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太原圣诞大戏:话剧《甄嬛传》

2015-12-23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吉茄

首演艺术监制:田沁鑫   陈旭光

文学编剧:夏  强   流潋紫

编    剧:杨浥堃   庄  一  

主    办:山西演艺集团演艺院线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金视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 2015年12月24日、25日19:30

演出地点 青年宫演艺中心

演出票价 580元/380元/280元/180元/100元(80元\线上特惠)情侣套票800元(580元 2张)、闺密套票500元(380元 2张)贵宾包厢1224元

售票热线 0351-6597888、5618088

项目信息

圣诞大戏话剧《甄嬛传》将于12月24、25日在青年宫演艺中心娉婷登场!由中国当代最具实力和票房影响力的戏剧导演田沁鑫与网络人气美女作家流潋紫首度合作,刚刚在乌镇戏剧节获得大奖、才华横溢的杨浥堃和庄一联合编剧,中戏同窗毕业的实力派青年导演黄凯与王婷婷共同执导,话剧《甄嬛传》将原著6本小说(电视剧将原著拍成76集)的内容浓缩成2个小时的舞台呈现,由13名演员饰演众多角色。话剧《甄嬛传》一改宫中高冷气质,以独特的舞台样式,不同场景的穿梭变幻,以及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服饰妆容,配以幽婉动人的音乐,表达女人的真实情感,为观众一一展现这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十个甄嬛迎面而来,最终只有一个到达。

宣传语

“我看见十个甄嬛迎面而来  只有一个到达”

中国最具票房影响力的戏剧导演田沁鑫与网络人气美女作家流潋紫首度合作,话剧《甄嬛传》2015年12月24、25日圣诞夜青年宫演艺中心娉婷登场!

带上你的四郎,拉上你的眉庄,品一壶香茗,看宫廷大戏,权欲爱情,笑泪嗔怨,读一部女人的史诗!

剧目介绍

一条青云路,到登顶时方知,一切不过是回环往复。

宫墙深深,前缘难阻,头破血流之时,

分得清是权欲纠缠还是为爱争斗?

选秀女、入宫墙,不过是故事的开端;

得高位、成太后却不是故事的结束。

一场场脂粉堆中的合纵连横,

一段段因爱而起的阴差阳错;

一个个笑泪嗔怨的活色生香,

一双双相依取暖的薄情之人。

当善恶交织,真假并存,

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探得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路。

分幕介绍

第一幕 开场

这是一个虚构的皇权社会,这是一个幽闭的后宫,这是一群外表灿若桃花,内心极度压抑的女人,她们中有一个叫做甄嬛。

第二幕 入宫

初入宫的甄嬛应对后宫险恶唯一的方式是逃避,却不曾想阴差阳错成为了皇帝的新宠,也生起了对爱情的幻想。

第三幕 幻灭

沉浸在爱情中的甄嬛却成了众矢之的,在阴谋诡计中,她成长了。陷入绝境的甄嬛学会了反击,斗倒了骄横跋扈的华妃。却被城府极深的皇后算计,爱情也随之破灭。

第四幕 回宫

心灰意冷的甄嬛离宫,饱经苦难,也得到了清河王的爱情。可是不幸再次降临,王爷一去不归,家族危在旦夕,甄嬛只得设计回宫。

第五幕 死亡盛宴

回宫后的甄嬛卷入宫廷恶斗中,她开始变得冷酷无情,最终在与皇后的对峙中胜出。而王爷意外归来,唤回了甄嬛尘封的真情,也激起了皇上的杀心。迫于无奈,甄嬛只得眼看心上人死在面前。

第六幕 权力之巅

复仇心切的甄嬛联合叶澜依杀了皇帝,自己坐到了权力顶端,也品尝到权力顶端的冰冷。   

媒体报道

话剧《甄嬛传》披着古典的外衣,讲述了一个现代寓言故事。——人民网

如果文学与影视作品表现的是“权力的游戏”,那么这次话剧版的《甄嬛传》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史诗”。 ——凤凰网

把七本书,七十六集的电视剧变成一部两小时的舞台剧,也许需要神奇的“魔法”。前晚首演的话剧《甄嬛传》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难得的是它举重若轻,把跌宕起伏、眼花缭乱的宫斗剧凝练成几句成长的叹息——“一起一落,一生一死。我爬到了尽头,此身已非我所有,我的肉体只是个象征,是个标志,是个比喻,是个图腾。拜江山所赐,我将拖着我的白骨肉身,重复着无休止的权力命运。”话剧《甄嬛传》是一种写意式的重构,让角色披着古典的外衣,用比较轻盈、锋利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现代寓言。”——北京日报

话剧以更加紧凑浓缩的艺术形式,展现女人的心理蜕变和真情实感。舞台上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如诗般的台词给到场的甄嬛粉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青年报                                                                                                                                                                            

话剧《甄嬛传》以一种写意式的结构重新解读了这个故事,最终呈现共分为六场。台词上保留了原著影响力甚广的“甄嬛体”,也穿插着不少亦古亦今的台词。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