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评剧 > 资讯 >

百年评剧 出国门唱洋戏

2015-11-20 发表|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周健森

大型评剧《城邦恩仇》在希腊演出,剧组巧妙借用现场的一处废弃厂房,营造出残垣断壁的效果。本报记者 周健森摄

当地时间7月29日晚,希腊埃莱夫西纳市。这里是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故乡,一个以其名字命名的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当晚的开幕大戏,演绎的是埃氏经典之作《俄瑞斯忒亚》;但是这一次,这部当地观众再熟悉不过的作品却换了全新的称谓——大型评剧《城邦恩仇》。

《城邦恩仇》由中国评剧院出品。这是该院成立60年来首次赴海外演出,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评剧,第一次有了走出国门演绎西方经典作品的记录。数百位当地观众共同见证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演出,这一夜,别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戏曲令他们为之深深倾倒。

“希腊798”唱响落子戏

这是一场“中西结合”又“穿越古今”的演出。表演场地是一处临近海滩的露天剧场,这里本是一座废弃的现代橄榄油加工厂,当地华人笑称这就是“希腊的798”。舞台后方即是一片旧厂房,在月色映衬之下,与古城墙的残垣断壁颇有几分相似,令人凭生苍凉之感。

在这样的氛围中欣赏一出以杀戮和宽恕为主题的古希腊悲剧,本已让人感到新奇;对于当地观众来说,更令他们惊喜的则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表演形式。演出开场,一阵急促的锣鼓点,舞台上刀光剑影,俨然是千军万马在激烈厮杀;韵味十足的唱腔,意义深刻的台词,则借助浓郁的音乐性将故事娓娓道来。

按照埃斯库罗斯的原著,《俄瑞斯忒亚》本是一部节奏缓慢、篇幅冗长的三联剧,评剧《城邦恩仇》则将其改编成五场戏,分别以“火”“血”“奠”“鸩”“审”为题,故事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精彩场面目不暇接。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人们一直屏气凝息,为东方的形式之美陶醉,又因西方的深刻哲理而沉思。

热情的掌声证明了希腊观众对于这部作品发自肺腑的喜爱与肯定。演出刚一结束,当地著名戏剧评论家耶奥洛索布罗斯便迫不及待地找到该剧导演罗锦麟,激动地表示要推荐这部戏去希腊最有名的古剧场演出。知名戏剧出品人潘纳尤多布罗斯则告诉执笔改编这部作品的剧作家郭启宏,对他的大胆创新钦佩不已。

 为中西文化找到对接点

热情的掌声和肯定的褒奖,也曾出现在去年该剧在京首演的现场,但中国观众和希腊观众恐怕并不知道,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初,老导演罗锦麟也曾犯过嘀咕。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罗锦麟便尝试将中国戏曲与希腊戏剧进行对接,他执导的河北梆子《美狄亚》和《忒拜城》都曾取得了巨大成功,可到了这部《城邦恩仇》,罗锦麟却多了几分担心:“《美狄亚》完全是戏曲装扮,《忒拜城》是新编历史剧,这回《城邦恩仇》穿着古希腊戏服,唱的是评剧,会不会被观众当成笑话?”

他和编剧郭启宏进行了深入探讨,二人有个共识,真正的文化对接应当是彼此交融,他们要寻找的是中西文化的契合点。郭启宏认为,古希腊悲剧实为诗剧,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词本身也是诗,都具有明显的音乐性。罗锦麟则提出,古希腊戏剧和中国戏曲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脸谱和勾脸就属异曲同工。

评剧自身的艺术特点,也为其与西方经典的对接提供了可能。郭启宏提出,评剧历史相对较短,没有太多规矩束缚,因此戏路更加宽广,“评剧的祖师爷成兆才就曾写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这样的时事剧。”与此同时,古希腊戏剧有着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辨性,刚好可以弥补传统戏曲在思想深度方面的不足。

有一个细节:在中国评剧院过往的建院方针中,对其剧目的界定是“以演现代戏为主,同时上演新编历史剧和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戏”;但随着《城邦恩仇》的成功演出,其作品种类中又新增添了“外国名著改编剧目”。能够为一个传统剧种开拓新的戏路,罗锦麟认为这是《城邦恩仇》的最大意义。

老戏曲必须有些新味道

尽管《城邦恩仇》在海内外均得以成功演出,但平心而论,近年来类似这样得到观众认可的新创戏曲作品并不算多,很多人依然对戏曲艺术望而却步,与之相对的则是戏曲工作者的落寞。在罗锦麟和郭启宏看来,传统戏曲要把年轻观众请回剧场,必须要有一些现代味道。

 “传统戏曲也要让现代观众看得明白,没有现代审美意识是不可能的。”郭启宏以《城邦恩仇》为例,这部作品归根结底是在讨论“和平”这一主题,放在今天的环境下是有现实意义的。罗锦麟也认为,古希腊戏剧注重探讨深层本质问题,因此其涉及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而这正是传统戏曲所缺失的。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对古希腊戏剧进行现代化改造。比如古希腊戏剧有个传统,就是不能呈现恐怖血腥的场面,因此埃斯库罗斯的原著中都是借由报信人的角色来讲述这些情节;而在《城邦恩仇》中,类似这样的场景被直接呈现在舞台上,叙事看起来更为简洁清晰,也更具戏剧张力。

和传统戏曲相比,《城邦恩仇》的唱词部分也被控制得恰到好处。“今天的观众不喜欢唱得太多的内容,矛盾冲突都结束了,角色还在台上唱,观众早就跑了。”罗锦麟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此次赴希腊演出的《城邦恩仇》,又在去年首演的基础上进行了删改,使得全剧的节奏更加流畅。“在今天做戏,不考虑青年观众的审美是不行的。”这位老导演诚恳地说。

本报埃莱夫西纳电

幕后故事

希腊人为“患难与共”鼓掌

中国评剧院此次携《城邦恩仇》赴希腊演出,仅在埃斯库罗斯艺术节演出一场,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情。

负责协调此次演出的希腊乾合文化中心创始人罗彤介绍说,早在去年,希腊多个城市的艺术节组委会纷纷邀请《城邦恩仇》前去演出,按照当时的方案,这本该是一次历时二十多天的巡演活动。始料不及的是,希腊在今年夏天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很多艺术节被迫宣布取消,只有埃斯库罗斯艺术节还在坚持。

巧合的是,埃斯库罗斯的故乡埃莱夫西纳与北京的西城区互为友好城市,当地政府格外重视来自中国的《城邦恩仇》,并且将其安排为本届埃斯库罗斯艺术节的开幕大戏。该艺术节组委会主席卡巴尼斯认为,这场演出对此时的希腊人来说格外重要:“在经济危机之下,文化艺术的意义反而会突显出来。”

当晚演出开场前,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侯红在致辞时动情地说:“尽管希腊遭遇了经济危机,但是我们来到这里,与希腊观众患难与共,相信我们也会因此收获更加美好的回忆。”听到这里,观众席中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希腊人为这份真挚的友谊和祝福而表达谢意。

尽管这次赴希腊演出有着巨大的遗憾,但也有着意外的收获。一些当地的戏剧工作者表示,非常愿意推荐《城邦恩仇》到希腊的更多地方进行演出。该剧导演罗锦麟也爽快地表示:“等到经济危机过去了,有机会我们一定还来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