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剧场应把好演出内容“质量关”——从“保利退票事件”谈起

2016-11-03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泉林
配图

一场被称为“阿拉伯舞蹈音乐盛宴”的演出近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然而,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认为演出内容与宣传不符、演出水平低俗,不值票价,要求主办方退票,保利剧院和主办方最终现场给观众办理了退票手续。在当晚演出现场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所谓“阿拉伯舞蹈”在实际演出中却呈现出类似于“肚皮舞”的样式,有观众向媒体反映,“有些低俗,有人中场休息的时候就出来要求退票了” 。

此前,保利剧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曾经推送过相关宣传信息,其中提到这是“一部以阿拉伯风格为主题的演出” ,包括阿拉伯世界的传世经典音乐曲目和具有代表性的埃及东方舞;对主要演员、舞者奥悠娜的介绍则是“国际知名东方舞表演艺术家” 。这样的宣传吸引了不少观众买票。笔者曾走访过国内东方舞表演艺术家,对这门艺术有所了解,它绝不能和“肚皮舞”划上等号。2014年,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贾作光观看美国著名东方舞舞蹈家卡罗莱娜·瓦尔加狄·尼库在上海的演出后,对她精湛的表演赞赏不已,并提出东方舞作为一门外来艺术可以而且应该“引进来” 。东方舞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但始终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也未能很好地与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相结合,所以必须引导群众健康向上的意识,把东方舞变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才能真正“为我所用” 。保利剧院的阿拉伯舞蹈音乐演出借着“东方舞表演”的名义,并没有将东方舞真正的艺术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相反却带来了“低俗”的印象,让本来对东方舞持有错误观念的人进一步加深了误解。

退票事件发生之后,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这场演出仅为租用保利剧院的场地,之前在其他城市也上演过,是通过有关部门审核的,但剧院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看过,对演出内容不了解。这样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保利剧院作为北京的文化地标,在观众心目中具有较高的文化地位,具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其“高艺术品质”的定位已经得到一批忠实消费者的认可,在当今演出市场鱼龙混杂、演出信息不对称、花钱买票容易“踩雷”的环境下,保利剧院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这也是保证其在演出市场稳固地位的基础。

从观演条件上来说,于2000年完成全面装修改造的保利剧院,其硬件设施比不上新建的大型剧院,更应该从服务水平、演出艺术品质等方面把控着手,以软件的优势弥补硬件的不足,以提供高品质演出和服务来确保良好的观剧效果。在保利剧院上演的大部分音乐、戏剧演出,以及林奕华、孟京辉、赖声川等著名导演的作品都保持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也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但一次严重有失水准的演出会对观众的消费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保利剧院以后的演出安排,除了多次验证的口碑作品,观众还会安安心心地埋单吗?

演出平台多了,市场竞争也是巨大的。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提出大众化、开放式、智慧型的思路,重构剧场消费生态圈的“艺术+”模式,剧场效仿“互联网+” ,让艺术与观众的需求互联互通;国家大剧院一直坚持“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坚持用艺术和市场双重眼光审视所经营的项目和出品的剧目。作为大型演出经营场所,“仅为租用”“不了解演出内容”当然不能成为保利剧院对演出品质失于把控的借口,但从其当场为不满意观众办理退票的行为中也可以看到剧场方面的诚意,作为老牌大型演出经营场所,希望吸取教训、调整经营管理措施,以优质演出为观众和剧场带来“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