熟练配合,并学习、参与话剧团排练演出,琢磨如何 “真听真看真感受”,将人物角色表现得更加鲜明、到位,从而使自己快速融入团队中。

面对繁忙的排练演出任务,杨昡琴总能够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她常常对同事说:“我们来单位是工作的,不是瞎折腾,要有工作的样子。”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工作中,她严于律己、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用朴实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她先后参加过大小百余场演出,场场不落,也从未请过事假病假。

七幕歌剧《江姐》于2019年5月首演,彩排时她不慎扭伤了脚踝,医生建议休息,可她坚持连续演出十一场,场场爆满,获得满堂喝彩。第二阶段七场演出,在最后一天第二幕演出时她又崴伤了另一只脚,但一直坚持到谢幕后才赶去医院,被诊断为韧带严重撕裂。医生惊讶地说:“伤成这样你是怎么如何坚持演出两个小时的?正常人当时就站不起来了,你必须马上卧床休养!除非你以后再也不想上台了!”然而,她为了不耽误演出进度,在家卧床五天后就戴着护具被同事抬回排练厅继续参与学习,随后进入演出状态。

《江姐》自首演以来,她带伤接连演出四十余场,场场不落。此事被媒体报道后,由她饰演的“江姐”更加深入人心,广受赞誉。

文艺战役 助力疫情防控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来势凶猛,上级通知所有演出任务全部取消,隔离待命,以防疫情蔓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全国上下团结一心风雨同舟,而我身为基层青年文艺工作者,想用专业为抗击疫情出一把力,于是,我联系了我国著名作词人王晓玲老师和音乐人何欣老师,希望借二位老师之手创作一个真正有品质的作品。”

 “《来吧!一起加油》就这样诞生了!”杨昡琴介绍说。这个作品真正以一名普通百姓的视角叙述牵挂,表达对最美 “逆行者”的崇高敬意。“来吧兄弟!来吧姐妹!来吧来吧!一起加油!”极简的词汇,表达了最炙热的情感;荡气回肠的旋律,饱含着华夏儿女心底对祖国的美好希冀!录音棚里录了一次又一次,反复推敲打磨、寻找最好的状态,正午到星辰,还拖累同组的老师一整天粒米未进。收工时杨昡琴自嘲道:“上一位录音老师也是这么被我整疯的,录到最后只能对我说‘你说了算,你说行就行’。”

杨昡琴最喜欢的名言是荀子的一句话:“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我特别荣幸能成为文艺战士。扮演英雄人物‘江姐’这一角色,也使我有了更大的思想进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秉持严谨执着的态度,认真做事、追求极致、不断进步,在时代洪流中争做‘艺界鲁班’!”杨昡琴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