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名角荟萃 好戏连台——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观摩综述

2015-11-20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涛声依旧
苏剧《满庭芳》
评剧《母亲》
晋剧《守护夕阳》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于2015年11月11日在美丽的苏州落下帷幕。本届戏剧节是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推动文艺发展繁荣政策以来的一次戏剧盛会。来自全国39个艺术团体和单位的39台剧目与广大观众见面,包括昆剧、京剧、豫剧、黄梅戏、锡剧、晋剧、川剧、琼剧、评剧、闽剧、秦腔以及话剧、歌剧、歌舞剧、音乐剧等22剧种。入围剧目均是近两年来各地精力打造的戏剧新作,代表着广大戏剧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秀成果。

本届戏剧节上名角荟萃,好戏连台,亮点多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 抗日题材剧目集中展演,彰显戏剧人的责任担当意识。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戏剧节上集中展演了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剧目,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祖传秘方》,塑造了英明大义,有浓烈的道义情愫和家国情怀的正德堂正骨传人卜振堂,弘扬了中国人的骨气,中国人的道义和民族意识与抗争精神。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演出的京剧《杨靖宇》,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创建并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长白山一带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殊死较量与斗争的历史。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演出的锡剧《林徽因的抗战》,展现了以林徽因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大爱情怀和责任担当。江苏省茉莉花艺术团演出的话剧《中山码头》,讴歌了底层百姓在日军兵临城下的日子里,逐步觉醒,认清敌寇,不畏强暴,冒死抗争的悲壮情怀,反映了南京市民在国难当头之际,迸发出来的抗日精神与浩然正气。中国评剧院演出的评剧《母亲》,塑造了一位在抗日战争中献出自己丈夫和五个孩子的英雄母亲。广东歌舞剧院演出的音乐剧《和平使者——抗战中的宋庆龄》,用艺术的手段再现了宋庆龄先生从1932年到1945年间为抗日战争做的努力与贡献。河北省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演出的评剧《安娥》,以安娥和田汉的爱情发展为主线,从侧面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步步侵略,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枪,谱写出一首首激励团结全国人民奋起反抗的歌曲。

以上这些作品以饱满的激情,展现了戏剧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责任担当和戏剧在抗战历史的生动表达。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追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怨,而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二、 地方剧种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增加了舞台的样式感和主题开掘的张力。

本届戏剧节有几部剧目是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川剧《尘埃落定》,改编自阿来获茅盾文学获的同名长篇小说,该剧有深刻的人文内涵,精美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呈现,反映了康巴草原藏族土司在奴隶制的状态下,土司之间,土司内部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和农奴和奴隶主之间的尖锐矛盾,折射了农奴制度的终结,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情。云南省花灯院剧演出的花灯戏《走婚》,以云南摩梭人“走婚”习俗为题材,展现了摩梭人个个都是独立的人,爱与不爱全由自己做主,他们爱的自然,爱的直截了当,爱的自由,更爱的自在。他们相信:心若是纯洁的,爱就是神圣的。该剧舞台呈现从形式不仅具有了神秘的摩梭风蕴,给戏曲舞台带来新的样式感,而且该剧也从主题思想开掘上具有了张力与潜力。摩梭相爱的男女,没有共同的家庭,没有共同的财产,没有父权制度下的那种自私和狭隘,没有那种人身依附关系和占有欲。此剧给人超越现实的心灵撞击。编剧对摩梭人千百年来形成的“走婚”形式与汉族千百年形成的婚姻形式采取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态度,也是值得一提的。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演出的《妹娃要过河》,是一出别样的黄梅戏,是一部具有土家风情的黄梅戏,写的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土家姑娘爱上阿朵爱上客家水手阿龙,却遭到家族的反对,二人不惜以生命唱响了真爱无敌的千古歌谣。该剧舞台呈现却是那样的多姿多彩,诗情画意,土家歌舞,热情奔放,与剧情交织融合,浑然一体。尤其是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毛古斯舞,哭嫁歌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渗透使得该剧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独特的观赏性。海南省琼剧院演出的琼剧现代戏《王国兴》,讲述了以王国兴为代表的黎苗同胞为海南人民的独立与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剧演绎黎苗首领王国兴的故事,舞台呈现具有黎苗少数民族风格。本届戏剧节上,地方剧种在题材与舞台形式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给戏曲舞台带来了新的样式感,改变以往我们对传统戏曲的认知,在当代审美取向的观照下,这种跨界丰富了当代舞台的艺术样貌,不同以往的是这种融合使戏曲舞台呈现不仅在样式上有了新貌,在主题开掘上也有了新意。其中云南花灯戏《走婚》尤为突出。

三、剧目直面现实矛盾,彰显了艺术创作者的胆识与见识。开掘社会焦点及敏感题材,体现了戏剧创作者的敏锐的生活感悟与扎实严谨的学术积累。

直面社会现实矛盾,提出问题,让观众反思,引起注意。是当代戏剧人家国情怀的社会担当品格的重要体现。本届戏剧节上有几部剧目在题材上直面社会各个领域的矛盾,作者用手中如椽巨笔写出了对当下现实的思索与隐忧。如话剧《兵者·国之大事》,直面当代中国军队建设,直接暴露军队演习过程的假演习,走过程。显现出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陕西商洛花鼓戏《带灯》,直面中国底层百姓的苦难和基层干部的苦闷。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的晋剧《守护夕阳》,直面和关注中国社会养老问题。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二人台艺术团演出的现代戏《北梁》,直面当下城中村拆迁改造的矛盾。这些剧目彰显了戏剧创作者的家国情怀与非凡胆识。同时,这些剧目的创作无一不是作者深入生活,经过生活积淀和情感积累创作出来的。为了创作《兵者·国之大事》一剧,创作团队深入到军队基层调研采风,直接参与军队的演习过程,到演习指挥部与军中上级和下级军官充分接触,还聘请了军事顾问,采风时间长达一年之多。这说明创作一部戏,深入生活是多么重要。为了创作现代戏《北梁》,编剧深入内蒙北梁,与当地人民同吃同住,深深感受到北梁人虽然居住环境恶劣,而邻里却很和睦友爱,互助互帮。所以创作出的二人台《北梁》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说百姓所说,思百姓成思,使得剧目非常接地气。晋剧《守护夕阳》是一部好看、好听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好戏。作者独具眼光,关注中国老龄化的问题。当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与每个人都有关系的养老题材选择使得该戏就接了人气、地气,具备了与每个人发生情感反应的基石和因子。编剧人物关系设置巧妙,虽然对他们着墨用笔不多,却个个形象鲜明,跃然舞台之上,一方面彰显了演员的表演功力,另一方面体现了编剧深厚的生活积累沉淀。

河南豫剧三团演出的豫剧《风雨故园》,是演绎周豫才与夫人安姑和许景宋的故事,周豫才和安姑同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牺牲者。看完戏之后,观众对他们的命运悲剧有了深深的解理和同情,成为本届戏剧节上一大亮点。由于周豫才(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要开掘这样敏感的题材,需要作者的胆识和见识,这出戏的成功,无疑体现了剧作者非凡生活感悟与扎实严谨的学术积累。

三、 救赎命题,人物性格的深度开掘。

本届戏剧节剧目,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既有正面人物的塑造,如东北抗日名将杨靖宇,黎苗领袖王国兴,为抗日奔走的宋庆龄,善良、乐于助人的王茂才等,这些人物,无论伟人与百姓,无论取材原型,还是艺术虚构,都展现了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都展现了他们身上道德与人品的力量,引到了楷模典型的引领作用。为戏曲舞台人物之林增添了新的艺术形象。此外还有一些剧目的人物塑造,不仅演绎了他们的闪光点,还写了他们曾经犯下的错误与过失,让人物在自我救赎与反思当中得到人格的升华与提升。从而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江苏省淮剧团演出的淮剧《小镇》,是一部真真切切的忏悔启示录,一出惊心动魂的“灵魂过山车”。民风淳朴的千年古镇,一位曾经受过小镇人救助京城老企业家寻找30年前的恩人,并以500万的作为酬谢,这笔从天而降的巨款如同试金石,拷问着小镇的纯洁与道德。主人公朱文轩卷入冒领风波,作为镇上道德楷模,作为镇上的教师,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惶惶不可终日,在经历了强烈的自责、愧疚、惶惑、不安的煎熬之后,朱文轩开始了彻骨的自省与反思,最后,他说服了亲人,向公众坦承一切,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救赎!从而完成了精神的升华与人格的提升。剧中的朱老爹因为捡拾别人的100斤粮票而做了一辈子自我救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晋剧《守护夕阳》的刘长发,年青时抛弃妻儿,与儿子结下疙瘩,到老时晚景凄凉。儿子不认父亲,他做了深刻地检讨,并进行了自我救赎与反省,这样就开掘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内心得到升华。此外话剧《祖传秘方》中的卜振堂,年轻时与人争斗,输了之后自断其腿,与人结下仇怨。当国难当头时,遇见仇人,并给仇人治腿,他有一个内心的反省,当年的仇怨缔结,在国仇族恨面前,是何等的些许小事,何等的轻如鸿毛。这种反省意识使得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昆剧《大将军韩信》中韩信对自己命运的反省,话剧《兵者·国之大事》中指挥对假演习的反省,豫剧《风雨故园》周豫才的自我反省,话剧《老大》中对过分捕鱼的反省,汉调二黄《莲花碑》及二人台《北梁》婆婆对自己隐瞒的反省,这些反省,无疑开掘了人物内心,人物性格得深度的挖掘,使得人物真实可信。

四、取消戏剧节评奖  加大评论力度

根据中宣部关于评奖的通知,本届戏剧节不再评奖,而且要求加大戏剧评论工作。以往中国戏剧节组委会只安排四次剧目点评会,这次安排了八场剧目点评会,增加了剧目点评的场次,专家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探讨剧目的创演得失。这次剧目点评会上,专家们没有评比的压力与顾忌,他们能够自由地谈了自己对每个剧目的看法,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各个剧目得到了相互借鉴与学习,促进了各个剧种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五、题材扩展与变化

 此外,本届戏剧节上,话剧共有七台,每部话剧都有各自的特色,编、导、演可圈可点,形成本届戏剧节的一大亮点。新创与改编剧目并存,其中新创剧目33台,彰显了戏剧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活力。改编剧目6台,其中两台是改编传统剧目,传统剧目是一座宝库,有待戏剧工作者加强开掘,结合当下观众的审美情趣,让传统剧目绽放新颜,为人民服务。四台剧目是改编自同名小说或话剧。戏剧借力其它文学样式,丰富自己的题材,是戏曲发展的传统,这样可以使戏曲的文学性、故事性有了先天的养分,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要与所改编的文学样式所表达的主旨相符合,这就需要创作者有独到的取舍和剪裁,适当地补充与增加细节,使之更好地适合呈现在舞台上,更好地为主题服务。本届戏剧节上,现代戏与历史剧各分秋色,新编历史剧有7台,现实题材有30台,表明戏剧创作者对近现代社会普遍关注,从题材选择上使得戏曲与观众拉近了距离。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届戏剧节参演剧目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突出了艺术本体和剧种的优势,见证着戏曲与人民的心心相印,戏曲与时代的一路同行。每一部戏都凝聚着戏剧工作者的真诚与执着,贯穿着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作为戏剧工作者,应该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剧作回报人民,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