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院团机构 >

晋中艺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实

2016-03-28 发表|来源:晋中日报|作者:宋向红 崔艳红
晋中艺校在第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中勇夺三朵十佳金花
地域文化之晋中秧歌儿童剧《好女丫丫》剧照 刘宪远 摄
儿童剧《叫醒阳光》剧照 崔艳红 摄
全国小梅花获奖剧目《擂鼓战金山》比赛前的锻炼 李 丹 摄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印记,传承着本地的精神,凝练着本地的内涵,构成了一个地方的独特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回忆。晋中的地域文化形式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晋剧婉转绵长、晋中秧歌诙谐幽默、左权民歌亲切自然等,她们使誉满华夏的晋商故里更具丰厚的文化底蕴。晋中市艺术学校作为我市唯一一所艺术中专学校,以文化自觉传承民族文化,发挥人才优势,主动担当传承地域文化的重任。几年来,一年一个新项目,一年一个新台阶,在传承、发展地域文化中既满足了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又培养了专业艺术人才,使晋中浓郁的特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创新办学理念

晋中艺校建校近60年,先后为社会培养各类艺术人才5000多名,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教育经验,而且积聚了一批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2010年,针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市场需求,晋中艺校新一届领导班子进一步理清了办学思路,以传承和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突出晋剧、晋中秧歌、左权小花戏、榆社霸王鞭等专业,办出晋中地域文化新特色。围绕这个思路,学校一班人确定了“以文化自觉传承民族文化,以文化自信培养艺术人才,以文化自强实现跨越发展”的办学理念。连续几年对晋剧、晋中秧歌、左权小花戏和榆社霸王鞭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并取得骄人成绩。

传承晋剧艺术

晋剧发源于晋中,具有晋中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山西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戏曲专业是晋中艺校的骨干专业,是全省重点示范专业,同时也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晋剧传承人。现年84岁高龄的晋剧音乐教师贾炳正,从事晋剧演奏60余年,曾是“嗨嗨腔”创始人程玉英的琴师。贾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为将他的演奏经验与方法保护传承下来,学校抽调了一批优秀的戏曲音乐教师,对贾老师演奏过的晋剧传统音乐进行了整理,请标准乐队现场演奏,完整录制了一套晋剧音乐光盘,并配音讲解。

2012年,学校成立了“程玉英研究室”,旨在对程玉英唱腔和表演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承发展。研究人员对程老从艺的图片、影像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为程老口述从艺经过进行了录像,更重要的是整理出一批程老师的代表剧目进行复排。至今已复排了《见皇姑》选段、《教子》片段、《打路》、《投县》唱段、《下河东》选段、《武家坡》、《打路》、《陈三两爬堂》、《清风亭》等程派经典剧目,为传统晋剧教学留下了宝贵的音像资料。其中,《武家坡》参加了山西省“百年流芳——晋剧流派传承剧目迎新春展演”活动,轰动省城,广受好评,充分体现了程派艺术的魅力和观众的喜爱。

2014年,晋中艺校主编的大型图书《人民艺术家程玉英》由中国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用朴素的白描手法,忠于历史的态度,饱含感情的笔触,勾勒出晋剧泰斗程玉英栩栩如生的形象。书中收集了程玉英珍贵照片400余张,真实准确地记录了程老为晋剧事业发展不懈努力的一生。此书对于弘扬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晋中,促进晋中对外文化交流、旅游开发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取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止,2016年初,晋中艺校又与市委宣传部、山西省话剧院、山西晚报、山西电影制片厂联合筹拍电影《程玉英》。将程玉英的事迹用电影艺术表现在银幕上,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制定的“三个文化”建设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剧本已讨论完成,国家广电总局已将该片列为“中国梦”系列影片,中宣部、省委宣传部也将其列为省拍摄重点影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是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戏曲人才,晋中艺校在日常教学的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比赛以赛促教,以演促学,把参加比赛作为提高晋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已经举行了二十届,这是检验全国少儿戏曲教学的权威平台。晋中艺校认真对待每届比赛,每年秋季新生一入校,戏曲专业便把学生分类编班,先对学生进行摸底。一旦接到比赛通知,就会给符合条件的学生集中授课,由最优秀的教师组成攻关组从不同方面进行系统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最后按照学生的自身条件与进步程度为其量身定制参赛剧目。特别是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全国小梅花比赛参赛选手与剧目的选择上更加人性化:居子曜的嗓音条件好,就给她选择程派代表剧目《打神告庙》;何滢慧身段灵活,就给她排小旦代表戏《梳妆》;要菁屿肯吃苦,花枪耍得好,就把《擂鼓战金山》的刀马旦重头戏安排给她,李珩达反应灵敏,就给他排练《雅观楼》使用三个不同道具,李鑫身手敏捷,就让他练习《石秀探庄》。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这五个剧目都荣获当年的比赛金奖并全部进入十佳,为山西争了光,为晋中争了光。学生通过参加小梅花比赛集训,集中系统地受到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使自身素质迅速提升,专业成绩突飞猛进。近几年,有11名小梅花参赛选手考入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并成为本专业的佼佼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优质的教学成为晋中艺校的一块招牌,省内各大晋剧团体纷纷与学校签订协议为其培养晋剧人才。从2010年至今,已为阳泉晋剧团、平鲁晋剧团培养了近百名演员,2015年又开设了河北井陉班,为其定单培养晋剧人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戏曲专业形成了科学的教学管理方式,用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方式因材施教,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出版了《梅花神韵》、《毯功》、《晋剧旦角唱腔》等教材,将教学实践经验凝练成理论,拓展了专业内涵,全面提升了教学水平。

弘扬晋中秧歌

晋中秧歌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晋中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是晋中地域文化的又一个代表,主要流传于晋中市区及太谷、祁县一带,因此也叫祁太秧歌或太谷秧歌。晋中艺校有着以国家二级导演、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刘丽玲为代表的一批专业人才。近年来,在晋中秧歌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声乐、器乐、舞蹈、戏曲方面做了新的尝试,把传统优美的晋中秧歌曲调和新时代的感人故事相结合,新创作编排了大批优秀作品,有获得全国群星奖的《偷南瓜》、秧歌小戏《车夫》等。

2011年由晋中艺校承办的“秧歌情——迎新年晋中秧歌获奖作品展”荟萃了晋中秧歌的精华曲目,它们以原汁原味的晋中秧歌音乐曲调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展现了晋中浓郁的民俗风情及晋中秧歌的独特魅力。2012年,新编儿童剧《小太阳·红苹果不再挂泪》获得全国第二届文化奖八项大奖,将晋中秧歌首推全国舞台,赢得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媒体的关注。2014年,学校围绕“中国梦”宣传,整合晋中文化资源,新编了晋中秧歌儿童剧《好女丫丫》,通过塑造丫丫这个农村留守儿童纯朴善良、恪守孝道、热爱生活的品质,热情歌颂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和社会保险制度。2014年9月,该剧在第十一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大赛中荣获“最佳推荐剧目”、优秀导演等8项大奖; 11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舞台精品项目资助;2015年6月,在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文化馆协会举办的“大年小戏闹新春”视频节目征集展播活动中,被评为“观众最喜爱的十部小戏”作品。同年7月,《好女丫丫》入选第十七届中国艺术节,角逐全国群星奖。2016年正月,在晋中市“十台大戏闹新春”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新亮点,清新优美的音乐、扣人心弦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是晋中艺校最新打造的以廉政文化为题材的晋中秧歌儿童剧《叫醒阳光》。该剧讲述了主人公苏醒儿的父亲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而锒铛入狱。一时贪欲不但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而且对至亲至爱的家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给女儿幼小天真的心灵投下了难以消除的阴影。教育人们坚守做人做官做事的道德底线,揭示了拒腐防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该剧目前已被列为晋中市文化产业重点扶持项目,至此,《叫醒阳光》和《好女丫丫》、《小太阳·红苹果不再挂泪》被称为晋中秧歌儿童剧的姊妹三篇。

发展民间舞蹈

左权小花戏是我市又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轻盈、活泼,有着浓厚的太行风情。晋中艺校舞蹈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六年制学生在校期间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正好淋漓尽致地表现左权小花戏的特点。为此,舞蹈专业特地开设了左权小花戏理论、动作分解课,同时把左权定为戏曲舞蹈学生的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到当地采风观摩,聘请老艺人授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了让左权小花戏从民间走进艺术校园,2013年,学校和左权县文化局联手,开设了左权花戏班,对左权县花戏团《太行奶娘》的演员集训了一个月,为学员科学地安排了基功、身训、乐理、剧目等课程,为《太行奶娘》的成功演出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组织专人对左权民歌和晋中秧歌进行了整理编辑,出版印刷了《左权民歌、晋中秧歌名曲名段集锦》,免费发放给学生,使这些晋中文化遗产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

此外,舞蹈专业开设专训班,把榆社霸王鞭的历史渊源与动作分解引进舞蹈课堂,聘请榆社霸王鞭传承人来学校授课,与榆社霸王鞭艺术团合作,派出舞蹈专业代表山西,于2010年参加了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九届中国(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并获得金奖。学校对榆社霸王鞭艺术的传承不仅限于此,每年组织学生定期深入榆社学习、观摩,与当地艺人交流切磋,然后将霸王鞭艺术形式融入本专业的节目编排中,最后利用文化下乡演出将移植后的霸王鞭艺术和含有霸王鞭元素的舞蹈奉献给全市人民,达到了学教结合的目的。

地域文化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相互渗透和包容,不同地域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晋中艺校不但把保护晋中地域文化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把人类共同创造的其它文化成果也引进课堂。2015年9月,晋中艺校大胆尝试,打破民间艺术的地域局限,与河北井陉县文化局联合,将国家级首批非遗项目舞蹈“拉花”列入舞蹈表演的教学范围。在继承拉花艺术精华的同时,揉合左权花戏的特点,既保留了拉花的传统风格,又增添了活泼的喜庆氛围,使得拉花更具丰富动人的情感容量和精彩华美的艺术张力。在2015年10月12日全国第四届拉花艺术节上,队员们完美的表现使得现场评委亮出高分,最终以优异成绩夺得了大赛金奖。从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上增添了又一朵亮丽的奇葩。

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永无止境。晋中这块古老的大地,将因厚重的地域文化彰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