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临汾拍客:发扬蒲剧文化 不妨为票友设立票戏场所

2015-06-23 发表|来源: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作者:佚名
临汾拍客@临汾庞晓铭 摄于 临汾滨河路廉政广场
有不少群众在围听票友的演唱。临汾拍客@临汾庞晓铭 摄于 临汾滨河路廉政广场
现场乐器,二胡、板胡、板鼓。临汾拍客@临汾庞晓铭 摄于 临汾滨河路廉政广场
大妈手持话筒,高昂激唱。临汾拍客@临汾庞晓铭 摄于 临汾滨河路廉政广场

“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泛指会唱戏而不以专业演戏为生的爱好者,即对戏曲、曲艺非职业演员、乐师等的通称。“票戏”,是指戏曲爱好者(票友),闲暇之际相聚在某场所,自娱自乐式的戏曲表演、交流等文化活动。有戴装、不戴装、半戴装等多种形式。

票戏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的在大庭广众之下,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扮戏彩唱,有的光头便服清唱,有的场面齐备,有的只有一把板鼓二胡伴奏。尽管规模无定,内容却丰富多彩,文武兼顾,行当齐全,生旦净丑,流派纷呈。票友们在白娱自乐中获得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

从打票戏活动初兴,便在社会上迅速普及开来。上迄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无论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也无论老中青少不同年龄层次,都有众多对戏曲爱之若迷者。票友学戏,离不开专业艺人的传授,一旦入门,肯于钻研,对艺术的理解往往较之专业艺人更为深刻。因此,一些学有所成者,又成为专业艺人的益友良师。

票友们情绪爆满,自带音响。临汾拍客@临汾庞晓铭 摄于 临汾滨河路廉政广场
围坐在花池旁,受条件限制,乐队都无法集中在一起。临汾拍客@临汾庞晓铭 摄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蒲剧多流行于山西南部临汾运城各县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尤以晋南一带为最盛。

蒲剧在晋南一带,有着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文化文娱活动形式较少,戏剧与电影占据全部文化市场,耳闻目染,现今40岁以上者,多数对蒲剧曲调应该非常熟悉,多少都能哼唱出几句来。

蒲剧音调高亢激昂,音韵优美,长于表现激情,其旋律跳跃幅度大,起调高,大小嗓兼用,素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著称。

“文革”后,临汾涌现出全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的任跟心、郭泽民等一批蒲剧表演艺术家。临汾除蒲剧院、蒲剧团外,还成立有小梅花蒲剧团等专业团体。

晋南临汾地区有许多古代戏剧活动遗迹,如临汾市的魏村元代牛王庙戏台、东羊戏台和王曲元代戏台等。这些实物史料证明,晋南地区戏剧活动历史悠久。 

在上党梆子之乡——晋城,每年晋城市政府都会组织上党梆子“戏曲大舞台”消夏文化活动,供上党梆子爱好者登台“票戏”。日常,各种文化活动现场,也有安排上党梆子登台展演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