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舞剧 > 资讯 >

红色经典为时代鼓与呼

2019-11-29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朱天艺

8月份,根据马烽、西戎经典小说《吕梁英雄传》改编、由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创作推出的同名舞剧,斩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这是山西的荣誉,更是红色题材舞台剧的荣耀。该剧创排于2015年,是山西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晋京献礼的重点剧目。

总体来说,该剧制作精良、创作团队一流、艺术呈现度和完成度较高,是一部用心用情制作的可以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精品剧目。该剧邀请赵季平担任艺术总监、赵大鸣担任编剧、杨笑阳担任总导演、赵麟担任作曲,山翀担任女主角。其中剧中吴秀英的扮演者山翀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舞剧表演艺术家,她依靠自己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丰富的舞蹈语汇,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谋的抗敌女英雄的光辉形象。这样一个扎实的创作班底彰显的是一个县级剧团的大手笔。

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时代、离不开人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同样巨大,在目前的艺术舞台上,更是需要相当一部分能够体现当年在抗日岁月中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抗战精神,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艺术作品。舞剧《吕梁英雄传》以康家寨的抗日故事折射吕梁,折射整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的真实写照和微缩景观,该剧以舞剧的形式,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英雄主义的颂歌,体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也舞出了中国人的血性和骨气。

舞剧《吕梁英雄传》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采用了全新的创作手法,以连环画式的叙事风格,线条清晰,环环紧扣,通过由10个场次组成的4幕、《序》和《尾声》共6个部分的编排,艺术地呈现出一部吕梁人民抗击日寇、保卫家乡所经历的血与火、生与死的英雄史诗。相较于文学作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上,更快速、准确地塑造了事件和人物,通过以小见大反映了当时吕梁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时代和生活。把经典文学作品搬上舞台,合理的架构和重新解读,聚其魂而彰其意,定其核而展其志,舞剧《吕梁英雄传》抓住了舞台剧改编“移步不换行”的题中要义。

吕梁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也是英雄的故乡,这里产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当年,《吕梁英雄传》这部反映山西晋西北地区人民群众,在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下,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文学作品,就曾激励了众多读者对山西吕梁地区抗日军民的敬仰,小说的故事也深入人心,在众多读者之间相互传诵。如今,这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又搬上了戏曲舞台,使更多的群众通过感人的艺术形象,看到了当年斗争的艰苦和吕梁儿女的英勇顽强。红色舞剧,是扎根在中国人情感里的,改编使剧目更加生活化,更有了真实性。《吕梁英雄传》无疑是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剧的成功案例。

好的舞台作品,就是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好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在文本素材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出反映时代生活内在本质,把握时代主体精神的优秀剧目。

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好的作品要将思想性、艺术性放在首位。舞剧《吕梁英雄传》以流畅的故事脉络、合理的叙事结构,结合舞美、灯光、音乐的多项联动,细腻、生活化地展现了民族感情、同志之情、军民“鱼水”之情、父女之情、男女爱情等多种情感的交织与勾连,彰显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主题,以红色文化为底,塑造了新时期吕梁精神、山西形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共和国需要吕梁英雄精神!需要抗战精神!需要“不忘初心”的坚守。革命老区的那段风云岁月,是吕梁儿女英勇抗日的真实历史!是一群让今天和明天永远铭记的形象!是一首歌唱中华民族英雄的红色赞歌!是一幅书写爱国主义情怀的壮美画卷!

“山里娃”团队带着质朴的豪情,带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韧劲,从吕梁山走来,是那热血的土壤,是那清冽的河水养育的儿女啊,是英雄的吕梁奔腾的血脉。

吕梁人民、吕梁精神,似滚滚热浪奔涌而来。正是这些鲜活的、有生活基础的典型人物,才有力、生动地解读出当代精神和时代风采。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就是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时代进步,在历史的时空中定位人物、在生活的本真中还原人物、在艺术的舞台上重塑人物,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岁月流淌如歌,吾辈当壮志向前。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舞台剧创作要为时代做好鼓与呼,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创作者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为时代抒怀,为人民放歌。作品要想立得住,尤其是红色题材作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厚植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培根铸魂工作。创作者要用独特的、全新的目光看待历史、看待现实生活,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符合艺术规律的作品。对真正的艺术品来说,时光会把她的光彩触摸得更加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