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人物 >

《我与祖国同行》他的名字叫建国

2014-10-03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郑烨

 在中国,目前有98万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建国。取这个名字不仅承载着父辈们的心愿和祝福,也寄托着对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的宋建国就是其中一位。

来到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一张张演出剧照悬挂于墙壁两侧,文艺气息扑面而来。见到宋建国记者发现,喜欢文艺的他有着那个年代人特有的沉稳气质。1966年5月宋建国出生,兄妹三人名字里都有个“建”字。

“66年出生起了个建国,这都是时代烙印,上面有个哥下面有个妹,老大叫宋建军,老小叫宋建珍。”宋建国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生活还比较贫穷,“吃不饱穿不暖”是宋建国记忆最深的。

“平常吃不上白面,我记得我父亲经常去调粮,就是拿上粮食去换点其他各种能吃的,什么豆腐渣,只要能填饱肚子的。那个时候我印象饿肚子时候多些。那会几乎就没有胖人。”宋建国说。

从八十年代起,人民生活开始逐渐改善。宋建国回忆说,那时候餐桌上的蔬菜品种多了起来,可买什么东西都得按比例,凭票凭证购买。

“粗粮票、细粮票、地方粮票、全国粮票。到了85年可能就不凭票了。我父亲长时间工资大概就45块钱,我母亲是27、29了。”宋建国说。

1991年,宋建国结婚了。

“也就属于改革开放中期,经济、物质还很一般,没房子,我们两口子在陈家村,40元一个月租的14平米的平房。”宋建国说。

之后两年,宋建国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直到儿子两岁,单位才分给他一套房子。

“一开始是单位分房,到了2000年左右,我记得就买了房了,我们当时叫集资住房,每个人掏了2万。之后,2007年才买了现在的房子。”宋建国说。

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实现了自己的住房梦,宋建国是祖国建设发展的亲历者。而作为太原市摄影家协会的成员,他也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了祖国的变化。

“前几年搞摄影,组织大家拍了不少太原市变化,2013年以前太原市可能就是个几百平方公里,但是到现在太原市城镇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了,太原城郊农村也搭上了现代化的快车,生态环境好了。应该说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几个历史阶段,国家、人民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宋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