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在当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从山西看戏曲传续与院团生存

2015-09-18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王嘉

王嘉在首届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上的发言

山西是我国的文化大省 ,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山西的戏曲历史久、剧种多、演员多、观众多、市场大,可谓是中国戏曲一个靓丽的缩影。在此,则以山西戏曲发展中的一些现状来展望戏曲传续与院团生存,无疑是具有代表意义的。

戏曲的传承是奠定了戏曲一辈辈薪火相传的最根本基础,关乎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戏曲的未来,关乎着数代数辈戏曲工作者们辛勤耕耘、艺术创造,托付着数辈戏曲人对戏曲未来的梦想与企盼,戏曲的传承是我们当代戏曲工作者所需要完成好的最基础的工作。戏曲唯有拥有良好的传,才可以作为基础从而为戏曲续写美好的将来。戏曲技艺的传授是相当漫长的过程,戏曲的传承最终则要落到戏曲人才身上,自古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语以形容戏曲演员舞台表演背后的艰苦,更有艺术前辈“活到老,学到老”的践行事实和从艺品格的存在,因而戏曲人才的成长则是相当漫长的,与当今娱乐化的歌手、影星的“快餐式”成长有着巨大的差别。戏曲艺术的传教人群大可分为专业传教与业余传教,戏曲艺术传授方式还可分有多种,如,大多在少儿或青年阶段向戏曲职业工作进行专业进修学习的则大多选择设有戏曲专业科系的艺术院校,这些艺术院校大多有着较强的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能够得到规范系统的专业学习;近几十年来,戏曲专业院校生源的招收则出现了从以往择优录取到现在报名稀缺的巨变,尽管政府出台了戏曲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免收学费等扶持政策,但很多学校的招生仍是办学的困扰与难题。省级艺术院校则情况较好,而最为显著的则是地市级艺术学校与民办学校,现有些许地市级文化艺术学校还曾出现无人报名的情况,在校的戏曲专业学生也不足几十或半百,行当不全,诸多群体性戏曲剧目教学与排练都无法正常进行。同时也还有在艺术院团中通过实践进行戏曲专业学习的青年,以通过常年舞台积累与实践来充实职业的技能与知识;此外,戏曲特有的“师徒制”也是戏曲传承道路的中坚力量,大多是具有一定舞台经验的戏曲工作者根据自身特点与喜爱的艺术家,来选择师傅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师徒制传承中,师者大多被选择的都是具备了一定的名气、一定的特点与艺术造诣的人,则此类传承则更加具有针对性。但如今,师徒制传承也同样面临了诸多尴尬。若将收徒标准定制过高,甚至会出现无法找到合适要求的弟子;所以,诸多艺术家则将收徒更多的转变为一种艺术的普及,收取了较多的弟子,其中不乏票友与戏迷。更为凄凉的则是一些冷门的行当如丑角、刀马旦等也出现了一些无人可收、无人可教、无人可传的局面。

近年戏曲各领域人才均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且日趋明显,给戏曲的创作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扰。从山西来看,活跃且具有影响力的演员还当属中年龄人群,青年一代尚没有涌现出过多杰出且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演员代表,在编剧、导演、音乐等主创阵营更是极度匮乏。这大多原因或是青年人才没有得到较多的大胆试用与锻炼机会。艺术人才只有在大浪淘沙中才能够脱颖而出的,况且戏曲艺术应是百花齐放、百花争鸣,因此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少量的精英,而是需要健全、充实的艺术发展队伍。 目前,戏曲的传承与人才培养过于“主角化”,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会把每一位学生当成主角来培养,寄托了戏曲园丁对学生早日走在舞台中央的殷切期盼,但凡接触社会之后事实并非如此理想,龙套龙套,深藏奥妙。演员的起跑道,角儿的品德表。龙套可以增强舞台感,积累舞台经验,此外还可锻炼艺术品格;大多每位演员都将成从龙套流程逐渐成长,“角色无大小,人生大舞台”。在表演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当好一位名角,更要教会学生在初步艺术发展阶段如何出色的当好一名群众演员,扮演好一个群众角色。一部剧目的演出不仅需要主演,同时也需要群众角色的陪衬,此外还需要幕后工作者道具、服装、头戴、舞美、乐队等的共同奉献,更需要在理论、精神层面上的传承延续,然目前的传承往往只争对“主角”而言,如此下去若满台人去争当主演,殊不知演出将如何完成。中国戏曲学院2013年曾增加了戏曲衣箱技术管理专业,专门培养戏曲艺术院团从事传统戏曲服装技术应用、戏曲服装穿戴及盔头、道具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正是如此,戏曲需要综合的传承,除表演之外其他传承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关注,如此也需要逐渐加强对除演员之外其他戏曲工作人员的地位、待遇的提高,方可正常的吸引人才去从事戏曲的幕后工作,唯此方可保障戏曲艺术人才队伍体系正常和完善。

在现代娱乐多元环境的冲击之下,戏曲的受众与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缩与锐减,社会大众面临的艺术或娱乐选择对象目不暇接,传续并非简单将已有的保留,而是要在续的过程中结合当代人群的审美观点与将现代科技手段学会并在戏曲艺术中进行适当的应用,如在市场运营上,需要运用网络等模式平台实现与现代接轨;在传播中,加大利用网络渠道的宣传、引导与包装,让戏曲的传续多出现在青年一代的视角当中,唯有这样,戏曲的传续才将是有活力并长远、且有意义的。故而,当代戏曲人的传续会更加的艰难、更加的重要、更加的具有挑战。

古老时代的戏曲与当下的戏曲相比,已经取得了一些现代手段运用的改进,从舞台装置、乐队阵容、道具服装的制作过程都从先前转变的更加先进,这是在社会与人文发展不断进步的环境下,戏曲所需要产生的时代转变与进步。然而,这样的转变是不断的,是需要持久进行的,戏曲只有在不断的向当今时代与社会环境看齐,才不会被落后与淘汰。戏曲的自身价值就是戏曲的艺术特色,唱念做打舞、手眼神法步,综合性、虚拟性、写意性是戏曲与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艺术独有而宝贵的艺术魅力。目前,诸多新创戏曲剧目都在进行各类探索尝试,但任何探索与尝试的成功也仍然不会将传统戏曲的艺术特色颠覆,只有在戏曲传统艺术特色中不断的汲取养分,不断的在现代审美中进行提炼与加工,尊重艺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实现从戏曲自身艺术价值与特色中的再发展、再弘扬,将戏曲传续进行的正统与完整。

戏曲的传续不是单一的,戏曲传续进行过程是否健康、顺利关乎着整个戏曲行业的发展,更关乎着戏曲院团之生存。据调查保守统计,现今山西戏曲演出团体仍有200多个。在山西农村,每逢庙会总有请剧团唱戏的传统;此外,富庶人家逢过寿等也均有唱堂会以及其他的演出习惯。因此,山西基层农村市场异常活跃,在全国的戏曲市场中可谓是独具风采,从而戏曲演出团体也是枝头林立、应接不暇。在现今山西戏曲演出团体中,大可分为国有院团和大数的民营演出院团。

目前戏曲基层演出生态还是较为原始的,戏曲工作者的工作环境随地而安。虽然近几十年来部分演出地的环境有所提高,偶尔可以住宾馆、吃自助餐,但很多情况下则是并非不改善环境,而是当地环境迫使不得不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见证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这些民营院团大都为个人开办的文化企业,对演职人员通常采用一年一度的合同签约工资制度,这些民营院团的演出设备、服装等都来自院团老板出资所购买,而正常运营能否维持,全部依赖于演出市场,为了生计,民营院团一年的演出大多将达到赴60多个演出地演出500多场,所收入将开支到日常工资发放,交通费,伙食费,演出道具服装头戴舞美音响灯光乐器衣箱等维护翻新购置等;尽管如此艰辛,民营院团的生存状况仍不理想,尤其是近年山西经济状况严峻,一些煤矿相继倒闭,房地产公司运营艰难,以及反腐之风被扭曲误解以致戏曲演出活动日趋减少,以致市场大为缩减,给民营院团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困难,据观察近两年解散的民营院团与改行的戏曲工作者数量成倍增长,一大批艺术人才流失,给戏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戏曲工作者的待遇、工作环境与院团的运营生存情况息息相关。戏曲工作者从业不易,且职业本身给戏曲工作者带来的并非只有艰苦,安全隐患也常伴工作左右,如今年河南荥阳某私营戏曲院团演职人员运输车辆侧翻事故导致 20人死亡,再如戏曲武行演员自幼小练功时极可能落下职业病,且在演出过程中受伤;所以,戏曲工作者目前的待遇与工作环境不容乐观,戏曲人受在身上,社会人看在心里,因此也导致社会对戏曲行业并不“感冒”,很多人才以及孩子的家长对从事戏曲行业望而止步。

目前,民营院团完全进入市场后缺少奖励制度。例如,当地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只采购具有政府财政补贴与开支院团,而对民营院团的演出进行极少数的采购;再如,政府部门直属院团因为有相关的经费支持,则有较多排演与新创剧目的机会与空间,而民营院团则就没有这样的条件。戏曲的繁荣仅靠几个有限的国有艺术院团是完全不够的,我认为少数的国有院团应当起到示范作用,保障艺术高水准与高质量的传承、发展、创新或演出,而民营院团则职能大为不同,戏曲的活力在社会民间,这些扎根基层的民营院团也是戏曲发展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若也给予民营院团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奖惩制度与创作扶持,对民营院团一视同仁,建立一个凡是戏曲院团都可以努力参与和争取的机制与平台,非此时民营院团一直在为生计所奔波不已,让除国有院团之外的民营院团之民间力量共同参与到政府的相关补贴、扶持、奖励之中,或许能够激发更多的气息与活力。

戏曲院团的机制应是常年应发展所需而转变与调整的。如当下,市场缩减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转型,从单一的演出费用收入而延伸到更多的市场链之中,实现戏曲艺术多元的文化市场发展,是戏曲院团在现有机制和环境下需要进行尝试与突破的重点,也是目前戏曲艺术院团生存道路中亟需突破的瓶颈,唯有打开视野,引入年轻的活力,在现代社会中寻求新的价值与地位,需确保有人可传,与时代同续。

目前,很多朋友们对戏曲艺术存有一定的歧视、排挤或是偏见,一些对戏曲不客观的观点与负面影响依然在社会上有所存在。他们片面的认为戏曲是过时了的艺术,甚至自己接触戏曲会掉价,拒而远之,使我们为他们深有感叹和悲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许会有很多,可能他们对戏曲艺术观赏能力的缺失,可能是他们曾观看了艺术质量低下的戏曲,也可能是受西方文化涌入而形成的错误心理……但国家高度重视戏曲艺术并给予价值肯定、发展扶持,大多老百姓喜爱戏曲艺术、需要戏曲艺术则是我们坚实强大有力的后盾,对于一些对戏曲不甚了解且排斥的人们,都应该是戏曲需要不断发展与熏陶的对象,使他们重新认识戏曲、走进戏曲、爱上戏曲。此外对青少年群体也应该做好戏曲工作,让他们了解戏曲艺术、学会观赏戏曲、尝试接触戏曲,使戏曲成为中华儿女、华夏子孙的通识艺术,做好一代代新观众的培育工作。此举将功在千秋,意义深远。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通过九个方面和二十一条措施为更好地开展戏曲发展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体现了国家层面肯定戏曲、重视戏曲、关心戏曲的重大导向,给予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在此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高度重视并支持戏曲之际,戏曲事业大有可为。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她的发展与生存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有必要谋求与争取政府部门最大化的扶持与帮助,更离不开在戏曲爱好者或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力量。戏曲传续发展任重道远,戏曲薪火相传最基础的在于一代代戏曲人的不懈努力,而在当今更需要戏曲人发挥超常无穷的智慧与毅力,让戏曲这一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艺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环境中,赋予戏曲新的生机,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戏曲人应尽的责任与力量。

2015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