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现代晋剧《托起太阳的人》的排导创新

2014-10-14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苗洁武学文冯少敏

原标题:《托起太阳的人》导演阐述

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飞速运行的今天,原有的理论、概念都在更新,尤其是传统文化更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中华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戏曲艺术程式的特点与局限,对现代观众的欣赏出现距离,年轻观众几乎都不懂戏、也不看戏,戏剧文学创作受到压抑,戏剧作品也鲜有传世之作。业内人士讲“搞戏难,搞现代戏更难”。这不单指现代戏剧本创作难,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戏导演手法、戏曲程式的运用与创新,舞台呈现与视觉感的统一等等。一个好剧本没有好的舞台呈现是不可能完成的,所谓好的舞台呈现是指戏曲本体的展示,也就是说,戏曲固有的程式性、虚拟性和写意性在现代戏排演中如何表达,这给演员表演增加了难度。说说唱唱有话剧加唱的嫌疑,说完再唱又不是戏曲的特点,没有程式运用、没有虚拟、写意的空灵感就没有了戏曲特有的魅力,也就失去了戏曲的应有的功能。

近三十年来,国内创作出很多的现代戏,有的非常好,但大多作品生命力不强,也没有几部成为传承作品沿袭下来,这就给我们戏曲人提出新的要求,为什么戏曲现代戏创作这么难?我们应该从何下手?

通过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创作排演的现代戏《托起明天的太阳》,在现代戏的舞台呈现上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在程式动作运用、继承与创新方面做了合理的探索,现代戏的表演程式不同于传统戏,程式动作来源于传统戏,已成为观众的欣赏习惯,一招一式的规范已是经典,但用在现代戏中,没有现代人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用品,就会有时代的隔阂。作为导演,我从事表演艺术多年,对传统的程式非常熟悉,如何在不失戏曲式本体的情况下,表演程式大胆创新,揉入现代舞、街舞、体育等表演,选择常人熟悉的程式习惯动作,全部由戏曲的创新程式来完成。这样既保留了戏曲本体的东西又创新了现代戏曲表演新的程式,即熟悉好看,即能让广大观众所接收又使戏曲专家认可并称赞。

在创新方面,突出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剧中有一场背人的动作,如何处理,又是一个课题,不能背真人在舞台上表演,这样既难看又不利于演技发挥。作为导演,首先想到的是要用戏曲的虚拟动作来完成,利用现代灯光技术,将真人做好上背的动作,给观众明确的理解后,用灯光分割,将背上的演员分开并在黑暗中急速滚进恻幕条,台上演员留下充分表演的机会,全面展示戏曲程式动作的虚拟性,大幅度、大写意、大虚拟地呈现戏曲表演程式动作的魅力,深受现场观众的欢迎。

戏曲的本体固然重要,但在现代戏创作中,超前的思维,全新的理念更为重要。在《托起明天的太阳》中,教师研讨会一场,当时创作组有顾虑,对舞台呈现的问题提出质疑,作为导演我认为,不能因舞台上不好表现而改动剧本,剧本特定的情节对戏剧情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灯光的配合下,舞台装扮犹如一个会议室里几位教师在讨论,设定五个表演区由灯光切割来完成,表达每个教师的思想变化与争执,时和时分,表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段,加之观看实训表演,给观众亲临现场的感觉,不但没有为难表演,反而取得很好的艺术反响和剧场效果;

比较成功的一场是病房看望,也是《托起明天的太阳》全剧的中心场次。雨中,张素梅病情严重,病房中的张素梅,从一个女强人回到一个普通人的思维,她害怕得病、更怕死亡,表现出常人希望活下去的生存理念,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但一提到学生和学校,她就忘却了自己的病情,看到学生在雨中看望她,冒雨向她问候,她情绪激动,双手捂脸大哭。在这一场中,我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将不动的场景变成想像中的工作生活环境,采取时空转换的手法,舞台面目全非的变化不仅没有影响剧情发展,反而更加贴切,更加使剧情融为一体。凸显了张素梅爱学生,学生们爱老师的场景,感人肺腑,给观众一个全新的图解,既美观有恰到好处,以新的理念、行动手段、新的表演,再现戏曲的魅力。

现代戏《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排导,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首先明确的是,导演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戏拉下来,完成剧本提示,完结剧情任务即可,而是要求导演清醒地知道,这个戏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讲?剧本的主题是什么?如何提升主题思想?每个表演者的舞台定位是什么?应该追求什么?不能草率,更不能随意。尤其是现代戏,如何保留戏曲原有的程式?创新现代戏新的程式?这就要求导演要有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在现代戏表演中充分利用戏曲程式,合理安排程式动作的运用,大胆创新戏曲的虚拟性和写意性,在保持戏曲本体的同时,与时俱进,吸收舞蹈、杂技、艺术体操等有助于剧情发展的各艺术门类的长处,合理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灵活配置舞美灯光,一切围绕烘托剧情,做到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三位一体的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观众喜欢的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