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儿童剧 >

戏剧能给儿童教育带来什么?

2020-07-09 发表|来源:《学前教育研究》|作者:张金梅

一、戏剧作为儿童发展的手段 

戏剧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哪些价值呢?通过什么样的戏剧教育能够使戏剧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呢?可以说,戏剧作为儿童发展的手段是首先被教育者所关注的。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 创造性戏剧”,旨在通过儿童的“做戏剧”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目的。创造性戏剧被界定为“ 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参与者在引导者指导下想像、扮演和反思人类真实的或 想像的经验。”

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专门对创造性戏剧的儿童发展价值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像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就拿创造性来说,儿童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要把自己完全放置到某一个想法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 想、感受和信念,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后来,美国儿童戏剧学者麦凯瑟琳进一步强调创造性戏剧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即关注儿童在戏剧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比如在一次 “冬天里的小鸟”的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中,教师预先设计了一个情景:一只受伤的小鸟遇到了自私的树和友好的树,由儿童设想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装扮成受伤小鸟的儿童面对伤痛、寒冷、饥饿,想办法寻找帮助,而面对受伤小鸟的大树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戏剧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 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虽然,创造性戏剧表现形式是戏剧扮演,但是其教育目的不是戏剧作品的创造,而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创造性戏剧重过程轻结果,着重抓住戏剧“ 思考人生”的本质,也就是通过戏剧这种最能直接面对生活的艺术让儿童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治疗戏剧在儿童戏剧教育领域的出现,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戏剧的心理治疗价值,尤其对有心理障 碍的特殊儿童。维也纳的莫利诺博士专门将戏剧当作医疗的辅助手段,他于1911年用戏剧来做儿童的心理疏导。他让儿童玩一种“ 即兴戏剧”的游戏:先确定一个故事,比如格林童话的“ 小红帽”,让孩子们各自扮演一个角色,他们不必背台词,而是根据角色的需要,揣摸角色的心理,自发地编说对白;指导者随时做些提示或引导,并对孩子们的活动进行心理分析。莫利诺博士发现,对那些儿童演员来说,他的情感迷醉状态是在第一次扮演的时候发生的,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加,这种迷醉状态会越来越微弱,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平和了, 胆小紧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勇敢了。戏剧的心理治疗价值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它是让儿童在假设的戏剧情境中反复体验的,从而避免了真实错误导致的各种消极影响,使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可谓一举两得。 

戏剧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在儿童的认知、社会性和 情感等各个心理发展维度都能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具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立体的教育价值。

二、戏剧作为教学的媒介 

戏剧对教学具有什么价值呢?在西方“ 戏剧教学”中,戏剧既可以作为教师教的媒介,也可以作为儿童学的媒介,这就是戏剧作为教学媒介的两个层面的内涵。

英国儿童戏剧学者多萝西·海滋考特作为“戏剧教学”流派的创始人,她大力将戏剧视为教学的媒介,即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戏剧来丰富儿童的觉察力,使他们能通 过想像发现现实,发掘行为表面下所隐含的深刻意义,比如在 “中世纪的服装”这一主题中,教师首先把儿童置身于一个中世纪的教堂情景里,儿童装扮成中世纪的骑士等角色,然后进一步继续主题的探索和学习。尽管戏剧教学出现了角色扮演,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剧本或扮演角色,而是为了深入体验学习主题。多萝西·海兹考特把戏剧教学目标确定为提供反思和分析生活经验的舞台,并通过扮演来验证这些经验,使儿童在戏剧活动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一般来说即兴表演是最好的形式,而且扮演和反思是同等重要的,各占一半活动时间。另外在戏剧活动中,教师可以担任某个角色,参与到戏剧表演中,这被称作“ 教师入戏”,而当需要理清表演思路时,教师可随时中断表演,和儿童讨论如何表演,然后继续即兴表演, 这叫“ 教师出戏”。在这一点上,戏剧教学和创造性戏剧完全不同,在创造性戏剧中教师一般不会中断儿童的即兴表演。

塞西勒·奥妮儿也是“戏剧教学 ”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认为“戏剧教学 ”最重要的任务是创设供人分享的戏剧情境 ,即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想法、问题 、各种关系和有趣的领域,希望儿童能体验快乐、觉察世界和获得满足,逐步有意识地掌握假装扮演 ,并分享别人的感受和认知。角色扮演是“戏剧教学”的重要概念,儿童在扮演角色中能发现自己的潜能,逐渐改变他对周围世界的偏见。

在戏剧中,教师不是寻找答案,而是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以教师入戏不是为了表演得更完美,而是用热情、想像和真诚和学生一起探索一个虚构的世界。

从戏剧作为教学的媒介来看,戏剧在课堂上的运用既能满足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又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儿童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这是戏剧的本质属性。然而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入西方儿童教育(非戏剧专业的)中,则是 因为戏剧的艺术特性,尤其是戏剧作为一种剧场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剧场教育”形成了。剧场教育是英国戏剧教育的一种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布瑞恩·维。剧场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儿童剧场:儿童观众也可以作为参与者参与到舞台表演中;戏剧是随着儿童的创造而变化的,但是不脱离原有的戏剧情景和角色;一般来说,戏剧的文本是经过修改以适应儿童参与的需要;它的目的不是娱乐,而是要鼓励儿童思考问题、亲身感受各种情感。在这里,戏剧的艺术性得到凸显,正如我们看到的剧场成为教育的空间,儿童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布瑞恩·维在《通过戏剧的发展》一书中论述了他的戏 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将正式剧场和创造性戏剧结合起来,发展出参与剧场,那就是向儿童观众开放,使儿童观众成为参与者。

首先,儿童观众的人数最多限定为25人,他们围坐成一个圆形;其次,演员要掌握邀请观众表演的技巧,知道怎样邀请、怎么与参与者合作、怎样把参与者送回座位等。在参与剧场中,儿童观众不受限制和约束,可随时给演员提供建议,甚至可走上台来表演,当然这要得到主要演员和参与者的同意。年龄越小的儿童,参与表演越自然。在参与剧场中,当观众成为参与者时,创造性戏剧和儿童剧场的区别就消失了。在剧场教育中,由于戏剧作为一种艺术,戏剧的主要元素——演员、观众、剧本、剧场等也进入到儿童戏剧教育的视野中,儿童不再是“ 创造性戏剧”或“ 戏剧教 学”中所说的“ 参与者”,他们从“ 参与者”发展为演员、观众、 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师、评论家等,努力使最初的想法转变为行动,即通过戏剧的方式表达想法。此外,剧场的表演规则 和生产规则也成为儿童戏剧教育所要涉及的内容。 

从戏剧作为一种艺术的角度看,戏剧赋予儿童戏剧教育审美艺术的特性,在关注儿童的剧场艺术创造能力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以上A个维度的阐述我们惊叹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对 戏剧教育价值的挖掘和利用:戏剧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戏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戏剧还能培养儿童戏剧艺术的审美能力。这些就足以说明戏剧已经给西方教育带来了广阔而丰厚的价值。

此外,如果从儿童戏剧教育“工具论”取向和“本质论”取向的视角,深入探讨这A个维度,我们就不难发现,戏剧作为儿童发展的手段和戏剧作为教学的媒介是一 种“工具论”取向,这种取向的儿童戏剧教育重在通过戏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则是“本质论”取向,这种取向的儿童戏剧教育看到了戏剧的艺术特性,重视了儿童戏剧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当下的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已经出现了“工具论”和“本质论”两种取向融合的趋势,比如今天的“创造性戏剧”在即兴的扮演中加入了剧场的诸要素,增强了扮演的艺术性,既强调了儿童批判性思考力和创造力,又满足了儿童的戏剧艺术创造的欲望。但是,西方的儿童戏剧教育尚缺乏对戏剧艺术元素的教育特性和儿童戏剧经验成长的认识和利用,从而导致工具价值和本质价值融合的形式化,这也正是我国儿童戏剧教育所要突破的关键所在。

总之,在强调儿童戏剧教育“工具论”和“本质论”两种取向融合的深刻意义中,我们看到戏剧的各个层面上的教育价值在发展趋势上呈现出一种融合的态势,这也为我国儿童戏剧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