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蒲剧 > 资讯 >

关汉卿故里可能在临猗关原头

2019-11-29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胡春良
关氏祖庙里的关汉卿塑像

《窦娥冤》全称为《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全剧共四折,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该剧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一直以来,一说《窦娥冤》就会想到关汉卿,一提关汉卿也会想到《窦娥冤》,两者都已成为中国戏剧的高峰和经典。

关汉卿,号“已斋叟”,生卒年月不详。他一直作为运城历史上的名人存在于当地各种典籍中,故而被许多人认为是地地道道的运城人。当然,对关汉卿的故里所处也一直存有争议。比如河北安国就举办了关汉卿戏剧文化节大型活动等,以此证明关汉卿故里在当地。

学界关于关汉卿籍贯的说法,目前有四种:一是元代钟嗣成所著《录鬼簿》言其是“大都人”;二是清乾隆二十年(1755)编纂的《祁州志》卷八“记事杂说”言其是“元时祁之伍仁村人”;三是元末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言其是“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四是《解州全志》《山西通志》《元史类编》记载其为“山西解州人”。对前三种说法,历史上曾多有质疑,第四种说法则多受到专家和学者的肯定。曾亲自参加《元史》编纂的晋府右长史朱右在其所著《元史补遗》中言:“关汉卿,解州人,工乐府,著北曲六十本。”田汉先生在谈到关汉卿生平时也说过:“关汉卿生于解州、长于平阳(今临汾),流落到大都(今北京市),又客居到临安(今杭州),后死于今河北安国。”

关原头村,位于临猗县城南郊,故名“崇关里”,汉末名将关羽的后裔世代居住于此。2013年,在关原头村发现一大批清代关氏家谱、汉寿亭侯关公真像图、汉夫子石刻风雨竹、圣帝后裔影像图、关夫子赞以及圣裔优免碑碣等珍贵遗物,佐证了关原头村为关汉卿故里,有关遗物还证明了关汉卿是“中华武圣”关公的后裔,成为河东运城厚重人文的重要部分。

关氏家庙,位于关原头村西隅,创建于清代顺治年间,重修于民国二十年(1931),占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三进庭院。家庙以中轴线为准,依南向北建有影壁、月台、山门、牌坊、献殿、大殿。山门基高宽大,雄伟壮观,门楹上悬有“关圣帝家庙”巨幅匾额。家庙内的献殿、大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雕梁画栋,装饰绚丽。两侧壁墙彩绘着圣祖“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出五关斩六将”等历史故事。殿前悬挂着“威震华夏”“护世真君”匾额。大殿内供奉着始祖关龙逄、圣祖关公、先祖关平、关兴4尊塑像。殿前廊柱上悬挂的木刻金字楹联熠熠生辉。上联曰:“念昔先人佐夏扶汉昭精义”,下联曰:“垂裕后昆专经翼传广传薪”。另外,家庙内还供奉有历代大量的关公碑碣影像。

关原头村保存的关氏家谱为竖形线装本,以白麻纸中折为半装订而成。封面长条朱纸上竖写墨书“关圣帝家谱”楷体字。封内首页为“序”,序系清道光十三年(1833)修谱所撰,谱后附有“后序”,序系民国七年(1918)重修所撰。

关氏家谱序言为手书楷体,字迹工整秀美。序言主要内容包括:一、该关原头关姓始祖关龙逄、圣祖关羽、先祖关兴,后有朗、康之、播、通、季,直至该先祖关直,系关公四十二世后裔(关氏解州世系排字为三十七世),迁徙于此;二、先祖关直原随祖居解梁,金大定四年(1164),从常平徙居猗氏县关原头村,娶胡氏,生二子,长子名从义,次子从善。次子从善定居在安邑古村。长子从义随父继嗣,后代延绵至今;三、关从义生有四子,后有子孙12人,至关直之后六世(即关公后裔四十八世),猗氏关姓已达300余户。因兵火之乱,关姓人家先后有徙居平阳府临汾的,有迁居襄陵、太平等县的。猗氏境内的关姓大多居住在孙家庄、太范、杜村、裕庄及县城内等地。

序言后为谱系。内从关公后裔关直、长子从义(关原头)、次子从善(安邑古村)始起,后为从义的后昆至六十四世。世、支俱详录在谱。

关氏家谱是有关关汉卿身世籍贯的珍贵史料。

关原头村发现的关氏遗物遗迹,揭示了关汉卿故里的真实讯息,随着对遗物遗迹的深入研究,一定可以得到更多被誉为“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的一代“曲圣”关汉卿籍贯故里的真实史料,让我国古代戏剧大师不再看似有着许多“家”,却又“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