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京剧 > 山西省京剧院 >

李铁英小传

2016-11-21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佚名

李铁英(1917—1992) 山西省京剧团(现山西省京剧院)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是天津新艺剧社社长、天津红风京剧团团长。历任太原市京剧团团长、山西省戏曲学校副校长、山西省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省剧协理事等职。

李铁英,祖籍北京,出身梨园世家,七岁随父练功学艺,八岁时方玉珍开蒙,拜师赵松樵,学艺12年。初名小松樵,1933年,赵师为其取名李铁英,源自“铁石英俊”词意,从此沿用一生。

李铁英天资聪慧、勤奋刻苦、仅用一年半就学会了《捉放曹》、《洪洋洞》、《定军山》、《翠屏山》等十几出文戏,和《花蝴蝶》、《赵家楼》、《红须客》等武戏折子戏和连台本戏中的重要角色。出师前,已经会演一百多个剧目。

1937年,年仅20岁的李铁英带领戏班到大连宏济舞台代师父挑班演出。演出了《龙潭鲍骆》、《战宛城》、《铁公鸡》以及赵师擅演的《高平关》和关羽戏,初出茅庐即崭露头角。

在东北期间,他除师门本派戏外,还有幸获得与唐韵笙同台演出的机会,并学会了唐派独有剧目《闹朝扑犬》、《好鹤失政》、《驱车战将》等一系列战国戏。“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在东北演出《昭君出塞》特意点名李铁英饰马童。言菊朋先生来东北演出“言派”名剧《让徐州》,特意点名李铁英饰演吕布。他还与京剧名家曹艺斌合演《封神榜》、《天雨花》、《龙凤帕》等。

李铁英曾在丹东市和乐舞台任主演,另外,还到过长春、哈尔滨、锦州等地演出,每到一地,他都以赵师的《木兰关》、《南阳关》、《北湖州》、《高平关》等本门派戏为常演剧目,所到之处很受欢迎。

1947年,李铁英先在天津老谦徳庄的宝兴戏院搭班演出,陆续加盟者有闻占萍、刘云秋、彭英杰、李芝纲、袁文君、陈钟鸣、陈凤鑫等。当时李铁英正处而立之年,艺术臻于完善,梨园享有盛名。一连三个月,演出天天客满,名声不胫而走,口碑大噪津门。天津南市大舞台老板诸葛安闻风而至,亲自登门迎接李铁英到大舞台挑班领衔演出。李铁英到大舞台后,整合并充分发挥武戏力量的优势,与新进入的陈云超、陈云祥昆仲,形成强大的演出阵容,在天津剧坛成为一支年富力强的武戏劲旅,使天津京剧演出热火朝天。人们评论说“当时的大舞台成为天津武戏的大本营”。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的领导支持下,成立“新艺剧社”,李铁英被公推为社长。在体制上结束了班主私有制,建立起代表共同参与管理戏班的“共和制”,在剧目上剔除毒害大众的糟粕污浊的内容,创造健康向上的新文艺。1949年2月1日,李铁英与李元春等排演了《长坂坡•汉津口》、全本《貂蝉》、《关云长曹营十二年》等戏。2月21日李铁英请导演名家李紫贵讲解并指导排演《三打祝家庄》,首开天津戏曲界最早上演解放区新编戏的先风。之后,又编演了新戏《黄巢》、《逼上梁山》和《闯王进京》等。提出“改戏、改人、改制”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之后,又陆续排演了新编戏《文天祥》、《水泊梁山》、《岳飞》、《还我台湾》、《仁义北霸天》、《爱国棉》、《戚继光打日本》、《白毛女》、《四个女性》、《脱离苦海》、《杜鲁门现形记》、《婚姻法》、《枪毙袁文会》等剧目。

1950年10月,天津、北京,同时上演翁偶虹新编戏《将相和》。北京由新中国实验京剧团李少春、袁世海;太平京剧社的谭富英、裘盛戎;天津由李铁英与赵松樵师徒分别饰演蔺相如、廉颇。剧目的成功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北京市文化局评定《将相和》为优秀剧目。

1950年7月,李铁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天津市文艺工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委员,成为当时文艺界演员的榜样,实现了旧社会艺人政治生命的重大转变。成就了他永远跟党走的最大夙愿。

1951年9月25日,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和市文艺工会举行表彰文艺团体模范庆功大会,李铁英荣立个人三等功。

1951年6月,新艺剧社解散,重组命名为天津红风京剧团,李铁英为团长,领衔主要演员是李铁英、闻占萍、陈云超、袁文君、彭英杰、陈钟鸣、鲍云鹏等。

1954年1月,李铁英参加天津市戏剧观摩会演,以《古城会》中饰演关羽获得一等奖。

1955年10月,天津红风京剧团外出巡回演出,经包头、呼市等地到达太原。该团剧目丰富,阵容强大,行当齐全,演技精湛,深受太原观众的喜爱。

1956年1月,经太原市人民政府和天津人民委员会协商,以李铁英为团长的天津红风京剧团正式划归山西省,成立太原市京剧团。7月21日,太原市政府宣告太原市京剧团成立,并举行了隆重的建团典礼。李铁英当选为太原市人民代表。

此后,剧团移植上演了昆曲《十五贯》,李铁英饰况冲,石少亭的娄阿鼠,连演了一百多场而上座不衰。《群英会》“一赶二”前工“须生”鲁肃,后工“红净”关羽;全本《济公传》中第一场俊扮“小生”,灵隐寺“丑行”济公;着3寸厚底演“麒老牌”剧目《追韩信》和《徐策跑城》;《白水滩》饰青面虎徐世英;《三打祝家庄》前饰钟离老人,后饰孙立;《龙潭鲍骆》饰鲍子安和洛洪勋;《斩经堂》中饰吴汉和系列关公戏等。繁难多彩的技巧表演得游刃有余、淋漓尽致,使太原观众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1957年4月,山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在太原举行,太原市京剧团《钟馗嫁妹》获得集体表演奖,李铁英等六人获演员奖。

1958年,京剧团虽为国营,但经费匮乏,仍须自给自足,自负盈亏。李铁英与时任剧团书记贺志民携手克难,带领剧团到全国巡演,期间三年春节均在天津度过,最受欢迎的属全本《武松》,头本李铁英唱《打虎》、《挑帘裁衣》,陈云超《狮子楼》,二本师弟陈云超《十字坡》起头,《打酒馆》、《飞云浦》、《鸳鸯楼》,李铁英大轴《蜈蚣岭》,不仅解决了剧团的生计,还添置了急需行头。

1958、59年连续巡演东北,李铁英演出的《四杰村》、《嘉兴府》、《跑城》、《追韩信》和关公戏《古城会》、《走麦城》等等,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李铁英的表演艺术广涉京剧艺术行当,既多才广艺、一专多能,又灵活多变、轻松自如。除老生、武生、红净、花脸、丑行、小生,还反串旦角,《虹桥赠珠》刀马旦,《八腊庙》张妈。尤其是在现代戏《白毛女》中,李铁英饰演杨白劳。当杨白劳卖女儿喝卤水后一个“僵尸”瞬间,李铁英把悲愤、忧虑、屈辱,但又走投无路杨白劳刻画的催人泪下、刻骨铭心,无不为之动容。他运用传统“四功五法”塑造现代戏的人物形象,堪称为典范。

李铁英团长,敢于尝试、敢于发展、敢于创造,创排新戏迭出,塑造人物生动,艺术活动蓬勃。根据太原钢铁厂“三槽出钢”的先进事迹,编演了新戏《巨人擒火龙》,饰钢厂厂长;现代戏《雷锋》,饰部队团长;《草原英雄小姐妹》饰老爹;在本团创作的《杜泉山》中,饰乌豆;《八一风暴》饰魏奇元等等。56年至64年排演了新编戏20多出。

1966年文革时,李铁英团长职务被撤,并被开除党籍,李铁英虽身陷囹圄,但他并没有失去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他不仅有着精湛的艺术,而且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他用一生经历的社会苦难和沧桑,秉持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的赤子之心,坚守信仰、铁骨铮铮、表里如一。

1970年李铁英逐渐恢复演出。在《智取威虎山》中饰座山雕;在《芦荡火种》中饰胡传魁;在《岱诺》中饰文帅;在《红色交通线》中饰蒋二。1974年,到北京京剧团学习《杜鹃山》,李铁英被安排B角雷刚,得到北京京剧团同仁的一致称赞。

1981年,山西省京剧团推出《蔡锷与小凤仙》,在京、津、沪、杭等地连续上演一百场之多,并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受到中央领导接见。李铁英饰窃国大盗袁世凯,达到了塑造人物与技艺展现的完美结合,给同行、观众留下深刻影响。

1985年6月18日,李铁英恢复党籍。

1986年1月,李铁英录制其代表剧目《白马坡》。

1992年5月21日,李铁英因病去世。

李铁英为人正直,谦虚宽厚;对待人生,积极、乐观、进取,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不断学习、不断修炼。堪称艺术界一代楷模。他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把艺术看作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事业。

1966年国家经济困难,李铁英主动三次降低工资,由300元、270元、240元,63年国家定级为218.50元一直到88年退休。

1963年为丰富剧目,调来晋剧武生演员赵小春,特意安排去天津向董文华学习,并为其量身移植绍剧《三打白骨精》,排演《无底洞》等,李铁英为赵小春配演“猪八戒”,培养了山西“一代猴王”。在《艳阳楼》中,李铁英虽“跑龙套”,但仍直恭直令,精神饱满,认真严谨,用他的风范再现了舞台“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的戏德含义。

1978年,中国戏曲学校调任李铁英任该校副校长,他挚爱山西这片热土,眷恋风雨同仁,毅然放弃进京,继续扎根山西。

李铁英胸襟阔远、戏路宽深,以“谭、余”两派戏为主,融“林(树森)”“唐(韵笙)”“赵(松樵)”于一身,还擅学演麒派戏,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学贯南北,鉴知东西,精于继承、勇于创新。他扮相得体潇洒,身上“边式”中看。武打身法健美,“四功五法”讲究,高难度技巧娴熟自如。他思想解放、见识精到、领悟敏捷、集优扬长,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以戏动人、以情感人、以技悦人。

李铁英的关公戏享有盛名,风格独特。即兼有北派的唱念为先、威仪之姿,又重南派做表为重,骨重神寒。其扮相面如重枣、丹凤炯眼,干净大气;其演唱苍劲有力、浑厚沉稳、字正腔圆,尤其“吹腔”韵味厚重、穿透力强;其念白气口讲究、不温不火、字真意透。

李铁英的关公戏剧目系统全面完整,从关公出世的未换脸起,至关公显圣的金脸关公止,涵盖了所有的关公剧目。所饰演的关公工架舒展优美、气韵大气庄严、嗓音质朴雄浑、气口韵味悠长。人物内外统一,庄严中寓洒脱、威武中见儒雅、凝重中见轩昂、器宇非凡、神形俱佳、虚实兼备。他突破传统规范,有些关公戏情节大胆睁开眼睛,得到一个“睁眼老爷”的雅号,被李洪春誉为“山西关羽”。

他一生衷情京剧,他崇善厚德一生。

他耕耘粉墨春秋,他致力京剧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