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走上群艺大舞台 幸福生活唱起来——稷山县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掠影

2019-07-18 发表|来源:运城日报|作者:南崇俊

近日,一曲欢乐祥和的器乐合奏《枣乡神韵》在稷山县文化活动中心群艺大舞台奏响。上口的快板、优美的舞蹈、群众爱看的蒲剧眉户引起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明亮的舞台灯光和专业音响设备,更是让来自农村的演员大呼过瘾。

这是今年稷山县群艺大舞台首场演出的一个缩影。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群艺大舞台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稷山县紧紧围绕“四基地一名城”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7月2日,稷峰镇南街村戏迷演艺团文艺爱好者,现年66岁的闫永菊告诉笔者:“这几年住得好了,吃得好了,可就是觉得少了点儿热闹。前些年我们村组织文艺宣传队,男女老少在一起自娱自乐,无论是节日还是平时都很热闹。那时虽然贫困,但精神上富有。现在,大家就盼着能多些演出活动。”

“群艺大舞台圆了我们这些农村文艺爱好者的舞台梦。”稷峰镇南街村戏迷演艺团团长卫爱爱对笔者说。当晚,她们演唱的蒲剧《法与情》获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据介绍,今年69岁的卫爱爱娘家是上柏村的,自幼喜爱跳跳蹦蹦,她是从54岁才开始学唱戏的。2004年,她和闫永菊、苏好爱、董亲爱在广场跳舞时结识,由于都爱好热闹,就走在了一起,成立了南街戏迷演艺团,逢年过节演节目,给村民们增添节日气氛。卫爱爱回忆说,“不说远的,就说去年,我们精心编排文艺节目,辗转管村、加庄、东社、新庄等各镇村演出13场,由于演的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唱的是百姓戏,接地气,深受群众喜爱。也是在去年‘七一’,我们第一次登上了群艺大舞台,别提心里有多激动,这是咱百姓的舞台,咱要把幸福生活唱出来。”

“群艺大舞台就是要给群众搭建一个抒发心声、赞美家乡、展示才艺、挑战自我的文化娱乐平台。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发现和传承优秀地方特色文化,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让群众文化活动‘活’起来,让群艺大舞台‘火’起来。”稷山县文化活动中心主任祁丽如是说。

让群众成为舞台真正的主人

台上,鼓乐喧天,身姿婀娜;台下,聚精会神,掌声不断。2018年夏,数百名城镇居民聚集在中心群艺大舞台下,欣赏一场高品质的文艺演出。“年轻时就爱看戏,平时常在家里哼哼,没想到老了还能上台露露脸,更没想到我还得了热心群艺奖。”提起去年夏天在群艺大舞台初试锋芒获奖的情景,蔡村乡小李村的李三合至今还记忆犹新,兴奋不已。

“舞台上并不是某个专业剧团表演,策划、编排、主持全都是群艺团体唱主角。”祁丽自豪地对笔者介绍说。目前,全县已建起了4个群艺团队87支民间艺术表演队,群艺大舞台逐步成为全县最接地气、受益人数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在这个舞台上,群众不再是台下的“看客”,而是台上的“主人”。从台下走到台上,他们的文化激情和活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据了解,自2018年7月群艺大舞台搭建以来,先后举办了激情广场天天唱、七夕传统情人节、群众文化月活动、年度赛事等。群众大舞台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既宣传了国家的方针政策,又反映了群众所熟悉的生产生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着正能量。

提高群众对文化获得感幸福指数

群艺大舞台尽管都是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人物,但并不意味着节目质量打折扣。稷山县文化活动中心邀请专家参与、专业指导,大舞台的表演水准越来越高,“草根明星”不断涌现,有的还登上专业舞台,走向省市。“其实,直白地说,为了满足群众热爱文化活动的需求,推出群艺大舞台,只是为群众提供了上台参与表演的机会。要想让台下的观众叫好,台上的演员得有真本领才行。”祁丽说,把握运城市戏迷协会和运城市电视台录制戏曲节目表演时机,以戏为“媒”,牵线“搭桥”,组织各团队文艺爱好者与“名角”相聚牵手,聆听艺术大师指导点评,现看现学,取长补短。有了专家对表演的悉心指导,文艺爱好者的表演水准和专业度大幅提升。上过《蒲乡红》的乡村明星王丽莲、王青梅、吴引展、张宝芹、董亲爱、高引变、刘宝爱、乔喜果、贾小凤等都是群艺大舞台上深受群众喜爱的乡土“艺术家”。

更难能可贵的是,群艺大舞台的建立盘活了当地的文化资源,令乡村文化不断换代、升级,嫁接出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新貌。

稷山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散布于民间的传统艺术项目有十多种。随着群艺大舞台的升级更新,不少濒于失传的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发扬,重新焕发生机。祁丽对笔者说,近年来,中心先后成立了花鼓、戏剧、舞蹈、太极拳等一大批特色团队,基本达到了“村村有团队”“一地一特色”规划。同时各文艺团队还积极参与区域互动,使稷山的群众文化初步实现了“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繁荣起来”的目标。

“我们将以群艺大舞台为载体,为老百姓提供形式更加多样、文化含量更高的演出,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让更多群艺作品既有群艺文化生活底蕴,又有文化传统血脉,将群众文化转化成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食粮,努力加工精品奉献人民,为筑就新的群艺高峰积蓄力量。”面对未来,稷山县文化活动中心一班人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