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培养观众和培养人才哪个都不能少 地方戏保护无捷径

2016-11-09 发表|来源:西安日报|作者:佚名
秦腔《易俗社》剧照

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编剧荒、资金缺、市场萎缩等制约因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既为西安戏迷们送上了精彩的戏剧大餐,也为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提供了交流经验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传承人保护扶持,与艺术院校联办戏剧后备人才培训班,推行惠民演出卡……这是广西戏剧院、石家庄评剧院等兄弟省市文艺院团在地方戏曲传承保护上行之有效的做法。在互相观摩演出、交流切磋过程中,各地院团达成了共识:只有在培养后辈人才和观众、演员自我提升、剧本题材等方面动脑子下功夫,才能让地方戏保护真正找到出路。

选苗子培养后辈人才

记者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举办期间,采访了部分地方戏剧演出院团的负责人,从他们口中得知,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目前迫切需要做好包括传承人的保护、剧本创作、后继人才的培养、演出的策划推广以及传统戏剧文化的普及等等,而在这些院团的当家人看来,需要做得事情很多,每一样都不能马虎懈怠。

广西戏剧院党委书记陈国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壮剧、桂剧等30多个地方戏剧种类,尽管地处边陲地区,但广西在地方戏保护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有八位地方戏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给每人每年申请了一万元的帮带资金,传承人要按规定,每年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年轻的戏剧工作者进行身段、唱腔、剧本创作、音乐设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传艺;广西戏剧院每年还在暑期免费举办两期培训班,学员基本都是来自区内各地市院团的有潜质的戏剧人才,由老艺术家进行理论、表演等教学,院里免费提供场地和食宿等。 广西戏剧院还会到小学里边选拔优秀的戏剧苗子到艺校学习,学费由院里出,毕业后经过严格选拔,优秀者即可进入戏剧院。

广西戏剧院通过文化惠民扩大观众面,每周五、周六都有演出,票价都是惠民价,普通观众都看得起;戏剧院有四个团,每个团都和南宁市的一个小学结对子,每周安排艺术家去给学生上一节戏曲课,让孩子们从小对戏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另外,广西戏剧院还注重国际交流,广西戏剧院近年来已到20多个国家交流演出,特别是在东南亚很受欢迎,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将广西优秀的地方戏剧事业做好,一代代传承下去。”

以戏剧惠民卡培养观众

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团长裴世杰说:“评剧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特别是在京津冀、东北等地深受群众喜爱欢迎,但也面临戏剧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为此,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和石家庄艺校联办了一个戏剧传承基地,财政每年补贴30万元,从2012年开始招生,学制分为四年制和六年制。目前最早一批学生已经毕业,这次参加文华奖评奖演出的《安娥》,其中就有20多名学生参与了演出。在培养观众方面,除了每年有100多场惠民演出外,我们正在筹备出台一个措施,为戏迷群众办理观看戏剧演出的惠民卡,群众可以刷卡购票看戏,充100元到卡上可以看12场戏,超过票价的部分,由财政予以补贴。这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的戏迷观众走进剧场看戏,另一方面也是对剧团的一种推动,计划明年就推出这个惠民卡,把戏剧惠民做得更好。”

演员要开阔视野善于学习

西安易俗社、三意社的负责人惠敏莉、侯红琴,在艺术节期间观摩学习了许多优秀地方剧目。惠敏莉说:“能一次看这么多好戏,非常难得。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比如昆曲《大将军韩信》让人印象深刻,昆曲给人的印象是婉转柔美,但这次演出的《大将军韩信》,却是一部阳刚戏,把韩信的英雄气概展示得淋漓尽致,这给我很大的启发。地方戏曲传承的保护刻不容缓,通过这次艺术节上的参与和观摩学习,开阔了视野,让我更加认识到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西安故事,把易俗社这一百年老社的品牌做大做好,让秦腔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侯红琴告诉记者:“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有大收获,这次观摩学习下来也让我认识到,我们的秦腔事业大有可为。看了那么多戏之后,我觉得在剧本的把控上要站得更高,而且要慎之又慎,我们要选择群众爱看的、积极向上展示正能量的好本子,让戏剧真正起到高台教化的作用;在观摩学习中,我发现许多优秀剧目特别是国家京剧院、评剧院等院团的演员的基本功特别扎实,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非常值得学习。我们地方戏曲传承保护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和外地艺术家多交流,开阔眼界,真正把自身的事情做好。”

秦地文化是题材瑰宝

陕西青年戏剧编剧蒋演,在艺术节期间参加了文华奖戏曲座谈会。她说:“作为一名戏剧工作者,我觉得在陕西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中,首先应该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秦地文化是我们独特的、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在地方题材的开掘上应做更好的努力,比如此次参与文华奖评奖演出的晋剧《于成龙》,获得文华奖的淮剧《小镇》等,都是对当地文化题材的深入发掘的成功制作。我们陕西有丰富的地方文化题材,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优秀的作品学习,做好陕西当地的题材发掘和创作;这次地方戏剧的演出,主旋律的剧目给人很大的惊喜,比如豫剧《焦裕禄》、评剧《母亲》,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地方戏剧的创作当中,不要贪大求全,像滇剧《水莽草》、淮剧《小镇》等优秀剧目,都是用小题材做了大文章。”