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话剧《张居正》:连缀时间与空间,给历史以温度

2024-01-04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张悦

公元1572年,张居正出任首辅的第一天,就陷入了朝廷财政崩溃的困境。他顶住巨大压力,艰难地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一句“不改革,毋宁死”震荡朝野。从子粒田征税到考成法的实施,从限制皇室的特权到“一条鞭法”的推行……从江湖到庙堂无不贯穿着激烈的矛盾冲突,无不在展示一位改革家的忠诚与担当、忧患与情怀。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1月14日,北京人艺新创历史大戏《张居正》在首都剧场进行首轮演出。该剧以近3个小时的时长高度凝练,集中表现了张居正改革的心路历程与反思。

正如北京人艺院长,该剧导演、主演冯远征所说:“我们并不只是在讲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而是要表现他的改革精神,让当下的我们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改革创新,如何担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冯远征表示,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历史剧的现代思考。

反复打磨,兼具古典与现代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的改革举措与历史贡献不仅留在了历史长河中,也被后世以多种角度进行评说。2002年著名作家熊召政创作的四卷长篇小说《张居正》出版,于2005年摘得茅盾文学奖,之后由作者本人改编的影视剧也引发了观剧热潮。在此基础上,北京人艺力邀原作者熊召政将这一题材改编为话剧,在人艺舞台上呈现这位改革家的历程。为此编剧熊召政历时四年,九易其稿,一改小说原有架构,为北京人艺量身打造了全新的剧本。

熊召政谈及创作时表示自己为这个剧的创作尽了最大的努力,也真切地体会到了北京人艺的“戏比天大”。“在中国的历史中,张居正这样的改革家很少能成为主角,但在当今时代,改革已成为民族复兴的引擎。重温张居正的改革,我常常热血奔涌,但是,张居正的悲剧,又每每让我掩卷而思。”熊召政表示。冯远征称,本剧的文本创作过程真正展现了作者的大家风范,“为了创作好这部作品,熊召政一次又一次对剧本进行修改,力求更符合话剧舞台的表现形式,直到呈现出一个最契合双方心目中舞台呈现要求的作品。熊召政用勤奋谦逊赋予笔尖神韵,让一个鲜活的张居正跃然纸上;我们也用严谨认真和敬畏之心,将一部兼具古典美学风范与现代精神的《张居正》画在舞台上”。

匠心独运,现实非现实并线

在该剧导演闫锐看来,“我们连缀时间与空间,给历史以温度,完成具有时代共鸣的舞台表达”。与北京人艺以往现实主义风格的历史剧不同,此次《张居正》是北京人艺对历史剧表达的一次全新探索。该剧一改传统历史剧的线性逻辑,用现实与非现实两条线索并行、交替叙事,一条选取张居正人生中担任首辅的重要事件为节点,串联起他整个改革之路;另一条则大胆想象,用非现实的手法展开他身后的一些思索,打通现实与想象;同时加上第三条线索,让成年与少年的万历皇帝隔空对话。闫锐表示,“这样的表达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呈现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让人得以从不同层面去回看历史,回溯张居正改革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居正》舞台呈现的匠心与巧思。空灵、流畅、简约的舞美风格,营造出极具东方审美意境的戏剧空间。舞台上,灵感来自故宫大殿的八根红色立柱构建起整个表演空间,多媒体的数字影像协助构建起跨越时间的空间感。演出中没有幕与幕之间暗场、转场的间歇,全部场景的转换都伴随演出流动进行,大气悠扬的音乐贯穿其中,带观众“一镜到底”地感受舞台的自由与流畅。

寻求突破,用想象建立表演

作为北京人艺中青年演员合力打造的作品,此次《张居正》的表演,不仅对于青年演员提出抱有热情、学习进步和提高的要求,更对已经站在舞台中间的中生代演员提出更高目标。“要敢于挑战自己,走出‘舒适区’去打破交流判断和说台词的习惯,找到不同感受。”冯远征这样要求剧中每一位参演的演员。由于剧中不仅要有现实层面的表演,还需要在非现实层面找到一种表达,用想象去建立起一种表演。“观众在一些想象空间里,看到的表达是温暖的、戏谑甚至是欢乐的。”冯远征说。

曾经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成功塑造过司马迁、杜甫、顾贞观等一系列历史文化人物的冯远征认为,自己首要任务是展现张居正这个人物丰富的层次,“现实中的他是有胸襟有气魄的改革家,临危受命,表面波澜不惊,但内心也有焦躁不安。当他在晚年时回看自己,则更是包容的、理解的,看淡了自己个人的境遇,放在更广阔的历史层面去看待改革和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