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托起太阳的人》的戏里戏外

2016-09-10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贾燕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创作演出了大型晋剧现代戏 《托起太阳的人》 ,这台现代戏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讲话精神,艺术地再现了职教人为构建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所经历的苦辣酸甜,填补了山西省乃至全国戏曲舞台职教题材的空白。职教人演职教人, 情真意切,抒发着职教人奉献敬业的情怀,戏里戏外相互感染, 融为一体, 塑造了职教一线优秀教师形象,为山西省的戏曲舞台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出反映职教人奋斗历程的新创剧目《托起太阳的人》 ,讲述了职业高中校长张素梅面对学生职业能力差,屡屡被工作单位拒绝, 导致学生严重流失的困境, 带领师生迎难而上, 紧紧围绕时代的需求、 社会的需求, 培养学生传承技术技能, 促进就业创业,为现代职业教育趟出一条新路的故事。故事主人公积劳成疾, 患脑瘤住进医院, 却以坚强的毅力战胜疾病, 重返校园, 在党的职业教育园地上默默耕耘,用生命唱响一曲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这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落实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提出的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的具体项目, 也是检验学院师资力量、 培养学生水平的一次考核。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 就是要编演反映转型跨越实践、展示三晋儿女风貌、 体现山西文化元素、 诠释山西精神内涵的文艺作品。

其实, 早在 2009 年 5 月 25 日,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视察过长治市第一职业高中并对该校教学工作予以了肯定和鼓励。而学院领导及主创人员敏锐地发现了长治市第一职业高中校长张素珍的先进事迹,在内心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萌生了以她为原型创作一部现代晋剧的想法。这部戏一是要通过演绎她的故事, 表明山西省人民在山西省委、 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设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与奋斗历程; 二是要通过表现她的事迹,反映中央和山西省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职业教育工作者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梦想与追求;三是通过艺术地表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感染、鼓舞身边的人,讲好山西故事激励全省人民, 坚持中国道路, 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改革力量,激发全省人民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奋斗热情。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多年期盼的晋剧大型剧目新鲜出炉,学院上下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作为编剧的安兰尤为激动, 她记得刚接到李培勇院长的电话, 邀她写一部有关真人真事的戏曲剧本时, 她犹豫不决。 她擅长的是写话剧剧本, 她试探着询问能否改写成话剧, 李培勇院长很坚定地说: “就是晋剧, 要搞一台晋剧现代戏,这才是我们学院正宗的主打专业!” 鼓励之下, 她忐忑应战, 与戏曲系主任、 本剧导演苗洁等一同前往长治第一职业高中采访剧中的主人公原型张素珍校长。

现代戏难写,是因为题材和人物与现实接近, 人们太熟悉了, 要想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就要足够 “接地气”。首先是人物的定位,剧中的张素梅是校长, 也是女儿、 妻子和母亲, 要从人物的情感入手, 只有出情的戏才能打动观众。安兰运用逆向思维设计了女儿喊她“校长” ,学生喊她“妈妈”的情节; 贫困生董翠翠辍学了, 她与老师翻山越岭去山村寻找董翠翠,接董翠翠回学校;蔡鹏飞逃课了,她与老师们去网吧寻找蔡鹏飞,当蔡鹏飞受伤时, 她毅然背起他……这些情节都是要展示张素梅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学校的无私奉献。当她住进医院, 她也害怕疾病、 恐惧死亡,她以普通人的身份与观众零距离接触, 使观众感受到张素梅平凡中的不平凡。 编剧安兰有意聚焦平民视角,力求语言和唱词做到平民化、通俗化,要让她走进观众的眼里,更要走进观众的心里。在创作过程中,编剧安兰在专访张素珍校长掌握第一手材料、 完成剧本初稿基础上, 多次征求省内多位专家意见, 先后十易其稿。 学院也专门召开了剧本研讨会, 对剧本细节及人物塑造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大家达成共识:此剧作为晋剧现代戏应在导演手法、灯光舞美设计等方面紧随时代潮流,用简洁写意的方法表现人物与故事; 在音乐唱腔设计方面, 既要继承晋剧特色, 又要改革创新, 努力探索晋剧音乐剧的表现方式。

“搞戏难, 搞现代戏更难。” 这不单指现代戏剧本创作难, 还难在现代戏导演手法、 戏曲程式的运用与创新、 舞台呈现与视觉感的统一。一个

好剧本没有好的舞台呈现是不可能成功的,戏曲固有的程式性、虚拟性和写意性在现代戏排演中如何表达, 这给演员表演提出了挑战。 说说唱唱有话剧加唱的嫌疑,说完再唱又不是戏曲的特点, 没有程式运用、 没有虚拟写意的空灵感就没有了戏曲特有的魅力。

《托起太阳的人》 在现代戏的舞台呈现上做了一些尝试。首先, 在程式动作运用、 继承与创新方面做了合理的探索。传统戏的程式动作已成为观众的欣赏习惯,一招一式的规范已是经典。但现代戏的表演程式来源于传统戏, 又不同于传统戏, 把传统戏的程式动作用在现代戏中,如果没有现代人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用品, 就会有时代的隔阂。如何在不失戏曲本体的情况下, 在表演程式上大胆创新,揉入现代舞、 街舞、 体育等表演, 选择观众熟悉的动作, 全部由戏曲的创新程式来完成, 成为现代戏不断探索的命题。 创作过程中, 苗洁导演力图将这部戏的现代元素与戏曲程式相结合,做到虚实相生, 相得益彰。这样既保留了戏曲本体的东西,又创新了现代戏曲表演新的程式, 既熟悉好看, 又能让广大观众、 戏曲专家接受认可。

第二, 突出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剧中有一段张素梅背学生的表演,如何处理, 又是一个难题,不能背真人在舞台上表演,这样既难看又不利于演技发挥。 导演苗洁在处理时, 用戏曲的虚拟动作来完成,充分利用现代灯光技术, 让真人做好上背的动作, 给观众明确的理解后,用灯光分割, 将背上的演员分开并在黑暗中急速滚进侧幕条,给台上演员留下充分表演的空间,全面展示戏曲程式动作的虚拟性,大幅度、 大写意地呈现戏曲表演程式动作的魅力, 得到现场观众的认可。

第三, 贯穿全新的创新理念。在现代戏创作中, 超前的思维, 全新的理念更为重要。剧中的教师研讨会一场, 当时创作组有顾虑,对舞台呈现的问题提出质疑, 但不能因舞台上不好表现而改动剧本, 剧本特定的情节对故事情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舞台上, 一个会议室里几位参加讨论的教师, 被灯光切割在五个表演区,以此表达每个教师的思想变化与彼此间的争执,时合时分, 表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段, 加之观看实训表演, 给观众亲临现场的感觉,不但没有为难表演, 反而取得很好的艺术反响和剧场效果。

“病房看望”是全剧的中心场次,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将其中蕴含的情绪层次很好地表现出来。 病房中的张素梅病情严重, 从一个女强人变成一个普通女人, 她害怕得病、 更怕死亡, 表现出常人希望活下去的生存欲念, 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但一提到学生和学校, 她就忘却了自己的病情,看到学生在雨中看望她, 冒雨向她问候, 她情绪激动, 双手捂脸大哭。在这一场中, 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将不动的场景变成想像中的工作生活环境,采取时空转换的手法, 让舞台时空穿越变化,不仅没有影响剧情发展,反而使剧情更加流畅贴切。 作为一部现代晋剧作品, 该剧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 导演手法、 灯光舞美设计及音乐唱腔等都有创新,在保留晋剧音乐特色的基础上, 加入音乐剧的表现方式。现代戏《托起太阳的人》 的舞台呈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 导演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戏拉下来, 完成剧本提示, 完结剧情任务,而且还要清醒地知道这个戏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讲、 剧本的主题是什么、 如何提升主题思想、 每个表演者的舞台定位是什么,不能草率, 更不能随意。尤其是现代戏,如何保留戏曲原有的程式、 创新现代戏新的程式, 都必须考虑。这就要求导演要有新的思维,新的理念, 在现代戏表演中充分利用戏曲程式, 合理安排程式动作,灵活运用戏曲的虚拟性和写意性, 在保持戏曲本体的同时,大胆创新,与时俱进, 吸收舞蹈、 杂技、 艺术体操等有助于剧情发展的各艺术门类的长处, 合理使用现代科技手段, 灵活配置舞美灯光,一切围绕烘托剧情、凸显人物、 传达主旨的宗旨,做到观赏性、 艺术性、 思想性三位一体的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观众喜欢的传世之作。

《托起太阳的人》 是山西省 “中国梦” 主题创作重点剧目之一,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颁布的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精神,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而独立创作演出的新编剧目。 《托起太阳的人》 为了更好地结合当前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形势,更贴切地展现奋战在职业教育战线的职教人的艰辛与执着,主创人员 “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 良好的社会形象, 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该剧全部演职人员均为学院师生。去年盛夏, 酷暑难耐,戏曲系的老师和同学们放弃暑假休息, 加班加点排练。有的老师多年没有登台表演, 同学们也没有上台的经验, 导演苗洁细心、 耐心地给大家说戏,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地揣摩、 消化, 相互挑毛病、 提建议, 直到达到最好的状态为止。学生只要是表演不到位或者位置没走对, 肯定就有老师过去帮助纠正。为了这台戏, 老师和同学们以及音乐、 舞美、服装、 化妆、 灯光等剧组的其他演职人员付出了许多。苗洁扮演的张素梅校长, 就像是邻家的阿姨,可亲可敬、 真实感人。 她是在演人、 演情, 所以她走心、 她用情。苗洁是导演又是主演, 为了这台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她把难搞的现代戏提升了一个高度, 用艺术的高度建立思想的高度, 难怪原型张素珍校长看完戏说“ :我找到学习的榜样了!”

《托起太阳的人》 得到了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称赞。 《山西日报》 《山西晚报》 以及多家网络媒体竞相报道。目前该剧已演出 20 余场,每场演出都让观众激动不已, 不少人为之感动落泪。 60 多岁的翟大爷退休前是太原市晋源区的环卫工人,面对精彩的表演,他不住地称赞: “一直就最爱看晋剧,今天的演出太精彩了, 特别有感触。张校长为了实现教育理想, 顶得住压力, 扛得起重任, 想得出办法,创得出业绩, 托得起太阳, 真是不简单啊!” 白阿姨 50 多岁了,是和平北路的一名清洁工, 谈到这部戏, 她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 “张老师要圆那些孩子的梦, 劳心又劳力, 可从不言苦,大概是因为她心里有个成就别人的梦想吧。” 张素珍校长也亲自来到演出现场,千余名观众含着热泪将掌声献给这位为职业教育辛勤耕耘的园丁。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张素珍就是所有职教人的典型代表。他们守望着立德树人的心灵高地, 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神圣使命, 正在为培育充满活力、 如朝阳般的青年学子而锐意创新, 拼博奉献。张素珍的团队成就了长治第一职业高中的辉煌,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团队实现了该院多年排演晋剧大戏的梦想。戏里戏外的职教人, 他们对职业教育挚爱、 忘我、 奉献, 情之至, 爱之极,他们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 都在为山西的职业教育书写着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