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人物 >

博采众长潘世珍

2016-02-25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王嘉

晋剧《三关点帅》是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原太原市实验晋剧团)马派须生、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李月仙的代表剧目,该剧可谓是上个下半世纪改编的一部晋剧佳作,至今被各大剧团搬演,也成为了一名马派须生传人的必学必演剧目,及甚至成了在每个台口的基层观众逢演必点、逢点必看的剧目。

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的主演潘世珍是丁派丁果仙大师弟子、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闫慧珍的高徒,闫慧珍曾在《三关点帅》中饰演八贤王,使该剧中马派丁派两大须生艺术支柱交相辉映、精彩纷呈。潘世珍作为闫慧珍的弟子,如今却在《三关点帅》饰演马派须生艺术风格的杨延昭,其实这种跨流派的角色扮演在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早已不是新鲜事了。

上世纪,马派须生李月仙与师宗丁派的武忠、闫慧珍在舞台搭档演出,成为梨园界的一道靓丽风景。近来,中青年须生表演艺术家的谢涛、孙红丽等也都分别向丁派、马派进行学习与借鉴,也分别上演不同流派的经典剧目。从一定程度上讲,流派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笔文化遗产,以艺术的传承发展来看,流派从来不是客观上决定演员是否上演一个剧目的绝对标准,以兼容并蓄的艺术态度与审美追求,辩证关系的看待流派的艺术特色的发扬、保护与传承,才可让流派与戏曲艺术健康良性实现的发展和突破。

观看潘世珍的演出,就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她无论是在剧目上,还是表演与演唱方面,都从这样的借鉴中获得受益提高。从《三关点帅》剧目上讲,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李月仙对主人公杨延昭的精彩成功塑造为其人物定下了标尺,模仿与学习这样的套路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提升的锻炼。而潘世珍作为丁派的传人,她在这样的锻炼中以对丁派艺术的师宗和在这样充满马派须生艺术人物上,达到了须生丁派艺术与马派艺术的审美共性。这也成为了她在《三关点帅》中饰演杨延昭,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与特色之外的亮点。丁果仙大师曾对弟子荆玉玺讲述行腔念白的吐字要求,“慢时吐字如珠,快时爆字如豆。”即吐字慢时要向一粒一粒的珍珠一样,口齿清楚;快时要向炒爆了的黑豆一样,不仅要有干脆明亮的声音,更要有快节奏中铿锵的力度。潘世珍就在《三关点帅》一剧中,明显的看到了她对丁果仙大师那样对丁派艺术咬字吐字技艺与要求的传承,辅以马派高亢激昂的唱腔与流利顺口的剧词,再有洒脱帅气的表演与对人物内心精准的塑造,这样的演出不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欣赏过程与享受。

潘世珍戏路宽阔,能够在不同风格的人物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深刻塑造,这与她博采众长的艺术借鉴模式分不开,更与她在这种借鉴中能够拥有理性的艺术思维分不开。中华民族的戏曲艺术,就是要在类型化中突出个性,在个性化中又要突出共性,以辩证的艺术思维处理好艺术规律、流派风格、传承创新等,执其两端,关注中间,兼容整合,不忘借鉴,以站在晋剧艺术整体的高度进行审美与品位,相信其能够在这样艺术道路的选择上得到可观长远的发展。

青年戏剧评论家 中国晋剧艺术网站长 王嘉/文

中国晋剧艺术网特约摄影师 安志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