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演出的阵地战尝试

2015-04-02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党云峰

 《南戏印象·琵琶记》日前在温州南戏博物馆驻场演出,这是一次静态与动态紧密联动的成功尝试。从前些年“厅堂版”《牡丹亭》驻场北京皇家粮仓、越剧《红楼梦》驻场北京正乙祠,到3月底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驻场演出的越剧《甄嬛》,戏曲演出变游击战为阵地战的尝试从未停止。在话剧、音乐剧驻场演出早已习以为常的今天,戏曲驻场演出的尝试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

驻场演出是把场地租下来持续演出的演出模式,从国内的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到国外的音乐剧《妈妈咪呀!》,这些经典的驻场演出作品早已成为文化名片。人们所熟知的“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就是这样。特别是在人流量大的旅游景区,这成为吸引游人的好方法,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内容,还树立了自身的品牌项目。一部驻场作品一演就是一个月,甚至更久,为了演出需要而改造场地,把场地环境布置得跟演出一致,这种投入是巨大的。驻场演出更有利于收回成本,因为服装、舞台设计等一次投入即可循环使用。演出中也会根据需求进行相应调整,但整体变化不大。

戏曲本身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浓厚的乡土气息既成就了地方戏的艺术特质,也羁绊了地方戏走向市场的脚步。如果没有了地域性,尤其是蕴含其中的民俗、乡情,戏曲艺术的生命力也就消失了。这也是戏曲驻场演出少于其他舞台表演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让观众为戏曲驻场演出持续点赞呢?这是驻场演出首先面对的问题,毕竟驻场演出直接面对市场的检验,演出量大的前提是质优,对创作水准与营销策划的要求也比平时的演出要求高很多。连续性的演出可以让主创人员及时根据现场的情况对演出做出调整,提升品质,赢得口碑甚至树立品牌。而不像一些舞台演出,刚演了几场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无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戏曲驻场演出的内容多为传统剧目,尤其是经典折子戏,新创作品少,市场呼唤更多的优秀改编、原创作品。

目前,戏曲驻场演出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戏曲演出要想赢回黄金时代,如何跟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打交道是迫切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驻场演出就是一场在持续进行的考试。令人欣慰的是,越剧《甄嬛》3月底才开锣的驻场演出,票房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