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舞剧 > 资讯 >

舞剧创作的海派风范

2019-05-0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茜

近日,“上海歌舞团舞剧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办。会议由南京艺术学院、上海歌舞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舞剧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舞蹈界的专家学者、南京艺术学院相关领导参加研讨会。会议围绕上海歌舞团“新海派”创作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新海派”创作现象的包容、开放、创新

上海歌舞团自1979年建团以来,积累了众多艺术精品,舞剧《闪闪的红星》《霸王别姬》《天边的红云》《一起跳舞吧》《朱鹮》等,先后摘获了 “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金奖等奖项,形成了与会专家学者称之的“新海派”舞剧创作现象。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中国当代舞剧研究中心主任于平在主持词中说,以上海歌舞团为代表的“新海派”舞蹈,将不同编导聚集在一起,完成了创作上的迭代,呈现舞剧创作的新趋向。这种观念是站在时代前沿的,体现了包容、开放的态度。

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东是上海歌舞团40年来的见证人、同行者。她认为,“‘新海派’舞蹈集合起全国优秀人才搞创作”,这体现了该团所带有的与城市发展同步的鲜明特质——包容、开放、创新。

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说,上海歌舞团伴随中国舞剧发展,各个作品带有各时期的美感,体现了新时代的舞蹈美学。希望该团建立完善机制保障,以世界名团为目标。

原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调研员方家骏说,仅近20年来,上海歌舞团有5部作品获荷花奖,这是骄人的成绩。

“什么是‘新海派’创作风格?就是舞蹈语汇多元化、舞台呈现意象化、舞蹈从内容到形式更具包容性、更具精致感,整体呈现上乘的审美品味。”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许薇说。

艺术作品的创演,离不开滋养它的环境和土壤。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体会到,上海历任文化主管领导既坚持文化导向引领,又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为院团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氛围和环境。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罗斌认为,对于“新海派”舞蹈,包容、开放、创新是一种宏观的指向。针对上海歌舞团舞剧创作现象,舞蹈界尚需有舞蹈哲学层面上的进一步建设,“通过方法论的支撑”,对舞剧创作“实现导引作用”。

探寻当代中国舞蹈美学风格

一部部原创作品的成功创演,展示出了上海歌舞团作为一个专业院团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文化积累。

于平认为,“上海舞剧”的“公约数”是舞剧构型的“诗化意识”。特别是从日常生活“舞蹈化”的《一起跳舞吧》,转向身体语言“拟态化”的《朱鹮》,创生了“新海派舞剧”的另一构型。

“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存在率高,成为了城市的一张脸面,背后的原因是他们有勇立潮头的前沿意识,体现着新世纪舞团的应有作为,带有新时代的青春气息和开阔视野。”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称赞。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将该团舞剧创作的动力源泉归结为文化的跨界和融合。“该团每一部舞剧的题材、舞蹈样式,完全不一样,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开放、包容的气质和追求充分反映到了他们的创作当中。”

“该团为优秀艺术家提供创作基地,并与之相互促进,出现编导‘迭代’现象,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舞蹈审美。”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春这样描述该团的“舞剧当代性走向”。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刘炼认为,该团代表作品《霸王别姬》的哲理性追求、《闪闪的红星》《天边的红云》的历史再创造、《朱鹮》的留白结构,均达到了舞台艺术较为理想的境界,体现了舞剧的民族精神和对社会历史的思考,回应了时代的召唤。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张麟认为,上海歌舞团是构建当代中国舞蹈美学风格的中流砥柱。

剧团的队伍建设

与管理运营能力

如于平所说,上海歌舞团舞剧一再捧“冠”而归,印证的是剧团的管理、运营能力。剧团在主创人员的选择上知人善任,而且有一支极具实力的演员队伍。

据了解,上海歌舞团坚持原创,在大量的调研、论证和研讨基础上,平均2年至3年创演1台大型剧目,每年原创5个至10个小剧(节)目,从选题的确立、主创团队的遴选、艺术导向的把控,到作品质量的打磨,逐渐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原创体系。团内青年编导人才不断涌现,拥有一支近70人的国内一流舞蹈演员队伍。2017年,该团每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上海歌舞团精品舞剧舞蹈季。

剧团的运营管理,自然与多年担任团长的陈飞华是分不开的。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孝明说,陈飞华自2006年担任团长以来,不仅抓队伍人才建设,还创新管理手段,如创立“艺衔制”,分设首席、独舞、领舞、群舞,利于每个演员更好找到自己的坐标。

陈飞华对上述专家回应说,创作成就除了靠自身的努力,还得益于上海这座城市整体的文化气象,以及海纳百川的艺术特质,力邀优秀编创人才等加盟,在交流碰撞中产生了艺术火花。

会议认为,上海歌舞团以“新海派”的国际视野,包容、开放、创新、融合的艺术态度成为了全国舞剧创作的重要阵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次研讨会促进了全国舞蹈艺术创作交流平台的建设,对于梳理上海歌舞团舞剧创作脉络与特征、建构舞剧创作理论体系、推进院校及院团间的学术合作和协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