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话剧 >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打通讲台与舞台的改革试验

2021-05-07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孙蕊
图为话剧《太行》剧照。 逯鹏摄

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强活力。将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含华晋舞剧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含华夏之根艺术团)和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京剧院合并组建新的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是山西推进高校“三个调整优化”的重要举措。

这对我省文艺院团来说,也是一次打通讲台与舞台的改革试验。重组后的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该如何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如何确立目标、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产教融合、院团合一”的办学新模式;如何聚才用才,使“台柱子”留得住、优秀人才进得来;如何勇担使命,合理设置架构和专业,将办学治校成效体现在出新的经典之作、出新的人才上,有效服务文化强省建设?

院团重组改革,推动文化强省、文物强省、文旅强省建设

2020年3月11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新任班子进行集体谈话时指出,山西是文化大省、文物大省、文旅大省,新的学院要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拳头,把具有山西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好、发扬好,在“三个大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1月25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召开全面运行大会,改革重组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

改革之后,院团合一、人才共享,首批10位挂职干部,58位业务骨干、教师和演员以及10位名家工作室专家领到了聘任证书。学院与院团深度融合,领导相互兼职,院团一线演员被聘请担任学院专业教师,学院教师到院团挂职锻炼登台演出,学生还可以到院团顶岗实习。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实现了双轨并行、相互支撑;讲台、舞台与案台联通整合成一个激发创作活力、打造时代精品、释放发展动能的更大平台。

“改革把讲台、舞台和案台给打通了。”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单红龙解释,“因为只有打通这‘三台’,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人员融合、业务融合和机构融合,使学院更有活力、院团更有生机、作品更加经典,这是我们实现院团重组目标的保障。”

改革往往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我省这次实行校院团一体化的办学机制,在全国是首创。谈到山西为什么要先行先试来推进这项改革,单红龙认为:“在合并重组之前,各个单位自成体系,资源分散,存在着同质化的发展,体制机制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导致我们的竞争力薄弱,一个省有两个艺术职业学院,两个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趋同,特色不明显,在招生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竞争,严重阻碍了两所学校的发展。”

山西省京剧院院长张智表示:“我省的文艺院团,因多而散、因散而小、因小而弱,人才后备力量不足,前景堪忧。由于体制机制的局限,很多‘兵种’都不齐全。我们剧院创作的一台新编历史京剧《文明太后》,单院长看了以后说这个舞蹈的部分好像不太专业。合并重组之后,就能把学院舞蹈系调过来演出,有了这个平台,创作精品就有了更大可能。”

院团重组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助力山西文化强省建设。单红龙对目标实现的路径有着清晰的认识:多出人才、多出作品。他说:“在打造精品的同时,我们还启动了拯救山西濒危戏曲剧种这项重要工作,对濒危剧种进行抢救式收集、整理、研究,订单式培养濒危剧种人才。我们将成立山西艺术职业教育集团,与横店集团共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横店影视学院,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广阔的职业前景。我们还会引进社会资本,与东方演艺集团、保利集团、河南建业集团等大型企业签约,建设产学研基地,让我们的教学更有特色。同时,我们还要启动传承晋派工艺美术项目,同百名民间工艺大师签约,设立工艺美术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我们有信心将山西的这次院团改革真正做到在全国范围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实现领跑。”

改革激发活力,话剧《太行》进行大胆的舞台艺术探索

阳光明媚的4月,省城太原为一部原创话剧沸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创作演出了熔铸着红色文化基因、彰显时代精神、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话剧《太行》,首轮演出18场,场场爆满,观众含泪称赞这是一堂“直抵心灵的鲜活党课”。

话剧《太行》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改革重组后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这部剧,有人说它是一部最不像话剧的话剧,因为它融合了多种艺术资源,是一次大胆的舞台艺术探索。它是话剧,可唯一的一段爱情故事却用舞蹈来演绎;它是话剧,震撼人心的却是被诗意化定格的劳动场景;它是话剧,可是荡涤人们心灵的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在这部话剧里,即使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大二学生也能够担当主演。

是什么让《太行》的主创团队敢于这样大胆地尝试?单红龙解开了这个谜题: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这不是一个院团能做到的,我们之所以敢进行这样的改革和探索,是因为我们有这次院团重组提供的优质艺术资源。这部剧是改革之后的首个重大成果,由我们戏剧影视学院来承担表演任务,舞台的灯光音响、作曲和舞蹈表演则由华晋舞剧团和华夏艺术团来完成。

改革给山西带来了打造更多艺术精品的契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艺术基金资深评审艺术专家张居淮认为这种做法非常好,给全国带了个好头,“艺术院团和艺术院校的整合对打造精品是非常好的一个通道。一方面,院校可以把学生送到一线去练兵,可以给院团提供源源不断的表演人才;另一方面,院团也能够借助院校的科研力量,对精品进行打磨,进行产学研演一体化的整合,院团和院校互融互生,有利于出精品。”

院团合一、产教融合,让人才培养与艺术创作双轨并行

艺术职业院校和文艺院团的结合能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在推动改革重组的物理变化中催生化学反应。

院团合一后,学院进行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学院和院团一起来培养人才、创作艺术作品、进行艺术研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到产教融合。通过手把手的“传帮带”,老演员把他们几十年的舞台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单红龙说:“我们总结出一套实践优先的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艺术实践与社会检验这几个环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贯穿整个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不仅仅是院团合一,我们还跟行业企业合作,共同举办了针对民间工艺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班和学历班。与企业共同建立工作室制度,通过工作室的教学,企业、专家和老师,共同来培养学生,这样就缩短了教学和艺术实践的距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院团合并的这种机制,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的培养,对于老师的成长也能起到很大帮助。改革后,学院的很多青年教师就有机会去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栗桂莲等大师工作室学习。

张智说:“我们院团的优秀演员,也可以去学院代课,既可以把自身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带给学生,又能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这样也能留得住人才。”

坚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先行先试精神,借鉴自然科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思维思路,院团重组改革有效整合了校、院、团三方资源,形成教学、科研、演出一条龙,打通了人才培养、艺术生产、文化创新各个环节。这项改革破题不仅能够助力山西建设文化强省、文物强省、文旅强省,也为全国文艺院团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