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人物 >

​乔玉娟的青衣人生

2016-09-22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罗琦

这些年来,无论乔玉娟受多少苦,她的青衣梦却从未动摇

9月,是开学季,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对于晋剧青衣乔玉娟而言,今年9月,也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日子。8月中旬以来,她一直在寻找心目中适合接班的徒弟,原因很简单,她觉得晋剧需要传承。

晋剧分为生、旦、净三大行,其中旦角中的正旦又叫青衣。乔玉娟就是晋剧青衣的佼佼者之一。1963年,乔玉娟出生在太原市清徐县的一个戏曲之家,小玉娟从小耳濡目染,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她的父亲是剧团的鼓师,因此她经常跟随父亲上山下乡,每天“转台口”,学着剧团里的前辈唱,渐渐地,她被剧团里的人称作“编外演员”。她的母亲特别喜爱晋剧,这也为她以后的戏曲生涯埋下了深深的种子。1976年,乔玉娟顺利考入清徐戏校,在戏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学唱青衣,苦练基本功。每天早上必备功课就是开嗓,不管多累多困,她总能坚持。形体和走步也是技术活,有的时候她已经累到抬不起腿,但是她仍旧坚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从戏校毕业后,被成功分配到了剧团。虽然听起来如此顺利,可也有天公不作美的时候。

就在她展翅欲飞之际,却“倒仓”了。(倒仓:戏曲中专指嗓子坏掉。)在戏曲的路上,“倒仓”还算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有的戏曲演员经历了这个阶段以后,嗓音发生变化,也就再也不能唱戏了。乔玉娟的担心也正在这里,她深怕自己无法再登上那个心爱的舞台。后来,戏校的老师告诉她,可能是由于她年纪小,正在变声,嗓子不会坏掉。她悬着一颗忐忑的心等待了一段时间,嗓音日渐好转。后来,她还学会了我省著名戏曲家王爱爱老师不少“爱爱腔”的唱段,然而,她并不满足,因为这个时候的她,在表演时总感觉不尽如人意。于是,在母亲的陪同下,她来到榆次,每天去晋中剧团,向素有“小程玉英”之称的王万梅老师求教学艺。在向王万梅老师学习的这段时间,乔玉娟十分刻苦,她说起这段日子,总是满满的回忆。用她的话说:“我当时什么都不想,就想好好唱戏,王老师很注重我对戏的解读,她努力让我进入到戏曲里面,不是表演,而是把我自己当成那个人。”王万梅妙手回春,使乔玉娟金声重振,更是增添了几分“灵气”。此后,她更是把“程派嗨嗨腔”揉进了轻声、气声等新鲜唱法,使唱腔更加婉转动听。可以说,乔玉娟也迎来了她的戏曲巅峰时期。这段时间,她塑造了银屏公主、王宝钏、三娘等不同身份气质的古代妇女形象,她的名气自然也就传开了。1991年,她被评为山西省第二届戏曲“杏花奖”评奖大赛表演奖,成为山西省文艺界最高奖项的获得者。

对于目前寻找适合接班人的事情,乔玉娟表示,她以后会把重心放在这件事情上,不求多,只求精。她希望她的经典剧目《三娘教子》等能够唱出不一样的风采。

乔玉娟已年过半百,在戏曲舞台上耕耘了将近40个年头。这些年来,无论她受多少苦,她的青衣梦却从未动摇,她对晋剧艺术的热爱也不曾退却,一直在为晋剧艺术的传承做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