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用传统戏曲滋养现代话剧

2018-07-13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吴华

戏曲名家跨界演绎话剧《广陵散》—— 

作为2018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中国故事”板块中首部与观众见面的作品,戏曲名家话剧《广陵散》将于7月14日、 15日亮相国家大剧院。该剧以“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为主角,集中塑造了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群像,呈现极具个性风采的魏晋风度。除了力求以戏剧的形式呈现中国文化史上鲜有的放旷自然的生命和至情至性的人格之外,话剧《广陵散》的主创们表示,这部戏的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探索戏曲艺术与话剧艺术的融合之路,探索话剧的本土化与民族化。

据介绍,话剧《广陵散》中所有的角色均由戏曲演员担任,他们将戏曲的“唱念做打”融入到话剧的“声台形表”之中,并通过去程式化的自然流露来凸显人物气质,这令该剧不仅能满足喜爱话剧观众的审美,偏好戏曲的观众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观剧体验。

“魏晋古人又是文人,舞剑、醉酒、抚琴等姿态性的行为动作,以及文人的飘逸风度,加之带有古典气质,因此戏曲演员来演非常合适,整体风格很相融,不生硬。 ”该剧编剧唐凌告诉记者,剧本也因为戏曲演员的表演而有所调整,加入了一些唱的部分,“情之所至,歌之咏之,这样戏曲演员的个人能力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

“话剧《广陵散》吸收和借鉴戏曲艺术中的优秀成分来丰富、滋养话剧艺术,在继承‘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努力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以此探讨中国戏剧表演的独特性和可能性。 ”该剧导演周龙坦言,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难题。例如,嵇康一身傲骨、放荡不羁,非常有才情,到底对应戏曲中的哪一行当?周龙经过仔细考量后认为,嵇康这一人物形象不是任何单一行当所能概括的,他兼顾了小生的俊美、老生的儒雅飘逸与武生的阳刚之气,集三种行当于一体才能最好地塑造他、诠释他。而在周龙看来,对于阮籍的醉酒舞剑,武老生跟他更搭,这样看来,戏曲演员来演的确更能展现人物的个性。

周龙表示,话剧的民族化,绝不是单纯地非要用戏曲演员来演。“正是因为话剧《广陵散》的题材适合,所以才有了此次探索,如果不全面考虑,硬要戏曲演员来演,反而适得其反。而借鉴戏曲‘唱念做打’的功法,又不能像戏曲,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周龙表示,这其中的度要拿捏到位,需要演员和导演一起不断尝试。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焦菊隐先生在舞台创作中明确提出“话剧民族化”的主张,并在舞台创作上进行大胆实践。几十年来,话剧民族化的探索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在话剧《广陵散》中,诸多传统文化意象,让该剧更具中国文化底蕴。唐凌在创作的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她表示,这段历史让她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酒、琴等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迷人。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精神性的东西存在,有着很强的感召力,希望观众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

为了适应观众的审美需要,话剧《广陵散》还在现代性上做了诸多尝试,比如尝试运用适当的音乐色彩和当代舞艺来寄情抒怀、烘托氛围,探求话剧舞台更多的表现性,特别是在嵇康从容赴死时的配乐,大气苍凉中也融入了不少现代化的音乐符号,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在舞美布景上,简约的景置、多维的光置也赋予了舞台诗意灵动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