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资讯 >

开拓发展空间 繁荣戏剧艺术——阳泉市戏剧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2019-11-08 发表|来源:阳泉日报|作者:田杰
晋剧《泥火情》荣获山西省文化艺术政府奖“杏花奖”新剧目奖
晋剧《打金枝》演出剧照
乡村演出市场繁荣

10月29日,阳泉市戏剧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阳泉市戏剧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总结了阳泉市剧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所做的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及主席、副主席,阳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式清当选为第五届阳泉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戏剧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自四次代表大会以来,阳泉市剧协秉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繁荣阳泉戏剧事业为目标,以出人才、出精品为工作重心,奋发进取,改革创新,为推动阳泉戏剧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施精品战略

繁荣戏剧创作生产

近几年,阳泉市剧协充分调动全市戏剧家和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制定戏剧创作规划,整合戏剧创作力量,从阳泉火热生活和厚重历史的精神富矿中汲取创作营养和素材,呈现出现实题材量质齐增、历史题材更有深度的繁荣局面。

在戏剧创作方面,可谓硕果累累。以阳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题材的晋剧现代戏《泥火情》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入选文化部戏剧剧本孵化计划,在太原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后持续开展巡演30余场,前不久又荣获第16届山西省“杏花奖”杏花新剧目奖,成为阳泉戏剧精品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收获。

除晋剧现代戏《泥火情》外,豫剧情景剧《梦想成真》、豫剧小戏《拾玉镯》、晋剧历史剧《清明》等也收获颇丰。《梦想成真》《拾玉镯》先后参加了“中华颂”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分别获得银奖、金奖。《清明》荣获山西省“杏花奖”综合大奖新剧目奖及七个单项奖,并精彩亮相首届山西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

此外,阳泉市剧协会员担纲主创,完成了《家有一老》《刻花流年》《代理市长》《仨儿》《认女记》等重点题材剧本创作和《裕公井》《西柏坡送炭》剧情大纲,完成了《解放》《永远的嘱托》《柏兴巷》等小型戏剧创作,移植、复排、改编《艳阳楼》《大刀王怀女》《下河东》《文龙归宋》《小包公》《杨门英杰》《包公碑》等优秀剧目10余部、折子戏30余个。

有好剧本,也要有好演绎。近年来,积极培养优秀戏剧人才,李静等多名演员摘取山西省戏剧最高奖“杏花奖”,全市获得“杏花奖”演员达到25名;侯润娥、刘海涛、张志平、李青枝、李向英、赵芬、李萍、杨萍、刘丽英等多名演员荣获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奖金、银、铜及优秀表演奖;乔春雨、白茹梦等演员荣获山西省青年戏曲演员展演“最佳演员”“优秀演员”称号。

评论是戏剧艺术成长的助推剂。近几年来,阳泉市剧协加强戏曲研究,推出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其中,《火花点燃生命》在《戏剧之家》杂志发表,《阳泉戏曲剧种普查报告》《浅析舞台艺术作品中的廉政文化》入选并参加了“传承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山西艺术创作研讨会”。

深入基层采风

开展戏剧惠民活动

走向基层、服务群众,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戏剧作品,是阳泉市戏剧家协会始终坚持的态度。

近年来,阳泉市剧协多次组织创作骨干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采风创作,努力掌握和领悟地方文史资料的精髓,在积累素材、发掘题材方面收获了不少成果。通过深入探究平定宋家庄“走染坊”历史故事,并进一步延展历史文化脉络,讨论和构思了以整个平定近代史中走染坊为题材的剧本梗概,为下一步剧本创作和舞台呈现奠定了基石;以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使命,组织相关人员采集保矿运动素材,研读原始史料,召集品读会,提出了创作一部反映保矿运动的剧本构想;积极深入生活,写农村、唱农村、演农村,帮助郊区创作排练了两部反映砂陶艺术传承的剧目《传承》《重生》,在区、市群众文艺汇演中获得表演金奖和创作奖;拓宽创作思路,以当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回报山村为背景,经过反复采风和研究讨论,几易其稿,创作了剧本《怀山》初稿,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极大地丰富了阳泉戏剧创作储备。

此外,阳泉市剧协充分发挥戏剧人才荟萃的优势,多方联系协调各戏剧表演团体,组织、参与、促成各类戏剧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

围绕长征胜利80周年、阳泉建市70周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重要节点,市剧协组织戏剧工作者举办了晋剧红色经典演唱会、“红心永向党 共圆中国梦”豫剧晋剧专场晚会等大型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市剧协积极发动和组织戏剧工作者精心排练剧目,拿出最好状态深入山庄窝铺、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军营学校免费送大戏、送好戏,参加偏远贫困农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免费送戏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公益演出活动,近年来累计开展公益戏剧演出2000余场,搭建了戏剧家与群众“心连心”的金桥。在文化惠民活动之外,市剧协还开展定向帮扶,2017年至2019年,应郊区文联、郊区文体局邀请,选派优秀教师在郊区开办了戏曲音乐培训班,培养出一大批基层艺术骨干力量,为传播优秀戏曲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致力改革创新

提升戏剧艺术水平

近年来,阳泉市剧协充分依托院团阵地,大力倡导和推动全市戏剧工作者树立精品意识、名角意识、名团意识,全力促进阳泉戏剧事业繁荣,开创了戏剧工作新局面。

围绕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剧目。阳泉市剧协尊重编剧创作“一剧之本”的个体劳动,鼓励戏剧创作人员打开想象空间,推动观念、内容、风格创新,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剧协积极争取相应的财力、物力投入和各方面支持,注重抓好将剧本搬上舞台的团队协作,调集优势资源,集中骨干力量,发挥艺术人才的群体优势,联合作战,打造精品。

围绕树立名角意识,培养戏剧人才。戏剧发展的核心在于戏剧人才的培养。阳泉市剧协加大培训力度,不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训人才,而且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积极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建议,提高优秀人才的薪酬待遇,在职称评定上优先、破格,对有突出贡献的骨干人才给予奖励和相应的荣誉。同时,千方百计为优秀人才提供和创造展示才华的舞台、锻炼提高的机会,鼓励戏剧工作者参加各类评奖、比赛、交流,包括在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中央电视台11频道“金玉满堂”豫剧电视大赛、河南梨园频道节目亮相,组织参加“中国京剧节”“中国艺术节”学习观摩,让戏剧人才在锻炼中成长、在学习交流中提升。

围绕树立名院团意识,提高专业院团竞争力。阳泉市剧协引导协会会员特别是担任戏剧院团领导职务的会员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到打造名院团是繁荣阳泉戏剧事业的重要抓手。要把打造有竞争力的专业院团作为一项重大事业抓在手上,加强和改进专业院团管理,建立起面向市场、理念先进、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机制,学习借鉴外地知名艺术院团在内部管理、运作模式、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着力增强院团的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成为阳泉戏剧繁荣的中坚力量。

在名院团意识的倡导下,阳泉市晋剧院通过实行“一院两团”改革,充分调动演职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员工创新力,形成了良好的、良性的内部艺术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阳泉市豫剧团积极开拓河南等外地演出市场,以打造精品、苦练内功作为立身之本,靠专业水准、演出质量赢得市场认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各县区专业剧团、市戏迷协会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把握市场机遇,走出了生存发展新路径,成为阳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第四届阳泉市剧协为戏剧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作了备受观众喜爱的戏剧精品,在阳泉戏剧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新的起点上,新一届剧协将继续立足戏剧精品创作,利用好本土丰厚的戏剧传统与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各类特色活动和展示平台,各类评比表彰和理论研讨,探索更多戏剧形式、风格的创新发展,创作出更多优质的戏剧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