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人物 >

赵志伟,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晋剧演奏员

2022-07-3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刘伟

欣闻山西省晋剧院三弦演奏员赵志伟在第五届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中捧回一等奖的喜讯后,作为三弦演奏的爱好者,赵志伟艺术的追随者,心中再次泛起了激动、兴奋,而且觉得应该把自己的这种感想、感受记录下来,分享出去。

戏曲伴奏乐队在演出中一般或是在乐池中,或是在幕条里,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对于戏曲伴奏的演奏员来说,从幕后走到台前,实质就是从伴奏走向独奏的过程。2009年他参加山西省第十二届杏花奖,是晋剧伴奏乐器第一次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在省级舞台,以三弦独奏《相逢泪》《晋调小曲》摘得器乐演奏个人杏花奖,此次参加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又以三弦独奏《晋韵乡情》《一句半》再次登上了国家级大舞台。

当谈起为什么要走上独奏并积极参加各类比赛的道路时,他讲到,作为器乐演奏员只有独奏才能展示出演奏的综合水平,具有了独奏水平才能更好地在伴奏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作为戏曲音乐的从业者,我们要向京胡、板胡、大三弦等同样是戏曲伴奏的乐器学习,开辟独奏路径,在更大的舞台上表现晋剧音乐的特色,推动晋剧音乐、晋剧三弦的发展。

通过深入交谈,我认真思考并总结了他成功地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几点因素。

(一)勤学苦练。1991年至1994年在汾阳市艺校学习三弦演奏;1994年至1998年在山西省戏曲学校学习三弦演奏及晋剧音乐理论;2007年至2010年在太原师范学院学习音乐教育。从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演奏员。关于练功有过这样的记忆:在校期间,经常是在别人休息的时候自己还在练功,为了不影响周边人的正常休息,就把毛巾塞到琴鼓内降低发声分贝。后来发现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存在失真现象,往后就拿琴去附近公园找个拐角处坐下练功,一练就是深夜,手茧水泡“此起彼伏”,曾多次弹到指甲盖出血麻木。

(二)师出名门。从艺30年来,他先后师承于晋剧三弦演奏家赵恩柱、晋剧二弦演奏家尤理亮、大三弦演奏家聂新荣学习三弦演奏技艺。同期,还得到了山西省著名晋剧音乐人刘和仁、刘和耀、高伟等人的指点。本来就很有音乐天赋的他在众多名师的指导下,专业技艺得到了快速进步。

(三)倾心研究。在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他从力学、美学、声学着手,深入研究三弦结构原理、发声原理,并反复实践、改进、总结。成功地把大三弦支架运用到了晋剧三弦上;灵活地掌握了弹弦按指的力度、角度、幅度;借鉴古筝的扎桩摇指、琵琶的勾挑揉扫、古琴的回峰滑弦等丰富了三弦的演奏技巧。

(四)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他将传统与改革兼学并用、融会贯通。坚持守正创新,对实践中发现的不科学、不合情进行逐步改进,对公认的经典要加以特色放大,现代化处理。此次参赛演奏的《一句半》就是运用了当前潮流的提琴四重奏把经典的晋剧曲牌展示给了大家。

(五)投情演奏。在演奏中他主张“声发于心、技喻于情”的理念,通过演奏技巧来表现内心世界,把颗粒状的弹拨乐线条型处理,把激昂的梆子音乐情感化表现,强化了演奏技巧要服务剧情、曲情的思想。

(六)惇德秉义。他在工作中不管台上是名家大腕还是草根票友他都会全身心地为其伴奏,在生活里对身边的同事朋友热心热情帮助,在技艺传授上倾其所能、毫无私心。那么,他耿直正义的为人处世之道与中华传统文化所弘扬的真善美达到了完全契合,所以他对作品的理解、表达是准确的、深刻的。

多年来,在他逐步走向更大舞台的过程中。首先是提高了晋剧三弦的影响力,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了三弦,喜欢上了三弦,三弦演奏在乐队中的位置得到了提升,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其次,通过参加大型的演出带动了晋剧音乐的发展。再者,为众多晋剧演奏员提振了学习信心,开拓了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