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北路梆子 >

大同市廉政文化建设与艺术舞台繁荣良性互促

2015-03-08 发表|来源:大同日报|作者:佚名

日前,由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原创的新编历史剧《布衣知府》,在省城参加由省文化厅组织开展的“弊革风清三晋春”迎两节新创廉政剧(节)目展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据了解,该剧共八幕,由市艺术研究所国家一级编剧李斌执笔,参演人数过百,历时半年多精磨细研而成。《布衣知府》的精心打造与推出,不仅对大同耍孩儿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继承与发扬耍孩儿技艺的重要实践,并且,在当前全省“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大背景下,向全省党员干部奉献出精彩的廉政剧目,正逢其时。

近两年,大同市把繁荣文化艺术与廉政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市委宣传部和市纪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大同市专业文艺院团围绕廉政文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推进艺术创新,打造舞台精品。耍孩儿《布衣知府》、《血溅乌纱》,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龙》,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等廉政文化大戏接连推出,成果显著,以生动精彩的艺术形式进行廉政文化宣传,干部群众在接受精品艺术感染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滋养和思想的洗礼,既实现了艺术舞台的繁荣,又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回顾近两年来我市廉政文化建设与艺术舞台繁荣良性互促的艺术实践,成果颇丰,可圈可点。

《血溅乌纱》:

浩然正气感天动地

2012年4月,大同市耍孩儿剧团将经典移植剧目《血溅乌纱》重新搬上舞台,老戏新唱营造出令人震撼的正气。

这出戏在30年前,就种下了艺术传承的种子。1978年,大同艺校设立了“耍孩儿班”,4年后,伴着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全新编排的移植剧目《血溅乌纱》作为毕业汇报作品登上舞台。之后,以他们为班底,大同市耍孩儿剧团重新成立,历史悠久的地方剧种“耍孩儿”开始获得新的发展,而《血溅乌纱》作为该团的传统经典剧目,演出三十年盛况不衰,教育启迪了无数人。2012年,当年毕业的学生王斌祥、薛瑞红等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耍孩儿代表性传承人”,以他们为主角,在我市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绽出了夺目的芳华。

2012年4月,《血溅乌纱》赴全市各县区进行了12场巡回演出,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欢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观众普遍反映,这虽是一出古装戏,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剧中主人公严天民是一面严若寒霜的镜子,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照这面镜子而凛然自省。

《廉吏于成龙》:

历史楷模启迪当下

如果说,《血溅乌纱》拉开了我市廉政文化与艺术繁荣互促共荣序幕的话,那么,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龙》则奏响了一曲令人振奋的华章。

2013年下半年,大同市北路梆子传习中心成功移植了由上海京剧院创作排演的经典京剧剧目《廉吏于成龙》。当年岁末举办的市“正气颂”廉政晚会上,该剧初次登台并连演三场,即好评如潮。在市纪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该剧继续认真打磨,2014年2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专程来同进行艺术指导,艺术表现力更加纯熟。2014年4月、5月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文广新局的组织下,该剧在我市四区七县巡回演出,观演者以县区四套班子和各部门党员干部为主,所到之处掀起阵阵热潮,让全市党员干部备受优秀艺术的感染和廉政文化的教益。

在这部七幕130分钟的大戏中,于成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心声,带给人特别的深思、启迪、震撼与感动。而这位出生于山西吕梁,已成为历史丰碑的人物,通过戏曲艺术,重现于舞台,走进人内心,产生出厚重的历史回响。

《党的女儿》:

英雄壮歌情动后人

2014年盛夏,一台黄钟大吕般的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作为我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正气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市七县四区和开发区巡演,共演出18场,观众近2万人,这部弘扬主旋律、充满精神感召和教益力量的大剧,让每一名观看的党员干部从中备受震撼和触动,更加牢记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铭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成为夏秋时节我市一道火热的文化风景。

《党的女儿》是大同市歌舞剧院移植总政歌剧团的经典剧目,讲述的是1935年苏区处于革命低潮时,女共产党员田玉梅在刑场死里逃生后,坚持带领群众开展斗争,并在被捕后视死如归、慷慨赴义的故事。《党的女儿》是一部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舞台艺术精品,演出阵容壮阔,集声乐、表演、舞蹈、戏曲、话剧为一体,管弦乐团演奏的乐曲恢弘壮丽,歌唱演员的演唱或深情委婉或高亢激昂,合唱团、舞蹈队配合演绎完美和谐,达成了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让人久久回味。剧中田玉梅、七叔公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高远的追求以及无悔的牺牲,带给今天的党员干部特别的震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