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剧评论须紧贴现实、紧扣舞台

2024-10-10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童晓阳

高质量、高水平的戏剧评论,能反映现实、观照舞台,帮助创作者发现问题、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对于打造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剧作品和引领观众鉴赏艺术有着重要作用。

戏剧评论不但是繁荣戏剧的催化剂、风向标、指南针,而且是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助推器。高质量、高水平的戏剧评论,能反映现实、观照舞台,帮助创作者发现问题、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对于打造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剧作品和引领观众鉴赏艺术有着重要作用。

戏剧评论须体现时代主题。近年来,有不少戏剧评论脱离舞台、远离观众、游离时代,不了解观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只侧重于对文学剧本浅显生硬地进行解析,忽略了戏剧艺术是为观众而存在的表演艺术,忽略了演出艺术是通过舞台来反映时代、揭示生活,提供彰显审美价值和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因此,有些戏剧评论在评论手法上,往往偏离了舞台演出传达剧本主旨的特有方式,忽视了戏剧塑造人物的特有方法,以至于评论完全脱离特定的剧目而无的放矢,远离时代、脱离现实、缺失方位、缺失重心、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只述不评、以夸代评、取向单一、东拼西凑、雷同杜撰、故弄玄虚、大话套话现话、千篇一律地换汤不换药,谈不上以理立论、以理服人,也忘记了戏剧评论建言献策的作用。

戏剧评论须坚守传统本源。以戏曲而言,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演绎形式,从美学原理到艺术风格,从表现方法到呈现手段,从剧本结构到表演、音乐、舞美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与话剧、西方歌剧不同的自我属性与特征,且一直依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建立了一套完整而严谨的体系,形成了多彩的剧目天地、迷人的表演魅力、精湛的程式技巧、绚丽的戏曲舞美、美妙的音乐旋律以及独具匠心的导演处理手法,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对戏曲作品的评论,应根据其自然属性,本着守传统之根、正戏曲之魂的态度进行。但是,有的评论者不了解戏曲,用评论话剧的惯有思维来评论戏曲,忽视了戏曲艺术的表现特征和审美个性,忽视了戏曲艺术“以歌舞演故事”的特点。

戏剧评论须引领剧目创新。创新可以持续为戏剧事业与时俱进、永续发展、不断彰显其时代魅力提供动力。例如,当下不少戏曲剧团顺应时代,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出适应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和便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厂矿社区、军营学校演出的小而精的短剧目,把大剧院换成了“小舞台”“小剧场”,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面对戏曲发展的这种新趋势,有些戏剧评论片面地指责这是为了缩小规模、降低成本,是为了完成场次在进行便捷式演出,忽视了把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把戏曲融入百姓视野,让戏曲以更多元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忽视了这是一个解决“为谁演”“演什么”“怎么演”和吸引年轻观众的机制创新,忽视了这是让戏曲回归历史本源、破壁“出圈”、跨界融合、走近观众、走向市场的一种现实需求和实践创新。

戏剧评论须讲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等高科技的运用,确实丰富了舞台艺术的多方位呈现和视觉冲击,拓展了舞台有限的艺术空间。但一些戏剧评论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味赞扬舞台上的高科技效果,忽视了戏剧创作的主体和内容,忽视了戏剧艺术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的演出艺术。观众之所以走进剧场,主要聚焦的是演员的表演。在戏剧的演出中,演员的表演好比人体心脏的律动,如果心脏停止了跳动,这台演出就会如同行尸走肉,毫无生机活力。所以,戏剧评论不但要走近剧目、走进剧场,更要走近舞台上的演员,与其同呼吸、同感受、同触动。看到他们给形象以思想、给人物以神韵、给受众以感染的辛勤付出。

总之,戏剧评论只有体现剧目主题、紧扣演出舞台,与时代同步、与现实同音,与演出同向、与演员同行、与受众同感受,与舞台同歌同舞、与剧目“零距离”,才能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和实质性的引领,达到凸显时代性、产生实效性的作用,让戏剧演出的内涵真正植入观众的心灵和血脉,转化为无形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