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曲艺 > 资讯 >

家人弟子齐行动 刘兰芳用评书礼赞抗疫英雄

2020-02-12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赵志伟

事前,他曾严厉警告老百姓,“千万不能去武汉,危险! ”

可刚一转身,他却奋不顾身,去了武汉!

依然是抑扬顿挫的评书节奏,还是那个大众耳熟能详的声音。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 76岁的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协名誉主席刘兰芳密切关注疫情的同时,更是心系广大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解放军官兵、工程基建人员以及众多无名英雄,第一时间与王印权、望钧合作,完成抗疫评书《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感人事迹为榜样,用评书记录时代、礼赞英雄,为国家和人民、为无数尽职守责的“钟南山”们,凝心聚力、鼓劲加油,向社会积极传递着正能量。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 ”刘兰芳说,在疫情发生后自己心里非常着急,看到党和国家迅速统揽全局,在战“疫”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涌现出钟南山院士等众多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的榜样,“他们太了不起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是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值得我们文艺工作者讴歌。 ”

曲艺,向来被誉为文艺界的“轻骑兵” ,多年来以接地气、短平快等特色,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刘兰芳从艺60余年,从1959年考入辽宁鞍山曲艺团,到1979年演播评书《岳飞传》火遍神州大地,再到曲艺界前辈寄语她“岳飞爱国,陈毅忠党。说好两传,此生不枉”的高度评价,直至近年来她连续6届参加“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始终是她的评书艺术一以贯之的主题、风格和追求。刘兰芳说,“钟南山”这个名字在她心中重如泰山,这位老人从17年前抗击“非典”到如今以84岁高龄临危不惧,依然冲锋在前,令人深受感动,“这些事迹体现出一种大爱精神,这是民族精神、是民族魂。我是他的粉丝,他对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激励,大家需要精神鼓舞,看到阳光。 ”

事实上,刘兰芳也曾经历血与火的洗礼。1986年1月,她率领小分队赴广西、云南前线慰问演出,为战士们表演评书、相声、快板等节目。特别是由她表演的评书《岳飞传》中《还我河山》一节,满溢英雄气概,深深震撼和激励着前线将士们的心。“刘妈妈好!刘妈妈好! ”年轻的战士们呼声如雷,一度响遍祖国的南疆大地。

“昨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听声音厚重苍劲,是位老年人。他说,兰芳同志啊,我们爱听你说书,像什么岳飞呀、陈毅呀、黄旭华呀,现在,你能不能说说钟南山呢?我说,能啊,你我想到一块去了……”在评书《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开头,刘兰芳平易近人地娓娓道来,这也正是这些天她的所思所想——面对疫情,以创作表达心声,用作品温暖人心,付诸行动鼓舞士气。

“钟院士,你太辛苦了,悠着点吧,别累坏了。多多保重,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那春暖花开、百鸟争鸣、光辉灿烂、美好的明天。 ”评书中,刘兰芳感情真挚地如此劝慰“钟院士” 。现实中,她自身又何尝不是这样?连日来,不计报酬给很多家电台义务录节目;除了身体力行,还号召家人和弟子创作表演曲艺作品《温暖回家路》 《战瘟神》 《众志成城渡难关》等,为战“疫”胜利,全力以赴。

跟刘兰芳一起创作抗疫评书《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的第一作者王印权是她的丈夫,俩人默契合作多年。王印权是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师从快板书大师李润杰,同时也是著名曲艺作家,创作、整理改编过很多评书、快板书等。此次主创的《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 ,用评书贯口的形式,体现出“贯”的一气呵成、一贯到底。“整个创作意图就不用多说了,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这个责任。 ”王印权坦言,多年来,刘兰芳一直用评书的形式演播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人物,在全国影响也很大,但评书一般说的都是有头有尾的故事,而《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是对钟南山院士的高度评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形式,因此选用了评书中的一种表演形式“评书贯口” ,借助“天仙辙”的押韵,“句子短,信息含量大,说起来跌宕起伏、激动人心,适合表演。 ”

快板书《众志成城渡难关》的创作表演者王岩,是快板书表演艺术家,也是刘兰芳和王印权的儿子。受父母的影响,特别是父亲王印权创作表演快板书的影响较多,一样有“快板书”情结。打十几岁起,就跟着父母搞创作、学表演。此次疫情发生后,父母相继推出曲艺新作《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小口罩》等,讴歌英雄、普及防疫知识。王岩也不甘落后,很快便拿出自己的原创作品《众志成城渡难关》 ,赞美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情怀。“我们只是提提意见,怎么改、怎么润色,主要是他的功劳。 ”刘兰芳和王印权表示。

“我们都愿意多写点。 ”王印权真诚地说。

“文联、曲协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都随时准备着。 ”为抗疫,刘兰芳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