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资讯 >

京剧大师张春秋去世 享年89岁

2015-05-19 发表|来源:北方晨报|作者:佚名

京剧大师张春秋去世 曾出演红嫂获毛泽东称赞

梅兰芳弟子、京剧大师张春秋昨晚在济南去世,享年89岁。

梅兰芳弟子、京剧大师张春秋昨晚在济南去世,享年89岁。张春秋因在现代戏《红云岗》中成功塑造了“红嫂”这一经典艺术形象而蜚声海内外,并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泽东还称赞她演的“红嫂”玲珑剔透。张春秋艺术生命常青,一直到80多岁还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张春秋大师弟子众多,昨晚北京京剧院青年京剧演员张馨月、郑潇等都发信息悼念恩师,张馨月说她是从15岁跟随张春秋老师学戏,张春秋老师的《宇宙锋》、《贵妃醉酒》、《凤还巢》、《霸王别姬》得到梅兰芳大师的真传,并将这几部戏口传心授原原本本的教授给学生们。2001年已经76岁高龄的张春秋老师到山东戏校教课,那时候郑潇跟随老师学戏,是张春秋老师最小的学生,2003年来北京参赛,得到汇演二等奖,去年9月在山东还搞过从艺80周年的专场纪念演出。郑潇作为学生嘉宾表演了一段《霸王别姬》舞剑。

从指尖说起张春秋的手指:自幼学梅 手指为练戏变形

仔细观察张春秋先生的手指,会发现先生的指尖与常人不同,食指、中指、无名指指尖往后翘的弧度很大,双手合十时,无法并拢。究其原因,先生坦言,“应该是小时候耍盘子被压成这样的,铜盘太重。”边说边拿出一张黑白照片(右图),上面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左脚站在一个大球上,右脚扳着朝天蹬,左手耍着盘子。这就是幼年的张春秋先生,谈起这段经历,张先生没有怨恨,反而是一种坦然与感恩。张春秋先生说,“其实这很正常的,对戏班来说,你是摇钱树,必须要学好本事能上台演出赚钱。因为吃了苦,所以基础扎实,我和你们不一样,我不识字的,要唱的内容全部都是用脑子硬记下来。”

看着这样的张先生,不禁鼻子一酸,年少被卖,在戏班学艺,建国后中断舞台生涯6年,拜师梅兰芳先生,学梅派,经历文革,演出红嫂,至今近90高龄仍在舞台上演出。提起梅派,提起传统戏,张先生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梅先生的手指都是戏,我喜欢学梅,最早的时候有带子,我就跟着,后来梅先生来了,就跟着梅先生,当时梅先生50多岁,我本身就喜欢学梅,有的学张、学程、学荀,但是我就喜欢学梅。程派嗓子不好呢,压唱,尚派的唱腔我不习惯,荀派的大部分花腔花哨,梅派大方大气。”寥寥几语间,三次说到喜欢学梅,足见对梅派真心的喜爱,而对于梅先生的梅派传统戏,张春秋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但是张先生一再言明,自己并非对梅先生的改革,而是“改一改”,言谈之中对老师尊重尽显。就拿《贵妃醉酒》来说,从字句中,比如“皓月当空”的“空”字,张先生认为,不应该直接上去,而是应该辗转一下,徐徐向上,“恰便似”的“似”字,应该更加婉转,略停一下,平过去。从细节上,皇上约了贵妃,却又突然驾转西宫,在贵妃等皇上的过程中,太监高力士不应该一点都不知晓,这在逻辑上说不通的。所以,这个地方改成当贵妃边唱边走接近百花亭时,高力士增加了一个打探的动作,并与裴力士有哑语交流,这么改一下,戏更好看。

与张先生聊天时,她刚做完眼睛手术,再有一年就要迈入90高龄。而在此之前,张先生在腰部受伤的情况下,亮相北京某京剧演唱会,她是被两个工作人员搀扶上台的,因为她婉拒节目组让她坐着唱的要求。削瘦的身子,让人心疼,但铿锵有力的话语,却让人崇敬。她对梅派的执着,对京剧的义无反顾,当张春秋先生应我所求,演唱“海岛冰轮初转腾”时,感觉不到她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而是雍容华贵的贵妃。(金昱杉)

张春秋的八十载京剧春秋:多次获毛泽东等领导人称赞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张春秋被誉为“齐鲁梅派第一枝”,曾荣获山东省委、省政府“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至今仍活跃在中国京剧舞台上。

2014年是中国现代京剧的践行者张春秋从事京剧艺术八十周年。今年也是张春秋拜师梅兰芳先生六十周年,主演现代京剧《红云岗》进京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获奖五十年。

拜梅兰芳先生为师书写京剧春秋

说起张春秋,不能不提他学戏的经历。1926年,张春秋出生于江南一个贫苦家庭,6岁时母亲猝亡,父亲迫于生计,将她卖给了上海“喜临堂”张家戏班班主张远亭、董月红夫妇作养女。养父母见她是个学戏的苗子,便让她拜师学艺,受业于当时的京剧名角董明艳。6岁,本是女孩儿在母亲怀中撒娇的年龄,但不管是赤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张春秋每天清晨5点钟都要起床练功。张春秋8岁正式登台,15岁以“文武兼备,扮相俊美”成为科班主演,不论青衣、花旦、武旦样样拿得起,可谓文武昆乱不挡,而且能反串老生、武生、花脸,在京、津、沪、鲁享有盛名。

1954年,梅兰芳先生到南京演出,由张春秋所在的京剧团辅佐。梅兰芳先生慧眼识珠,正式收张春秋为入室弟子。梅兰芳先生对她亲自教诲,说戏时格外用心。梅兰芳先生还让自己的琴师姜凤山为她吊嗓,让儿子梅葆玖的武功老师徐元珊为她说身段。拜师后,张春秋每年有几个月的时间跟随梅先生去杭州、武汉、南昌、长沙等地巡回演出,深得梅派真髓,京剧表演艺术又登上了一个高峰。张春秋的表演简洁大方,细腻传神,朴现于外,慧寓于中,不争一技之巧,注重人物塑造,给人端庄凝重,落落大方之感。她的唱不以绚丽花俏见长,而以平稳甜美取胜,平稳中蕴含着深厚的功力,简洁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反串小生亦见棱见角,漂亮传神。

1957年,应山东省青岛市京剧团的请求,张春秋被借调去青岛工作,这期间她显示了不俗的艺术功力,与著名老生言少朋、张少楼夫妇同台演出,深受好评。1958年,由于张春秋出色的艺术表演和对党对新中国的热爱,她被吸收为中共党员,还担任了副团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红嫂》引全国轰动形成京剧独特风格

在八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张春秋先生成功塑造了红嫂、杨玉环、赵艳蓉、虞姬、穆桂英、秦香莲、花木兰、白娘子、周瑜、张良、林黑娘等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她主演的现代京剧《红云岗》(原名《红嫂》)在全国引起轰动,而她塑造的红嫂形象更是家喻户晓,1976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她录制的《凤还巢》、《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京剧电视片,亦播誉海内外。张春秋先生以其精湛的技艺,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朱镕基、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张春秋先生主张京剧艺术与时俱进,在对传统中不适合今天欣赏的陈旧程式,张春秋先生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主张“旧戏新演”,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说:“张春秋善于把学到的东西进行再创造,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张春秋对京剧的继承与革新做出重要贡献,也对当今的京剧艺术创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辅导学生8000余人将“红嫂”精神延续

 

除了精进自己的技艺外,张春秋致力于京剧人才培养,多年在专业艺术院校和老年大学京剧班授课,为全国各地的业余京剧社团做顾问,无论专业演员、戏迷票友,还是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她都倾其所有,精心传授。她不仅教学生演戏,而且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她嘱咐学生们:“要甘心做绿叶,不要只想做红花,对角色不挑不争,分配什么就演什么,这不是甘于平庸,业余时间可以钻研自己擅长和喜欢的角色、剧目,‘闲来拾,忙来用’。”张春秋足迹踏遍山东、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天津以及台湾等地,辅导学生8000余人次,为京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春秋说:“是党把握培养成为人民的艺术家,我更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我要永远演下去,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张春秋和她的京剧艺术也将绽放出更新更美的花朵,散发出更浓更纯的芳香,以未老的“红嫂”精神,把京剧梅派艺术传承发展下去。(王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