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人间至情 母爱无言——谈蒲剧《山村母亲》

2016-08-09 发表|来源:运城日报|作者:范军文胜
配图

蒲剧现代戏《山村母亲》获得巨大成功,演红我市,赴省进京,走出国门,究其成功之本,是塑造了一位真实丰富的母亲形象,触动了人类共有的感情琴弦,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心灵共鸣。归纳起来,母亲形象的完美塑造,源于准确的角色定位、典型的矛盾冲突、恰当的情节设置和精湛的表演技艺。

准确的角色定位。人是社会的人,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须将其置身于所在的社会大环境和生活小环境来考虑。离开了具体的环境,人物形象就会显得肤浅而不真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人公豆花生活在小山村,守寡多年,与独生子相依为命,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儿子全宝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下工作,娶回理想的妻子。这本是山村母亲简单、纯朴而普通的愿望,却在无情的现实面前,难以完成。这个现实,就是中国社会“二元结构”下的巨大差距;这个现实,就是城市人和农村人在生活方式、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迥然不同。豆花,这个母亲形象,就是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完成塑造的,她的一切性格特点都离不开这个“现实环境”。也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和根本,才使这位“山村母亲”形象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典型的矛盾冲突。戏曲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要在特定的时间、有限的空间下描绘出完整的生活图景,而且还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就必须通过强烈而富于表现力的矛盾冲突来塑造和刻画人物。

戏中的矛盾冲突,可分为外在型冲突和内在型冲突两种。豆花和吴香琴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外在型的,她们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还反映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中,农村人和城里人在思想认识、物质追求和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冲突和变化。内在型冲突,是在豆花这个人物的内心来进行的。这种冲突,只要是人物内心具有对立的矛盾因素就能成立。这里,外在型冲突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内在型冲突则使人物性格更为细腻,它们共同作用,才能塑造出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来。

主人公豆花的内在型冲突大致有五次。第一次是豆花听到全宝做女婿“必须是无爹无妈光根一条”的苛刻条件时,虽然是“一阵昏厥,摇摇欲倒”,但平静下来后,仍从全宝进城当干部不易、成家立业的大局来考虑,毅然决定“当一个死去的娘”,体现了一个母亲为儿子长远考虑而甘受委屈的博大襟怀。第二次是豆花在得知难以找到称心的保姆、孙孙又需要照看的情况后,“不由得我这死去的婆婆急在心,左思右想主意定,这个保姆我应在身”。虽然知道自己已是“死去的人”,不能抛头露面,但却怜孙心切,还是脚下生风似的赶到儿子家。第三次是全宝心疼母亲、劝她离开时,豆花还是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心,只要和孙孙在一起,八抬轿也休想把妈抬回去”。爱儿疼孙、意浓情切,甘愿寄人篱下、自受委屈。第四次是豆花的内心冲突,集中体现在“夜深沉星光淡明月相照”的唱段里。这段唱既是对自身半生辛苦的回顾,更是对眼下委屈无奈的怨诉。这段心理独白,台上演员是惆怅无奈,台下观众是摇头会心,这共同的情愫就是浓浓的母子、祖孙亲情。第五次是玉莲丢了戒指,豆花被冤枉后选择离开时的矛盾心理。正是这样的果断决定,才使长期隐忍不发的全宝真真实实地喊了一声“妈”,真相暴露,矛盾触发,全剧进入高潮。最终一切误会、恩怨和愁苦,化为乌有,一家人其乐融融,圆满收场。这些矛盾冲突,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揭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塑造了崇高的母亲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心灵感撼。

恰当的情节设置。这部戏的情节设置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真。戏曲情节的设置,必须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做到“酌奇而不失真”。豆花为使儿子在城里成家立业,甘愿“死去”,又冒称保姆,与亲人对面不能识,日夜辛劳,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这样的故事情节似乎匪夷所思,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但艺术就是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情节,在豆花这种伟大的母爱中,又都显得合乎情理,在特定的条件下完全有可能发生。二是新。这个新,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山村母亲》的情节,只是撷取生活中平凡的事情来刻画人物,把平凡的事件写出了新情节来;另一方面,这部戏的情节安排,就是用母爱这条主线,贯穿起各个不连贯的情节。三是情。这部戏之所以感人,在于“弄情”,调动情绪,触及泪点。豆花为给全宝在城里办喜事,辛苦劳作,攒了零用钱,舍不得用,因而手绢中哗哗而出的分分洋、毛毛钱的情景,让观众的泪水也从眼眶中奔涌而出。“夜深沉”唱段,紧扣剧情的发展脉络和人物的心理变化,集中深刻地展现了主角的复杂个性和形象。豆花面对她离世的老伴遗像,深情地诉说着,这段唱包含着豆花的多种感情,有对自身半辈辛劳的自豪回忆,有对眼下无奈处境的委屈怨诉,也有对儿孙美好幸福生活的深情希冀,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精湛的表演技艺。戏曲评论家郭汉城高度评价过景雪变的表演风格,说“她的演唱气息好,收放自如,既能高亢、宽亮、激越,又不乏细腻、内敛、深沉”;“她的念白张驰适度,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她具有出色的创造人物的能力,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不同行当的戏曲表演程式来表现现代生活,既生活化又韵律化”;“她善于改造传统程式技巧为我所用,化用传统蒲剧挂画的椅子功、跑城的各种舞步和肢体语言来表演”;“她对人物有深刻的体验,是从生活出发,而不是堆砌程式或卖弄技巧”。这些评价,既总结了景雪变的表演特点,也揭示了豆花这一母亲形象成功的重要原因。景雪变正是适应了人物的情感需要,调动了戏曲艺术的多样技巧手法,才塑造出山村母亲的独特形象。她无愧于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和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光荣称号。

值得肯定的是,剧中的其他人物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国家二级演员范宝香把亲家母吴香琴的刁钻刻薄、不讲情理表演得活灵活现,戏份不多,却性格鲜明;儿子全宝的忠厚孝顺,儿媳玉莲的宽容大度,着墨不多,却形象突出。总之,《山村母亲》中的人物各有特点,每位演员都能把握住各自角色的本质,用心理解,用情表演,为烘托“母亲”形象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