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院团机构 >

五台县戏迷协会能量释放在基层

2014-06-24 发表|来源:忻州日报|作者:张建峰等

“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原汁原味的晋剧,演员们基本功扎实,行腔表演自如,而且编排的新戏新颖别致,贴近生活,这是咱老百姓一直盼望的好事啊!”这是家住锦绣园小区76岁的退休教师胡老先生在近日又一次观看了五台县戏迷协会组织的义演专场后,对记者说起的感受。

五台县戏迷协会于去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现有成员58名,协会机构健全,设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长等,分工明确,运作良好,已成为了广大新老戏迷温暖的家。

五台人与晋剧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老百姓自古爱看戏、爱听戏且懂戏,1950年成立的县晋剧团曾出过十七生(郭殿福)、马喜才、生瓜(智文成斗)、河边红(曲隆福)等一大批名流,誉满天下,五台县的昌盛园与大同府的万盛班、天城(镇)县的合义班等作为中路梆子的代表曾辉煌盛极一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从小酷爱戏曲艺术的沟南村村民杨二斗,有好几次看到一些戏迷爱好者三五成群的,或聚在唐家湾水库边,或“藏”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以自娱自乐的形式自由演唱。一个念头忽然闪现在他脑海中——成立一个戏迷协会该多好,这样既可以把这些戏迷爱好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集体,又能一起研究晋剧史,挖掘整理传统精华,传承民族文化,更能为五台文化事业做点贡献。有了想法就马上付诸行动,杨二斗先是与文化馆职工高云生商量,两人一拍即合,开始酝酿组建戏迷协会一事。起初,戏迷们就在自己搭建的一个简易棚里边排练节目,不管寒冬腊月还是六月酷暑,日复一日,一直坚持。正当杨二斗为没有活动场所犯愁时,县文化馆馆长杨俊康得知此事后,主动把文化馆的一间办公室让出来做戏迷们的活动场所,并为他们购置了乐器、音响等设备,还出资聘请了几位专业老师为戏迷们做艺术指导。最令人感动的是五台县常春艺术剧院院长高贵林,不计酬劳,长期无偿为会员们做艺术指导;年近八旬的鼓师孟贵旺老师虽患有脑梗,却每天坚持带病到场。正是这些老艺术家的执着与无私,短短几个月下来,慕名前来的戏迷爱好者不断加入到这个团体中,年龄、身份参差不齐,最长的79岁,最小的20来岁,有来自机关的,有退休老干部,也有来自社区和农村的。

为了协会的长远发展,杨二斗从2013年10月开始积极筹备办理社会团体的正规手续,这中间他风里来雨里去,自筹资金4万余元,跑前跑后,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宣传、民政、文化等各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五台县戏迷协会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

自戏迷协会成立以来,这个集体的身影时时活跃在县城和农村的各个舞台,她们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政府的声音,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一位老戏迷还慷慨解囊为戏迷协会捐助资金1万元。截至目前,五台县戏迷协会通过自筹资金的办法,已组织几十场专场演出,据杨二斗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美丽中国梦编排一些折子戏,深入社区和农村免费义演,从而既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及时传播,又能达到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