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话剧《长安第二碗》:一碗泡馍见时代

2021-04-01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淼

一座西安老城,一家老字号葫芦头泡馍馆,一个有着7个儿女的大家庭,40年的时代变迁……日前,由西安话剧院出品的话剧《长安第二碗》亮相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1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演播。这部在繁盛的人间烟火中,由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展现社会沧桑巨变的作品打动了众多网络观众。

《长安第二碗》的故事开始于1978年,秦存根为了让一家人吃上饱饭,决心重新振兴家族传承的葫芦头泡馍馆。时间跨过1988年、1998年、2008年和2018年,在秦存根夫妇的苦心经营下,泡馍馆生意越做越红火。他们的子女也长大成人,或子承父业,或参军报国,或步入仕途,或投身科研,或醉心戏曲,在不断的选择中拥有不同的人生际遇。时代洪流裹挟下的老秦一家人尝尽了人生悲欢。

得到观众的认可并非易事,充实的资料、扎实的剧本、精湛的演绎缺一不可。西安话剧院院长、《长安第二碗》制作人任雪迎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底,西安话剧院便对剧目创排进行了详细策划,决定根据改革开放后时代变迁的痕迹,创作一个关于西安城墙下老百姓的故事,来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有着为小人物立传、为普通人诉说的写作特点,同时在西安城生活了30多年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成为编剧的不二人选。

陈彦1990年来到西安,剧本却要从1978年讲起,为补充对之前西安生活的了解,陈彦便开始进行深度采风。“为补充我所不在场的那些生活,话剧院专门找了些老西安人,与我进行了座谈,并且留下电话,我又跟踪采访了一些人。同时,我自己也走街串巷,打听了一些不曾经历的东西。”陈彦说。

任雪迎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人文素材,西安话剧院艺术总监翟卫国特意带着陈彦与老街坊座谈,共同回忆过去的时光……前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家做足了“功课”,《长安第二碗》的剧本创作得以顺利展开。

剧本几经打磨,修改了20余次。该剧为什么叫《长安第二碗》?原来,在西安,“有一种叫葫芦头泡馍的吃法。这种吃法,在今天重养生、讲骨感美的时代,是多有争议的。所谓葫芦头,就是猪肠子,其高脂肪,颇为‘高端’吃家所不齿。但葫芦头上接盛唐气象,与药王孙思邈又百般勾连,竟然演变成了一道千年药膳,说是最为养生、最为进补、最为保健,也就在西安大行其道了。”陈彦说,“除了春发生等名店外,背巷里居然无所不在。每每外地来客,也都嚷着要吃葫芦头。漂亮女士更是情有独钟,馍里加份肠子,还要外带梆梆肉,也就是烟熏肠,吃得香汗直冒,还说下次再来。”

“话剧里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卖了40年葫芦头的倔巴老汉。一个门面并不金碧辉煌的小店,但裹挟进了40年的社会进程。无论是自己儿孙的生命演进,还是进这个店里来吃葫芦头的五行八作,都会把自己的生命精神形态带将进来,让我们在一滴水中,努力去看滴水之外的且走且行,甚或波澜壮阔。”陈彦说。

2019年,《长安第二碗》的剧本已经成形,随着国家一级导演查明哲、舞美设计罗江涛、服装设计汪又绚等主创的加入,采风活动在陕西进行。陕西的民俗文化、西安的老照片,这些宝贵的资料都成了舞美的参考;西安城中形形色色的食客、街边零零碎碎的叫卖商贩,这些生活的细微处都变成了演员的角色特征。

“我们要通过这部剧来表达在沧桑巨变中坚持不变的那些珍贵的东西,要在三秦大地上创作一台西安人的耕耘、守望之歌!”查明哲说,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整个剧组近百人夜以继日地排练,这部展示陕西地域文化、彰显陕西人精神形象、传播陕西声音的话剧《长安第二碗》终于走上了舞台。

2019年8月23日,话剧《长安第二碗》在陕西西安易俗大剧院首次试演,让不少“老西安”潸然泪下。尽管首次演出便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长安第二碗》并没有就此“止步”。演出过后,主创团队吸收专家、观众的意见反复打磨,并于2020年1月17日正式在易俗大剧院首演。

据介绍,该剧自创排以来,主创团队在北京、陕西两地,历经了6次研讨。每一次底稿更新,每一场演出结束,主创团队都会力邀国内专家为剧本“把脉”,争取精益求精。正是在这种工匠精神的打磨之下,《长安第二碗》日臻完美,并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入选“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并获得了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

对于《长安第二碗》,专家学者多有赞美。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说,3个小时的演出时长并没有对观众造成审美疲惫。他说:“话剧《长安第二碗》的文本是沉甸甸的,艺术地演绎了城市史和生命史,写出了一座城市、一个家的改革岁月和生命岁月。我们能在剧目中感受到生活的宏阔,也能体会到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厚,人们在满足中的失落,在追求中的倒退。这是戏剧文本对社会复杂的思考,有作者的匠心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则认为,话剧《长安第二碗》以一碗葫芦头泡馍的美味传奇,以一家老店的起伏兴替,以一个家庭的、众多人物的命运轨迹,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宏大主题和历史画卷,以一个家庭的命运轨迹反映了历史的嬗变,以一碗泡馍苦、辣、酸、甜、咸的五味杂陈来反映生活的本来味道,以人自身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俱在表现生命的丰富多彩。她说:“话剧《长安第二碗》的味道来自于导演查明哲赋予戏剧的总体呈现,也来自于编剧陈彦、陈梦梵所追求的‘持重有道’的韵味。这部剧表现了亲情的回归、道义的遵循、文化之根的坚守,还有未来之路的探寻。编剧举重若轻,通过个体的生命,通过这样一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地展现了时代在他们身上、在心灵当中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