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院团机构 >

传统戏曲迎来发展新空间 ——山西省晋剧院老剧团换发新活力

2023-07-05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李晓芳

戏曲是中国农民的精神家园,戏曲蕴含着中华优秀文化。近年来,山西省晋剧院坚持将优秀传统戏曲送到田间地头、山庄窝铺,文化大院,每年正常演出500多场,其中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演出百余场,坚持送戏下乡,滋养了乡村群众心灵、激活了乡土文化生命力,提振了农民精气神,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孕育了社会好风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积极贡献。

年以来,我省舞台艺术演出市场加速回暖,其中,传统戏曲领域更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经典剧目轮番上演,省晋剧院老剧团焕发新活力。文艺院团应如何抓住戏曲复苏这一难得的机遇,找到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省晋剧院做出积极探索。

省晋剧院是一个具有70余年辉煌历史的优秀文艺院团,是我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晋剧保护单位。今年以来,全省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演出为省晋剧院下达购买场次110场,补贴类演出33场,省晋剧院所属演出团、演出一团、青年团兵分三路分赴晋中、吕梁、朔州、忻州、长治、阳泉等市,截止目前已完成演出200余场。

晋剧最重要的舞台 还在广袤的农村

“最重要的舞台在农村

山西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省晋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白雁鹏说,剧院每年正常演出500多场,其中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演出百余场。为了不给乡镇、村里群众添麻烦,无论是享誉省内外的国家一级演员,还是刚来不久的新人,剧团下乡演出人人打铺盖卷,吃大锅饭,剧团带着自己的火头军,锅碗瓢勺一用俱全。临时搭建的舞台简陋粗糙,广大农村戏迷对晋剧如醉如痴的着迷,无数次让演员感动得涕泪横流,激发演员拿出最精湛的艺术,最拿手的功夫,为乡村群众倾情献艺。

省晋剧院青年团团长王峰说,今年春天,剧团在河曲、五台、定襄等县演出。4月初,剧团风尘仆仆赶到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那天天公不作美,开演前半小时,突然狂风大作,大雨滂沱。主持人只好宣布演出取消,台下也有观众慢慢散开了,可任凭风吹雨打,还有几十位戏迷一直撑着伞站在戏台前,迟迟不愿离去。演员们眼睛湿润了,风雨稍缓,他们精神饱满,迎着风雨以最好的状态,一气呵成完成整台戏,风雨中观众的掌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省晋剧院党总支副书记武亢介绍,与过去相比,今年省晋剧院在吕梁、晋中、阳泉、介休、柳林、和顺、平定等市县的演出非常火爆,特别是在和顺、盂县、临县等地,涌现出大量90后晋剧年轻戏迷,还有不少中小学生。演出结束,年轻人争先恐后跑上舞台,拥着还没有卸妆的演员合影留念,舞台瞬间成为火热的“追星”现场。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有了年轻观众的热捧,省晋剧院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哪怕只是送戏到一个村,也会派出最强的演出阵容。

新时代 传统戏曲迎来发展新空间

《打金枝》《金水桥》《富贵图》……今年五一期间,太原市迎泽公园古戏台经典晋剧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资深戏迷。与此同时,省晋剧团安排了一批精彩剧目下乡演出,推出晋剧名家荟萃专场演出,众多戏迷争相目睹晋剧名家的风采。

李三虎是省晋剧院演出团团长。他说,送戏下乡,每到一个台口,一般要演三天。第一天,上午用折子戏暖场,当晚演出三个小时的整本大戏。第二天上午10点,一般戏迷点的都是《明公段》等经典折子戏,晚上8点开始,演出《杨门女将》《白蛇传》《宝莲灯》《富贵图》等整本大戏。

李三虎描述了送戏下乡感受最深一个场景:夜静更深,遥远深邃的夜空高悬着一弯明月,小小村庄静谧中涌动着兴奋,男女老少呼朋唤友、扶老携幼,扛凳子搬椅子,扇着蒲扇围坐在全村仅有的一座老戏台前,就等那锣鼓一响,好戏开场,“演千秋史事尽是悲欢离合,看满台角色无非善恶忠奸”,百年悠扬的梆子声给这片黄土地带来了灵气,也给这里的乡亲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听到浑厚悠扬的梆子声,乡愁立刻涌上心头。

白雁鹏介绍,优秀传统戏曲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剧团下乡演出,最受戏迷观众欢迎的还是晋剧的经典剧目,《明公断》《清风亭》《杨门女将》《小宴》《算粮》《杀宫》《教子》《打金枝》《金水桥》《富贵图》这些晋剧优秀传统剧目,历经岁月沉淀,越演越精,越练越纯,久演不衰,观众戏迷百看不厌,深受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追捧。这些经典晋剧作品之所以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其根本魅力就在于,它们以极高的文化品格和审美价值,给观众带来美的精神享受。

对此,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今年4月文旅部在京召开的一次剧目研讨会上欧阳逸冰说:“我到农村去,我到江苏好多农村去,我问这戏曲还有生命吗?去了以后真打自己的脸,戏曲的生命是绵延不绝的,生生不息的。我认为那些地方戏曲什么扬剧呀,锡剧呀,还有什么腔啊,很快就会死了,小年轻谁看这个,等我到了具体的县里、村儿里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去看戏,演完了以后,观众不走,围着演员,围着那些并不出名的演员没完没了的说呀、聊呵!那个喜欢,那个爱呀!”

中国剧协顾问,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研究员季国平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戏曲是中国农民的精神家园。”

守正不守旧 尊古不复古

晋剧传统剧目丰富,经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每一部戏无不表现出独有的特点。晋剧弦乐牌曲有上千种,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打击乐的锣鼓点,也有四五十种。晋剧行当,分传统的生、旦、花脸三大行为红、黑、生、旦、丑五行,清末民初,已形成五大行,十五小行。

翎子功、梢子功、帽翅功、水袖功、扇子功……加上流派纷呈、各具特色的唱腔艺术,共同营造了绚丽多彩的晋剧舞台艺术。

一代代身怀绝技的艺术大师们,创造了晋剧的一次次辉煌。不必说甩发、马鞭、把子、椅子诸功样样娴熟的高文翰,不必说风靡一时的“三盏灯”郭坤,也不必说“晋剧皇后”王爱爱。但是,说起晋剧却总也绕不开一个人--“山西梆子大王”丁果仙。

作为晋剧史上的一个高峰,丁果仙创造的晋剧丁派艺术对中国戏曲具有独特的贡献。丁果仙唱、念、做俱佳,她的唱腔字正腔圆、炉火纯青,已经成为晋剧须生的典范;她的念白,在蒲剧的基础上融进了京昆气韵,铿锵有力、句句入耳;她的做派潇洒、自然、适度,有诗一般的意境,她真正把中路梆子须生和老生表演艺术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百年晋剧,历经数代,薪火相传,既有前辈艺人艰难拼搏的开创史,又有后继艺术家们传承与创新的发展史。

省晋剧院是我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晋剧保护单位。近年来,省晋剧院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先后推出《红高粱》《党的女儿》《巴尔斯御史》《名疏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一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剧目,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白雁鹏表示,戏曲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需要弘扬优良传统。对于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来说,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髓,才能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我们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优秀作品努力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将更多的优秀经典晋剧送到农村去,送给农民观众,努力吸引更多城市观众人走进剧场,爱上晋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