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人物 >

吴爱卿:“守护夕阳” 感悟人生

2014-08-19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吴爱卿

“守护夕阳”  感悟人生——写在“守护夕阳”演出之际  (中国晋剧艺术网全网独家首发文献系列)

国家一级演员    吴爱卿

我荣幸地参与了晋剧大型现代戏“守护夕阳”的排演,并在剧中饰演了女主角张瑛。饰演这一角色,客观地讲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

年初,参加市文化部门一次研讨会。座谈中,市艺校王小东书记提出了编写一部反映当前老年人社会养老的戏曲作品,并讲了其基本构思与设想。反映老年人生活的剧目,可以说几乎是空白,尤其是反映和探索养老问题的剧目更是绝无仅有。对这一构思我感到震惊。既为王小东书记大胆的创作智慧和信心感到振奋,又为这么一部从无人涉足,牵动上亿人尤其是老年人关注的社会大题材捏一把汗。或者说,作为探索性的文艺题材是否能成功搬上舞台,获得理想的演出效果令我担忧。但对于王小东,我们彼此是相互了解的,也有过同一部门工作的经历,对他的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我久怀钦佩和称赞。由此,我又觉得事在人为,他抓住了时代脉搏,喊出了时代的强音,他是一个有责任、敢承担,勇于奋斗、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斗士,胜利永远在他一边!

接下来,在受邀参加剧组之初,我思想上却掀起了波澜。既兴奋,又犹豫。兴奋的是剧组选用老年艺术家饰演剧中老年人,调动和关注这批有多年舞台经验的老同志发挥艺术特长,再展身手、再创青春活力。忧的是,担子重,压力大。像我也工作四十余年,近年又不在一线演出,要参加一部前无古人的现代剧,压力不言而喻。看了剧本之后,剧情的主线深深吸引了我,感动了我。剧中通过几个家庭的纠结及圆满结局,紧紧扣住了一个社会大题材。老龄化、社会养老这是社会发展无法逾越或者说是绕不开的必须面对的社会难题,也是倡导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核心,社会和谐的重大题材。鉴于此,我横下心,义无反顾,决心担起这副沉甸甸的担子,演出社会责任,演出艺术水准,达到教育自己、宣传群众,引导社会舆论,注入正能量的编导初衷。

正式开始排练,更使我信心满满。强大的编导、音乐、唱腔、舞美阵营平添了十足的信心。演员主要以退休与行将退休、舞台经验丰富的老艺术家们和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的优秀教师担纲。这为该剧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就像一块璞玉石遇到了能工巧匠,像一块衣料遇到了优秀的裁缝,注定能雕刻出绚丽无比的艺术品,制作出精美绝伦的锦衣玉裳。这是一个亲和力极强、艺术氛围极浓的剧组。总导韩剑英具有统筹、驾驭全局的能力,从剧情全局到各场次的衔接、调度,道具、灯光、舞美的承接转换指挥自如。崔彩彩导演不仅有扎实的表演技巧功力,在导演指挥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为剧情增色添彩。导演组对艺术一丝不苟、身体力行、严肃认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工作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组演职人员严格按照导演的要求,团结一致,不求名、不求利,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经常夜以继日,排练到凌晨。即使生病也要坚持排练。尤其是许多老演员年过花甲甚至七旬,仍和年轻人一起奋斗在演练场上,他们这种对艺术无限热爱,对事业执着追求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使我十分感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从事演艺工作几十年的人也是罕见的。这出剧排练时间短,要求高,尤其这是一部反映现代老年人生活的新剧目,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既无范本可以参照,又无资料可以借鉴,程式、身段又无样板可循。演得生活化、太真实,显得平淡,缺少艺术感染力;演得程式化太强,又显得不够真实,距现实生活落差太大。孰轻孰重,的确难以准确把握,只能靠全体演职人员集思广益、发挥智慧甚至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摸索、不断推敲、不断拿捏。这一剧组好在有大导演掌舵,主要角色的饰演者大多是演艺经验丰富,具有深厚人生阅历、艺术积淀的老艺术家担纲。随着排练深入,大家劲头越足,信心越强,不少老同志唯恐自己表演不到位给剧组抹了黑,影响了全剧的演出效果,甚至辜负了观众的期望、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排练中一丝不苟,甚至在间隙相互探讨,回家后继续摸索每个动作,每个眼神,每个身段,这种对艺术的投入,对剧组高度负责的事业心,使我在感动之余,心灵上得到了净化和洗涤,艺术上得到了升华。“守护夕阳”剧组的特点是老人演老人,名家饰英模。担纲剧中主要角色的大多数是年过花甲、从艺几十年的名演员、老艺术家,除了深厚的艺术根底,还有丰富的生活和社会阅历,客观上和剧中人就更加贴近,从演出效果上无疑就更生活化、更逼真,因此,也就显得更亲切、更富有感染力。同时,该剧也注入了一些方言,更容易使观众感到亲和,产生共鸣。在编排中也注入了现代元素、地方符号,如引领老人们逛外环一场,在编排中别开生面,显得既活泼轻松,又显得喜庆欢快,效果上凸显了新太原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新太原大都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壮丽画面,抒发了人们热爱太原、讴歌家乡的情怀,唤起了人们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畅想。同时在外景上融入了崭新的创意,在唱腔中大胆地改革尝试,对老板式、唱腔注入了现代元素等都为该剧目增光添彩,增色不少。

“守护夕阳”作为一部反映当代老年人生活,探索养老模式和途径的现代晋剧,无论社会题材的选择,还是对于戏剧改革无疑是开创性鲜明的大胆尝试及思路的开拓,我有幸参与该剧的排练和演出,从方方面面都深受启示,深受教育,感慨颇多,心灵上受到撞击,得到了净化和洗涤。作为主角张瑛的饰演者,如何成功将人物立起来、演活,既是剧组的要求,也是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客观地讲,在剧中张瑛戏份重,难度大。尤其是剧情场次连接紧、转化快,感情跌宕起伏,准确把握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庆幸有名导的指点,同事的商榷,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有一个和衷共济的团队,特别是剧情的感染和艺术的冲动以及主人公原型李丽珠英模事迹的激励,这一切都占有了我的精神世界。深深感到我要学张瑛,我要做张瑛。这不仅是演戏,而是要持之以恒融入现实中。如何呵护老年人的情感由然牵动了心弦。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孝顺老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俗语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老人健在就是幸福,就是完整的家。我不由得联想到故世的母亲,虽然重病在床数年,生活起居不能自理,她老人家虽不能言语交流,但看到她心里就觉得幸福、踏实、释然。她的故去,心里顿觉空荡。因此,对于年近九旬的老父亲就倍加珍惜,生怕有半点闪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千古遗憾和愧疚。这就是社会责任,就是担当,就是该剧倡导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和所具的宗旨所在。我饰演张瑛感慨良多,受益巨大。就此一并对于编剧、导演、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由衷的致谢!

将近两个月紧张的排练,虽然很辛苦、很劳累,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很愉悦。尤其是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书记王小东及艺校的领导集体,把后勤、生活各方面考虑安排的非常周到,使大家感到很温暖。所以大家同心协力、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门心思要把这个剧目排好演好。

“守护夕阳”一经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便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专家的认可。这都是对剧组全体演职人员的安慰和鼓励。我相信该剧尚有许多不足或需修改之处。剧组领导及演职人员一定遵循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不断完善,不辜负观众的期待、领导的要求,让该剧演出更加完满、更加出彩。

我相信,这部戏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