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动心魄 忠义振精神 ——运城市蒲剧团《白沟河》观后
2018-09-28 发表|来源:黄河晨报|作者:张建群
生在河东,长在河东,喜欢她的山水、人文,喜欢她的戏剧、鼓乐,每次看戏总会有感动和共鸣。9月25日晚,在盐湖会堂观看了运城市蒲剧团精心打造的传统经典大戏《白沟河》,深受震撼,感慨颇多。
上世纪60年代初,《白沟河》曾经在晋南演出过,作为后来者,我们不少人并没有看过,甚至也没有听过《白沟河》这个戏名。后来知道,这是一部杨家将的大戏,是亮宝戏,是见功夫、见实力、见阵仗的大戏。
一段时间以来,蒲剧中的新剧并不是太多,重排经典、增加新面孔、培养新观众是有为有志的艺术家们共同的梦想。《白沟河》的重现应该便是这种梦想的产物。
戏的主要内容是,当年北辽觊觎大宋江山,一面与杨家将大战白沟河,一面勾结宋朝议和派代表监军王诜向宋太宗进谗言,要求停战议和。太宗息战心切,急调杨业回朝。杨业担心敌军有诈,照样带领部队英勇抗敌,太宗一怒之下将他贬官为民。而太宗与王诜前往白沟河与辽议和时被包围,形势危急。杨业得知情况后,摒弃个人所受委屈,急整杨家儿郎女眷赶往白沟河成功救驾,宋王感激涕零,忠奸得辨,千古流传。
市蒲剧团在团长贾菊兰的带领下,以传承经典、彰显名家、培养新人为己任,多方努力,整合资源,排出了《白沟河》传统大戏,从演出效果看,是成功的、令人振奋与喜悦的。
首先唱腔精彩。女一号、著名蒲剧演员杨燕扮演的佘太君,不仅扮相雍容庄重,而且唱腔浑厚高亢,很好地服务了剧情,为剧目增色不少。杨燕满口亮嗓,气壮声威,颇富穿透力,将蒲剧那种高亢豪迈与雄浑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振奋。宋太宗扮演者李小芳音域宽广辽阔,声情并茂,与杨燕可谓舞台双璧,让人看到了市蒲剧团除梅花奖得主、名家外不俗的实力与精英团队。
再者服装靓丽。《白沟河》是一出战争大戏,参与的演员多、阵容强,靓丽的服装令舞台上花团锦簇、蓬荜生辉,一派繁华气象。五十多年前,老一辈蒲剧艺术家演出时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想象,但眼前精美绝伦的场景让人赏心悦目、备感振奋,足见编创人员的匠心与慧心。数十位扎靠旗的男将女将,数十个辽国兵将,异域风情服装,使舞台美感大大增强。
第三武功不俗。武戏中,兵对兵,将对将,双方对打,演员们的功架与枪刀技艺是重要内容。当晚演出中,杨业、佘赛花、杨七郎、杨排风、辽国兵将等均有不俗表现,仅满台不断的小翻便令台下掌声不断。现代社会中,人们忙于各种事务,机械化代替了人力,也荒废了人力。而舞台上演员的翻转腾挪、矫健敏捷唤起了观众对于生命活力的热爱与向往,让人看到了艺术的魅力与活力,也看到了市蒲剧团青年演员过人的技艺与功夫。
第四气势恢弘。《白沟河》因为是一场“打”戏,动辄便是满台兵将齐上阵,兵器闪亮、旗帜招展、将军头上的野鸡翎与扎靠小旗整齐划一,像新绛与芮城团曾经推出的《百岁挂帅》一样,都演出了剧团的团队气势与实力。人们深知,一个有过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的团队,才可能完成这样大的制作,缔造这样震撼的舞台气势。
第五忠义感人。有人说过,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为了表现一种思想,承载一种精神。唱腔、舞美、功夫、气势,其实都是为了展示杨家将的满门忠烈、英勇盖世、力挽狂澜与义薄云天。被误解贬官可以忍受,对太宗身陷重围险境,却绝不做壁上观,这是杨家将的忠勇,也是儒家传统所倡导的忠恕。剧中,以杨业、佘赛花为代表的杨家将,不计个人家族得失,为国尽忠的精神与气节令人感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是对每一个中国公民最基本的要求。《白沟河》一剧在这一点上实现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高台教化之功。正如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峰同志所讲,精彩的剧目振奋了我们的精神、增强了运城的文化自信,提升了运城对外的文化艺术影响,可谓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