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助力基层院团可“扶上马送一程”

2016-08-06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闻楠
配图

为展示基层院团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的风貌,近日,中宣部、文化部共同举办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文化部在会演期间召开基层戏曲院团发展座谈会。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表示,文化部将重点从六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戏曲院团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加大资金支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院团的作用;推动基层院团的剧目建设;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加大对基层院团的宣传表彰力度;培育地方戏曲发展的观众土壤,为基层院团搭建演出平台。(8月4日 《人民日报》) 

据了解,这次中宣部、文化部共同举办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汇集全国31个省区市的31台剧目,剧目来源于基层戏曲院团,绝大多数是县级院团;涵盖26个地方戏曲剧种,如评剧、扬剧、沪剧、黄梅戏、川剧、婺剧、莆仙戏、秦腔、藏戏、新疆曲子、蒙古剧;所有参演剧目实行20元至50元的惠民票价。这些基层剧团能够走出乡土,走进国家戏剧世界的大观园,和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让我们看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地方戏剧改革事业继续深入推进所结出的硕果。 

地方戏剧要进步繁荣,离不开源头活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方戏剧要传承下去,不能少了戏剧表演人才和创作人才。在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戏剧作为我们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主阵地,如何保持它的影响力,和地方戏剧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要培育地方戏剧人才,首先就要培养这些人才的“乡土情怀”。地方戏的根在基层,我们的戏剧人才只有耐得住寂寞,愿意奉献乡村,才有为地方戏繁荣和发展奉献的精神。对于这样的地方戏剧人才,国家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上多关心,在他们的业务提升上多考虑,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了地方戏的发展与传承,扎下根来,为地方戏的繁荣注入源头活水。 

地方戏剧要进一步解放,离不开“扶上马走一程”。地方戏剧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有的发展举步维艰,若要更好地惠及百姓,不仅需要日益丰富地方戏剧,更要以地方戏带动基层文化市场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才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由此可见,地方戏剧扶持给百姓带来的文化惠利作用是不能忽略的。从文化部在会演期间召开基层戏曲院团发展座谈会上的消息看,文化部将重点从六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戏曲院团的扶持力度,再一次让基层百姓感受到了国家在培育地方戏曲发展中所作出的努力,也预示着地方戏剧繁荣的春天即将到来。 

在国家加大扶持地方戏剧团的基础上,地方剧团更要苦练自我奋起功。中宣部、文化部加大对地方戏的扶持力度,这不仅是党和国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地方文化发展的殷切期望之一,更是文化惠民的责任所系。然而地方戏的发展和壮大,除了国家加大扶持力量,基层戏剧团也要多自我练就奋起功,在创作上多研读本土文化和身边的道德群像,多加强与上级戏剧大家的学习和沟通,多建树戏剧工作中的“利益观”,在精品力作上不断攀登,才能真正为地方戏剧插上一双腾飞翅膀,让地方戏剧飞出更为广阔的天地,为百姓送上家门口的戏剧大餐。 

有了国家加大对地方剧团的扶持力度,振兴地方戏剧定将指日可待;有了地方剧团的不断努力,定会有更多的地方戏剧在文艺的百花园中美丽恒久;而有了国家和地方共同努力,基层戏剧院团必能迎来姹紫嫣红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