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资讯 >

小情顺大理 小爱成大爱——新编话剧《有娘在家》观后

2020-06-15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张莉芬
《有娘在家》剧照 裴晓敏 王 丹 摄

聚焦一家一户一人的“小情”(亲情、爱情、故园情),演绎时代发展的“大理”。由晋中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出品,晋中市演艺有限公司创排的新编话剧《有娘在家》,以城市化进程中的旧房拆迁为切入点,围绕子女要求分拆迁补偿款展开一系列矛盾冲突。剧中,“娘”最终的选择,突显出个人在面对国家、时代发展潮流时的主动顺应和支持,是“小情”对“大理”的配合和成就,也是“小爱”向“大爱”的升华。

热点话题增加观赏性

城市化进程,车轮滚滚。车轮过处,几家欢喜、几家忧愁。喜的,是即将到手的拆迁款、回迁房;愁的,是即将离开承载过去岁月、收录美好记忆的故园,是对未来新环境、新生活的不确定。

拆迁,是城市化进程中避不开的难关,也是近几年流行的话题。新编话剧《有娘在家》即围绕这一热点话题展开。

“娘”住了几十年的老院子,要拆了。面对100多万的拆迁款,谁能不动心?

第一场,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众儿女纷纷登场。  老三媳妇一马当先,关了菜店、买了尺子,拉着丈夫去丈量尺寸。  老三怪她:“一上午关门,少赚多少钱?放着买卖不做,跑这儿穷折腾。”老三媳妇反击:“你给我富折腾一下!你要能折腾富了,我还至于跑这来折腾?”  老四媳妇也一路催着丈夫,赶回老院。  老四问:“你前面有金元宝?”老四媳妇说:“这不是看咱娘吗?”在看到墙上的“拆”字时,老四媳妇喜不自胜,“速度够快的!”老四讽刺:“看着这个字,比看着娘亲吧?”

两组对话,刻画了四个性格不一的男女,熟悉得如同我们身边的人,可亲又可气。诙谐而又直白的对话,将儿媳们的急不可待、儿子们的无可奈何,跃然于舞台之上。

足够吸睛的话题,加上围绕拆迁补偿款展开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可亲可近却又性格鲜明的人物,切合了社会实际,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也迎合了观众的兴趣和口味,让该剧观赏性十足。而抖音等流行因素的加入,也为该剧增加了看点。

老二是戏剧演员,常在抖音上直播。“娘”和老大给她征婚时,偶遇建筑公司技术员李启明。而李启明,恰好是老二的铁杆粉丝。两人因抖音相识,在线下相知,因此开启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戏剧冲突强化艺术性

戏剧的本质在于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话剧更是如此。

在新编话剧《有娘在家》中,这种冲突既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亦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还有人物内心的自我冲突。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表现在“娘”与“拆迁”这个大环境、家人“盼拆”这个小环境的不一致上。尽管拆迁是大势所趋,“娘”仍然想守住一处院、守住一个家。

然而在利益面前,这样的愿望注定难圆。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围绕“拆”与“不拆”、“分”与“不分”(拆迁补偿款)展开,集中在老三和老三媳妇、老四和老四媳妇,以及“娘”、四个儿女和两个儿媳之间。他们之间的矛盾,在孙子王志伟(老大之子)把“怀孕”的女朋友娟娟带回老院之后,得到激化。

第四场,志伟借娟娟的名义,要求把老房子的产权过户给他们,作为结婚的唯一条件。盼重孙心切的奶奶,爽快地一口答应。老三媳妇见势不妙,跳起来发难:“你家人知道这事儿吗?”“在哪个医院查出来的?”“妇产科在几楼?”一连串问题,把娟娟问得面红耳赤,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王志伟借假孕“图谋”老房子的“事实”。之后,她又将矛头对准老二,说她之所以和李启明发展神速,也是冲着房子去的。

矛盾的激化,掀起剧情的高潮。老大、老二接连声明:“不要房子,只要娘、只要家!”老三怒问:“你非要把这个家拆散了吗?”可老三媳妇还是不依不饶,要求“娘”把老房子卖掉分钱,还以离婚相威胁。

“娘”又急又气,晕了过去。至此,人物之间的矛盾在经过抛物线式的发展后,告一段落。

人物内心的自我冲突,集中在第三场。“娘”一边想守着这个家,另一边又顾念着孙子要结婚、孙女上初中需要学区房、老三两口子日子紧巴巴、老四的婚事不能再耽搁……

立足实际提炼思想性

故土难离、故园难舍。

对“娘”而言,老院子是故去的老伴给她留下的念想,承载着他们相濡以沫的时光。门楼,是他一点一点盖起来的。当年,他们挤在四面透风的床板上睡,心里也是“热热的、暖暖的”。看着儿女们在院里打闹蹦跳,他心里“比喝了二两老白汾都高兴”!

对“娘”而言,老院子是儿女们成长的摇篮,留着他们相亲相爱的岁月。老二爬树掉下来,磕破头一声不哭;老三爬房檐掏鸟窝,掉下来伤了骨头,老大成天背着他,上厕所还得给他扒裤子;石磨盘上,老四趴着写作业,“娘”一边扇扇子,一边给他夹核桃。

对“娘”而言,老院子不仅是一段岁月、一段时光,更是“家”的象征。守住这个院儿,就守住了这个家。守住了这个院儿,一家人的身和心就永远都有个落脚的地儿。

听“娘”讲了她不愿离开老院子的原因,加上得知“娘”身患重症将不久于人世的实情,儿女们幡然悔悟。大家凑钱给“娘”治病,李启明和娟娟分别把结婚用的十几万块钱拿出来,老三媳妇也借了一万七千块。老四媳妇辞职,准备去医院侍候老人。

在无疆母爱的感召下,一家人恢复了以往的和睦。“拆不拆”、“分不分”的问题迎刃而解。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如剧中“娘”所说的一句话:“这么大一个国家,是万万千千个家撑起来的。家家过好了,咱国家不就强盛了?”

经营好每个“小家”,才能撑起一个“大国”的兴盛;“小家”和谐了,“大家”才能发展。

既关照家庭、个人利益的“小情”,又顺应和成就时代发展的“大理”。“小情”成就了“大理”,一家一户一人的“小爱”也升华为家国“大爱”、民族“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