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梨园正气家国情怀——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京剧前辈

2015-07-22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中国戏曲学院
   梅兰芳《生死恨》
  程砚秋《荒山泪》
 周信芳《明末遗恨》
 唐韵笙《二子乘舟》
 马连良(左)《串龙珠》
 袁世海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血泪史、光辉史,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全中国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

即日起,中国文化报将推出“艺术家抗日故事”栏目,向大家介绍近现代知名艺术家在抗日战争中的动人事迹,以此缅怀、致敬。

抗日战争期间,身在沦陷区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或蓄须明志,或力敌日伪,或编演有反日进步倾向的新戏,他们不畏日伪威胁,在敌人面前正气凛然,表现了京剧前辈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蓄须明志

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参加了京剧界在北平的义演,为淞沪抗敌受伤将士筹措医药费。为编排一出有抗敌意义的新戏,梅兰芳与叶玉虎、许姬传等搜集资料,用3个月编演了《抗金兵》。该剧首演于上海天蟾舞台,由梅兰芳饰梁红玉、林树森饰韩世忠、姜妙香饰周邦彦、金少山饰牛皋、王少亭饰岳飞、萧长华饰朱贵、刘连荣饰金兀术,演出很受欢迎。

接着,梅兰芳又想编演一出以青衣唱、做为主的爱国戏,于是决定把齐如山根据明代传奇编写的京剧《易鞋记》改编为《生死恨》,以古映今,表现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

1936年2月26日,《生死恨》在天蟾舞台公演,由梅兰芳(饰韩玉娘)、姜妙香(饰程鹏举)、刘连荣(饰张万户)主演。演出场场爆满。其中《夜诉》一场,梅兰芳的唱、做打动人心,服饰、道具、舞台布景也衬托出韩玉娘国破家亡、凄清孤苦、盼望亲人的悲哀景状。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在香港的梅兰芳开始蓄须,他说:“日本人假定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梅兰芳不但蓄须明志,甚至不顾危险,毅然注射伤寒预防针发起高烧,拒绝日军的演出邀请。

程砚秋不唱“献机”戏

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有两部代表作品《荒山泪》和《春闺梦》,都是抗战前揭示混乱时局下战争、苛政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民众期盼和平愿望的作品。

九一八事变后,为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而节节退让政策,他于1933年编演了《亡蜀鉴》,其中李氏自刎前悲愤唱出:“那魏国强欺弱兴兵入寇,我蜀邦文贪武斗政事不修。贼兵到不是投降便要逃走,眼见得好山河付之东流。但愿得儿长大洁身奋斗,洒热血报国耻一洗父羞……”程砚秋生动细腻的演唱,深深感染了观众,体现了他“对侵略者必须反抗”的思想,激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当时北平梨园公益会迫于日伪压力,请程砚秋等名角演出所谓“献机”义务戏。程砚秋义正辞严地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献机’义务戏的事,我程某人宁死枪下也决不从命!”日伪当局存心报复,在前门车站围堵程砚秋,动手就打。程砚秋大喝:“士可杀不可辱,你们要干什么?”他凭着少年时的武功根底,挥拳还击,把特务打得东倒西歪、狼狈不堪。

周信芳搬演《明末遗恨》

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在上海演出《封神榜》时,得知日军野蛮侵略东北的消息后拍案而起,愤慨道:“我们不能再演《封神榜》了,我们要演能唤起民心的戏。”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周信芳与尤金圭等夜以继日地编写连台本戏《满清三百年》,整理出《明末遗恨》,演出达半年之久,场场爆满,颇为轰动。周信芳在戏中饰演的崇祯皇帝悲愤地告诉皇太子:“你们要知道,亡了国的人就没有自由了。”而当公主问崇祯:“儿有何罪?”崇祯以颤音回答:“儿身为中国人,就是一项大罪!”台下群情激愤,每一位观众都受到深深的感染。

演戏的同时,周信芳关注着抗战的战局并向前方抗日将士捐款。

唐韵笙因《扫除日害》受通缉

东北著名京剧文武老生名家唐韵笙,不畏日伪势力的淫威,坚持在东北三省10余个城市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苦难同胞演戏。

唐韵笙因编写《扫除日害》(以后羿射日的故事影射反日)的剧本被日军搜出受到通缉,剧团一部分人被日军扣押。唐韵笙并不屈服,以古喻今,又编写了反抗暴力、弘扬正义的《闹朝扑犬》、《二子乘舟》、《尧舜禹汤鉴》等戏,深受东北各地观众喜爱。

马连良编演《串龙珠》深得民心

马连良,我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其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抗日战争时期,马连良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演出,其主演的具有反抗精神的《串龙珠》在当时颇具意义。

这出戏是吴幻荪根据山西梆子(晋剧)《五红图》改编的。内容大致是:徐州百姓遭受元朝徐州王完颜龙的欺压。终于,百姓在州官徐达的率领下,趁完颜龙与朱元璋交战败退之际,杀死完颜龙父子,投奔了朱元璋。故事情节颇有联合民众、抵抗外侮的含意。

马连良把架子花脸大家郝寿臣请出山门,饰演完颜龙,自己饰主角徐达,还在报纸上做了对于该剧的连篇宣传。1938年4月23日,《串龙珠》首演于沦陷区北平的新新戏院,影响极大。

可惜,《串龙珠》只在新新戏院演出一场,就被汉奸告发“有抗日思想”而遭禁演且四处追查编演人员。

这出戏深得民心,虽不能在沦陷区公演,却在租界地,如位于法租界的上海黄金大戏院不断上演。

袁世海《春秋笔》借词寄情

袁世海在《艺海无涯——袁世海回忆录》一书中写道:我扮演《春秋笔》中的大将檀道济,在“巡营”一场做了一些修改,为檀道济增加了大段话白:“……如今你们不能忍受一时之苦,倘被敌军知晓,乘虚而入,那时,我们不仅性命难保,就是北魏江山,也要付于敌人之手,可怜百姓们必受那刀兵之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岂不做那亡国的奴隶!”场上,我念这段话白时,感觉很有激情。台下静极了。观众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待我刚刚念完“岂不做那亡国的奴隶”,剧场内立即响起了振奋人心的掌声。它像一道飞瀑,来势迅猛,奔腾不息。这是我17年舞台生涯中,从未遇到过、从未获得过的最热烈、最有价值的掌声。我很清楚,掌声,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掌声告诉我,我说出了观众心里的话!收复失地,赶走日军,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我和观众,观众和我,我们的心已冲破舞台界限,息息相通,紧紧相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